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50-60(第3/31页)

些珠玉文字也只是她自己的珍藏,没有公之于众。

    姚如意见九畹一口答应,也高兴得很,她又不用去外头雇人了!这样最好了,都是知根知底的,省得那些麻烦事。

    “阿姊,那我便给你开一月三贯的月钱好不好?一日便是一百文,你只要顾着书就行,过年节还会发衣裳和米粮的。”姚如意顺带连月钱也想一起敲定,恨不得叫九畹阿姊米明儿便来坐班。

    谁知,俞九畹听了便摇头:“不成,你若计较银钱,我断不肯来。我不用月钱,你便当我是来白吃白喝白看书的人便是了,管我白日里一顿饭一顿点心,我自有个去处,何必计较什么月钱?”

    “那怎么行呢!”姚如意可不能叫人白干活。

    她可不是这样的人。

    她还要开口,九畹已经伸手掩了她的嘴,又执着她的手坦诚道:“如意,你做生意要本钱,不要为阿姊破费了,阿姊有个容身之所,又能做喜爱的事情,便足够了。况且……”

    九畹压低了嗓音在她耳边说:“我并不缺银钱,之前……我阿娘给我陪嫁了洛阳的店铺和百贯银钱,大哥添妆了郊外好几亩水田,二哥也添了个铺子给我。嫁去后,正巧又遇上官府要扩建洛阳城内城,还正好拆到我的陪嫁铺子,于是我又得了官府的百贯赔款还置换了外城三间铺子,如今我每月都能净得大几十贯租银,花都花不完,多的还得费心投进钱庄里收利钱,唉!利滚利的,每月都要打理,已很烦恼了,你还要给我发钱,岂不是叫我更烦恼?”

    姚如意:“……”

    果然这天底下最挣钱的便是拆迁和收租了。

    拆迁拆到自家,钱花不完还利滚利……

    这样的烦恼,她也好想拥有啊。

    翌日,俞九畹也不必姚如意唤她,晨光熹微时便收拾得一身清爽利落,支使着她二哥俞二郎吭哧吭哧将陪嫁的几箱典籍尽数搬至知行斋。又自携桌椅,挪来一具花梨木雕云纹书案、湘妃竹摇椅,还折取了数枝寒梅供于瓶中。

    待安置停当,便也十分自然地在知行斋逛了一圈,还去茶室里找丛伯买了乳茶、点心。

    她便这般施施然倚坐在梅影书海之中,啜饮乳茶,闲来看书。偶见窗外探首张望的学子,便顺带招呼招呼。

    知行斋的生意便如此渐入佳境,没过几日,国子监正式启学后,白日里读书室里便清静了许多,但到了午后还是有不少学子溜出来,或是在茶室里歇息吃茶,或是读读书,总爱在这儿消磨时辰。

    晚上便是另一副热闹光景,读书室里几乎时时刻刻都座无虚席,向姚爷爷请教的学子都得排着队了。连茶室里也人满为患。

    姚如意后来才发现,还有不少挂着鱼袋的官吏进来喝茶,人数还不少,有一回还有十几人结伴来的,聚在茶室长桌那儿追忆往昔、喟叹连连,好似来这儿开同学会似的,也不知是为什么。

