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30-40(第10/17页)

系的声势越发壮大,也让刘邦更加忌惮。

    而与专权弄政的吕雉和不听话的儿女相比,时刻陪伴在刘邦身边,且温柔体贴,视他为全部的戚夫人和儿子如意就显得可爱多了。

    这此消彼长之下,刘邦心里废太子的念头也就越来越强烈。

    好在刘邦想归想,但他也没昏头,知道如今大汉初立,根基不稳,不宜大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宣之于口,不过这个念头确实是有了。

    而种子一旦埋下,也就会慢慢生长,思想牵动行为,这也让刘邦生了心思,想要找到那个神秘人。

    是的,刘邦到底是猜出来了,吕家近来这一切的变化肯定是跟自己做交易的那个神秘青年带来的,他想找到他,把人握在手里。

    如有可能,刘邦甚至想利用对方,给戚夫人生的小如意加码,也好为将来改换太子之事打下基础。

    他想的挺好,可吕雉他们难道就不知道林清源是关键吗?那肯定知道啊,而且捂得更严实了,严防死守,就为了不让刘邦知道人在哪儿。

    而刘邦呢,探查多日毫无结果,再加上政务繁多,也就越发烦躁,最近南方也不安稳,又正值春夏之交,刘邦便去了洛阳。

    当然了,他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自是随行,就连小如意也被他带上。

    至于长安这一摊子事,就顺理成章的扔给了吕后和朝臣们。

    而他临去洛阳前下的两道命令,也着实让吕后和朝臣们忙个不停。

    一是重申重农抑商政策,继续降低商人的各种待遇,并提高农民的地位,以确保百姓可以休养生息。

    二是他听了大臣刘敬的进言,将地方上的豪强大户和兴旺发达的大家族们强制迁徙到关中地区。

    这也是想着加强中央的实力,并削弱地方,一旦地方有变,这些人不止可以出钱出力,还能做人质使用。

    这本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奈何迁徙人数实在庞大,多达十余万之众,又拖家带口,产生的事宜和摩擦数不胜数,安置起来也麻烦的很。

    刘邦实在不耐烦处置,这才以镇压南方诸侯国为由,带上宠妃爱子去了洛阳,把这些事情都扔给了吕后和朝臣们。

    而吕后和众大臣也果然忙的不可开交,一时顾不上其他。

    林清源也就难得过了几个月的安生日子,小刘盈在他的教导下也越发自信,也许是知识给他带来底气,总之他活泼开朗了许多,总算有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朝气。

    而刘元呢,经过这些日子的锤炼,以及林清源特别教授的一些课程,也变得越来越沉稳,凡事也知道分析利弊,而非一股脑的情绪上头就不管不顾了。

    这让林清源很欣慰,但他也不是没有危机感,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他自己也有感悟,亦有成长。

    上次与审食其关于自己婚姻自主之事的交锋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如今就像是湖中浮萍,莫说没有根基了,便是连个靠山都没有。

    所以这些时日他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寻个支持,至少要在小刘盈长大有能力护住自己之前,他该有人在他不愿意的时候,站出来替他说话。

    刘元当然很乐意帮他,可林清源却不愿欠这姑娘太多,更不想她为了自己夹在亲人之间左右为难,所以他就必须另外找人支持自己。

    而且这个人,还必须让刘邦和吕雉都不能轻动,否则自己接近对方就毫无意义。

    最好这个人还淡泊名利,和自己意趣相投,且能被自己所信任,也能看懂自己的暗示。

    综合上述所有条件,林清源又在脑海里把西汉初年的著名人物们想了又想,思虑再三后,下了决心。

    ‘就决定是你了,张良,张子房!’

    林清源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对方绝对符合自己的所有要求。

    那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搭上这个智多近妖的老祖宗的线,并请他给自己当一会儿挡箭牌……呃,不是,是避风港。

    他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却不知道张良也在琢磨着怎么与他见一面。

    本来张良是不愿意掺和进来的,奈何刘邦去洛阳前,特地给了他一道密旨,要他暗中寻访神秘人,而且再三嘱咐,这事只信他,也只能他去办。

    再加上他也确实对那个神秘的青年感兴趣,这才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也因此,他这会儿在想着怎么能避过吕后的视线而与之见面。

    无独有偶,林清源也是这个思路。

    如若要避开监视,或者说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那么这见面的地点就不能是宫里。

    ‘宫外!’

    两人不约而同的确定了策略方向,那么现在就是找谁牵线搭桥了,他们又同时排除了刘元,这样合适的人选就只有小刘盈了。

    第37章

    我希望你不要考虑太久,毕竟,春光易老,韶华易逝。

    小刘盈是不能轻易出宫的,传递消息的地方就必然要在宫里,好在张良虽称病多时,进宫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也还是有的,尤其是他每月必来一次天禄阁借阅书籍。

    而他的这个习惯,也就为林清源的计划添上了最后一笔,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小刘盈和张良同一天去往天禄阁,那么遇见就是必然的。

    小刘盈也很愿意帮自己先生的忙,可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见了面又怎么说呢?

    林清源告诉他不用说太多,只用几句关键就行。

    小刘盈半信半疑凑过去听他耳语,可听完后,顿时觉得极不靠谱,但见他那信誓旦旦的模样,也没得反对,于是只能点头答应了。

    正巧张良也是打算用这个定期进宫借书的习惯来敲敲边鼓,看太子殿下那儿能不能露出点线索来。

    双方简直是不谋而合。

    于是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小刘盈和张良就在天禄阁碰面了,张良本想着还得费点劲儿跟太子殿下搭话,于是开始夸赞他好学,结果这孩子就给他来了一句。

    “留侯,你是不是也想夸我,‘孺子可教也’啊。”最后这几个字,小刘盈还特地加重语气强调。

    “……”,张良瞬间就愣住了。

    因为这句‘孺子可教也’,可不是什么烂大街的夸奖,而是当初他张良落魄之际,幸得一老人传授兵法书籍时,人家对他的赞许。

    他一直非常感激那位老者,视其为自己的师长尊敬,而且出于谨慎,也从未宣扬过此事,认为此事只有自己知道,谁承想会在小太子这儿听到了相同的话语呢。

    “敢问殿下,是何人还曾与殿下说起过这话?”张良定了定神,压低声音询问道,他没有忽略小太子话中的那个‘也’字,说明背后另有其人。

    “自然是我的先生啊,”小刘盈见他真的上套,不由得有些惊讶,但还是挺敬业的按剧本说了下一句。

    “你的先生?”张良皱了皱眉,刚想说他不是没有太傅吗?可下一秒就突然反应过来了。

    “那你的先生,还说别的什么了吗?”张良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