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60-70(第19/29页)
“灏哥儿!咱是榜上最后一名!咱中了!太好了!咱最后一名!”
耿灏:“……”
这是什么值得大声嚷嚷的事情吗?
眼见耿猪就这么喜气洋洋、“最后一名”“最后一名”地冲他跑过来了,耿灏老脸一红,赶紧朝耿牛耿马使眼色:“快!堵上他的嘴!”
自己则一扭身,假装叫的那个灏哥儿不是他,忙躲进了雅间里。
幸好,此刻巷子里、茶楼外、街市上,早已乱成一锅粥。所有学子都在关心自己的名次、是否上榜,几家欢喜几家愁,并没人多看他一眼。
门一关,四下无人了。
耿灏脸上的筋肉这才松下来,嘴角一点点咧开,眼里放出光。其实他和耿猪想得一样,最后一名又如何?那也是榜上有名!那也比落榜强百倍!
春闱也就是省试,其实也就两个榜。一是甲榜,仅有三人,此三人被称为“进士及第”,不出预料,他们仨就是日后殿试里的状元、榜眼、探花了。
他们也将直授予翰林院编修等高级职位,无需经过后续的吏部铨试,仕途起步便高人一头。二就是乙榜,也叫“二甲”“三甲”,统称“同进士出身”,乙榜录取人数便多了,自打宝元元年变法后,乙榜能录取五六百人。
另外还有明经科,虽考中之人也被称为明经科进士,但除了经过太医署试的医科学子外,一般都无法授官,仅能通过吏考为吏,那又是另一类榜了。
国子监生在其中也尤为特别,普通的地方学子需经乡贡、由县令推荐参加州/府试,通过后才能参加解试,来京赴考,参加省试,也就是今年的春闱。
但国子监生因为天子门生的优待,只要通过府试,便能直接以国子监试“岁考”名次为准,绕过解试,直接参加春闱。
甚至如耿灏一般“三品”以上的高官子弟,即便在国子监的岁考中名落孙山,依旧能以父辈申报来的“恩荫”名额,下场春闱。
这也是辟雍书院以及其他私学学子看国子监学子不大顺眼的原因,他们比其他的学子多了不止一次科考的机会,而且还不用参加解试!
而耿灏在去年国子监岁考中便是倒数第二,险之又险就要落榜,到时他爹就得厚着脸皮替他向朝廷申报“恩荫”了,的确是有些丢脸。
哦对了,去年岁考倒数第一的是孟博远。
耿灏在屋子里激动得来回转悠,心想,幸亏有三五!他考前大致把那本书做了一遍,考的时候虽也觉着难,但好歹还有些思路,大多都写满了,没想到竟然真能考中!
就在他兀自激动时,外头的声浪也愈发大了。
邹博士回来了。他比耿鸡还要蓬头垢面,发如草窝,衣如咸菜,他亲自去贡院墙根下硬生生蹲守了三日,榜单一贴,他立即拿了随身携带的纸笔,当即便将纸抵在墙上飞也似的誊抄起来。
他整个人虽被挤得狼狈不堪,浑身也散发着馊臭的味道,但却红光满面,两眼放光!
他打驴直奔国子监后门夹巷,一把将自己誊抄的榜单贴在国子监的后门围墙上。贡院那边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学子正等得心焦,见邹博士竟抄了榜回来,立刻呼啦啦围拢上去。
邹博士也仰头看去,今年甲榜前三很出人意料,竟无一个出自国子监或辟雍书院,而是全被就读于江南西道江州府白鹿洞书院的金溪陆氏、临川王氏、南丰曾氏的弟子包揽了。
不过这也不算头一回了,前些年还有春闱前五名皆为江西人的奇观,怨不得近年来愈发有江南多才子、半壁在江西的说法出来了。
故而今日他只抄了“乙榜”里国子监的学子名次,抄得急,字迹也很潦草,但还是能在挤成一堆的名字里,看到不少丁字号学斋学子的名字。
卢昉甚至在乙榜第二十!
柳淮言是第三十六,这两人是他们丁字号学斋里名次最高的。但是,他门下三十几名学子,仅有十九人落榜,有一半都榜上有名!虽然名次大多都不高,但总归是考上了啊……
寒门也能出贵子,金榜题名!
邹博士望着望着,不由眼泪便出来了。
不枉费他与学生们一起辛苦熬了这么些日子,每日起早贪黑,不敢放松一刻,他的学生们几乎个个手指都磨得出血结痂最后起茧,手腕子吊得日日酸痛,第二日忍着疼贴了膏药也要继续写;深夜里书斋里也还是灯火通明,连夜里说梦话都在背书……值了!
这些孩子,没有甲舍学子那“恩荫”的退路,是全凭自己苦熬出来!
落泪的不止他。好些考中的丁字号学斋学子也已围了过来,他们找到自己名字,都来不及喜悦,喉头便先哽咽了。他们出身寒微,无财无势,无人看好,唯有先生不曾放弃。众人围着邹博士,又是哭又是笑。
邹博士挨个拍着他们的肩膀,自己也感慨万千地抹着泪,哑着嗓子催促道:“……先回家去,等会喜报都到家里了,都快家去吧。”
对啊!学子们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一茬呢,慌忙作揖辞别恩师,拔腿就往家跑。越跑都觉着身量越轻,忍不住要蹦起来似的。
邹博士望着他们,心里也喜悦,脸上又不禁扬起笑来。
角落里,独独落榜的十余个丁字号学生,捂着脸,呜呜地哭出声来。
邹博士听见了,敛了笑容走过去,将那些失利的学子一个个拉到身边来,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哭什么!此番虽未中第,但一次科场失意,焉能定终身得失?切莫要以一时之败而自弃。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如今都还年轻,下一回,先生陪你们再考一遭就是了!都给我擦干眼泪继续学,别怕!”
“先生……可我这三年可不是白费了吗!”
“白费什么!”邹博士摆手,目光如炬扫过众人,“你们读进肚里的书、吃过的苦头、磨砺出来的韧劲儿是不会背弃你的,今日所砺之志,异日必化鲲鹏之翼,何言徒劳?此乃天公试尔等心志也!”
那些落榜的少年怔怔望着邹博士,眼泪挂在腮边,目光凄切又茫然。邹博士心一软,挨个将他们拉到身边,温声道:“先生知晓你们已尽力了,你们也不必再怪自己。考完了,自责也无用,不如向前看。”
巷子里春风拂过,门口那棵老榆树长出的新叶簌簌轻响,筛下细碎的阳光。他领着这群垂头丧气的少年往外走,一行人脚步虽有些沉闷,但却渐渐坚定。
“现下都跟先生回家去歇歇。若担忧爹娘责骂,”邹博士顿了顿,拍了拍其中一个孩子的肩头,“一会儿先生换了衣裳,洗把脸,挨个陪你们回去分说。你们爹娘不知你们辛苦,但先生都看在眼里。”
邹博士领着人走了,这时,孟程林三人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三人的额头上都满是汗。贡院那边人已经围得墙铁桶似的,里三层外三层,他们仨根本挤不进去,白跑一趟,只好又忙跑回来,一来一回便晚了。
幸好,邹博士抄的榜已贴在墙上。三人挤到墙根下,仰着头,目光急切地在那些潦草的名字里搜寻。
林维明很快找到了自己,竟在耿灏前头没几个,五百多名。
风一阵阵吹动他额前汗湿的碎发,凉丝丝的,把林维明的心也吹得拔凉拔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