    这样也好,姚爷爷和丛伯傍晚虽忙起来,但白日清闲,正好休息,也算能劳逸结合。且孟博远人一散学便会来帮衬,倒让她的自习室运转得很顺畅了。

    姚如意如今每天过去转转,统计货品情况,及时补货,其余大多时候还是在杂货铺里。

    这样的日子很快便过去了,转眼春闱便迫近得不到三十日,紧张焦灼的气氛笼罩在国子监上空,来知行斋的学生更多了,人人步履匆匆,夸张些的走路时都在喃喃自语背书。

    就连耿灏这样的公子哥儿都在知行斋包了个雅间,夜夜过来苦读,上回姚如意还见他好声好气地捧着习题去请教姚爷爷,令她十分惊讶。

    而她筹备了很久的科考刷题集也终于赶着刊刻出来了,一本本紫色封皮的《三年进士五年状元》摆在了知行斋的大门口。

    姚如意又做了个辣眼的大告示来宣传,果然一贴出来便引得学子们驻足围观。

    第52章 应试题 话音未落,姚如意便被拉进了一……

    依旧是那个大红大黄又大蓝的招子。

    耿灏先前知行斋开业被辣过一回后,如今第二回见,竟有两分平静与定力了,虽还是觉着很丑。

    正思忖间,门口孟博远的大嗓门又在耳边炸开了。

    耿灏皱着一张脸,嫌弃地往后退了一步,看他手里捧着本紫皮的大书直吆喝:

    “各位同袍!各位同窗!如今科考一年难似一年,经义子集读也读不完!怎么办?‘三五在手’,状元你有!咱们这本书,先破经义关,批注全用朱笔勾注,你看得清晰学得明白!二通策论窍!范相《民事疏》逐字解析,民本、变法得分金句通通归纳在册!三过诗赋坎,五言八韵总跑调?‘三五’把破题、用典、押韵一桩桩分析,还收了当朝三百首好诗好词(需另外购买),手把手教你落笔成绝句!”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今日十人合买可打八折,还送真题密卷、探花郎亲笔书签及姚博士的《小楷速成临帖》!赠品有限,先到先得啊!”

    “晨读经义破万题,午练策论定国策,夜习诗赋筑华章。三五伴你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耿灏嘴角一撇,倨傲地斜眼瞅了瞅那孟博远,本想抬脚就走,身子却很诚实,已摆手叫耿牛去买了。

    说得唾沫横飞的,他倒要瞧瞧有多大能耐。

    说罢,他大摇大摆摸出会员卡,晃进了知行斋。刚一进门,就听得读书室里好些学子都在念叨这书。

    竟已有手脚快的买了来,此时正大方地摊在桌上给旁人看,有人翻了几页竟神色恍惚,连声称好,转身就往外跑着去买。

    真有这么好?

    耿灏站门前听了一耳朵,也觉心痒,正要去他专用的雅阁等他的那份“三五”,冷不丁又听见个细声细气的学子在叹气:

    “书是好书,就是价儿高了些。这‘三五’竟要三贯,单买真题集也要八百文……如我这般手头拮据的寒门学子,可怎么好?父兄官位低微,本就家境清贫,读书不易,又出了这样的书册来,难不成只有富家子弟才能高中?读不起这书,就活该落榜么?姚小娘子如此做,实在绝了我等的路!”

    耿灏听了,眉头就拧起来了。

    幸好读书室里还有明白人儿,当下就有人驳他:“李兄此言差矣,姚小娘子这书刊刻得多精细哪,她请博士们编纂、去雕版坊开模、纸张工墨等等哪样不要钱?何况这书如此花心思,收了这么多年的题,还有如此多注释,如何不值得三贯?你那书囊里没批没注的四书五经,哪本不要一贯两贯?”

    还有人一眼看穿,嘻嘻一笑:“李兄,你莫不是收了刘家书肆的银钱,今儿特意来坏姚小娘子好事的吧?你自个说这话不觉着好笑么,去年刘家请了四个没名没姓的老学究编了本《策林》,酸不溜丢的,还卖两贯呢!如今你到知行斋说这话,言语间多有意图煽动小官子弟的意头,自己不觉得亏心?”

    一句惊醒梦中人,这话一出,众人看那姓李的眼神都变了。

    温和些的便劝道:“是啊,李兄,你这话确实偏颇了。”

    更有人冷哼一声,直言不讳:“若是少读这样一本书便能抵过你曾经多年下的功夫,那你这书也读到狗肚子里了!趁早别读了!”

    “旁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