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30-40(第4/28页)

    狄仁杰、姚崇等人更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很是想闭上眼当做没有这样的后辈。

    虽然不想承认,但人品的确跟学问无关。

    一个有才华但品德低下的人对社会的破坏力怕是比一个平庸的人要高得多得多啊!

    只是若真又设置那所谓的“道德审查”,不难想见世家能在其中动上多少手脚啊。

    一时间狄仁杰都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总而言之,他们之间的互相争斗可谓是狗咬狗一嘴毛,明明这个时候他们都还没能参加科举高中为官,这跟为了梦中的彩票打起来有什么两样?】

    【其实“言论”这个事是不好给人定罪的,毕竟大唐可没什么因言获罪的法律,然而耐不住这些寒门士子实在是太过给力互相就给对方定了罪,虽然不是什么大罪吧,但也足够这群事件主要策划者进大牢蹲上个一两年了。】

    【而这番互相攻讦更是给了世家借口,甚至朝中原本中立之人也逐渐认同世家的那番话,毕竟那段话的确有些道理,一个官员要成为真正对百姓有利的好官出了能力外品德甚至更加重要。】

    【而那时的寒门士子本就因犯了错,哪里还敢多言?而出生寒门的朝臣虽想反驳,但一提就会被世家翻旧账提起之前寒门士子做的事,于是他们也就只能闭上嘴,看着世家扬眉吐气火力全开。】

    【在这样的状态下,朝廷便具体讨论起了所谓“道德审查”该如何具体实行。】

    天幕下,寒门士子心生绝望。

    他们知道完了,全完了。

    可他们又能怪朝廷或者是世家吗?不,最应该怪的是他们自己!

    如果不是他们太贪心,老老实实跟着“安乐大帝”的安排走,那天幕中的他们应该在开开心心地准备科举。

    狄仁杰在心中叹气,很想闭上眼就当看不见。

    这群蠢货可是真正的将原本有利于他们的大好局面搞成了那样,虽然他们也该为此受到惩罚,但代价却着实有些大了。

    不过,他心中还是生出了些希望。

    “安乐大帝”肯定知道这般做的后果,但寒门士子却又不得不罚,他猜她应该会小惩大诫,然后找个折中一点的办法吧。

    然而天幕接下来的话却还是让狄仁杰吃了一惊。

    【而在这时,安乐大帝站了出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她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在科举前对士子进行所谓的道德审查。】

    天幕下,原本已经死心闭眼低头的士子们再次望向了天空,那颗心也再次跳动了起来。

    他们还有救!只是为什么会是“安乐大帝”开口救了他们?明明是他们背刺了她的啊!

    这一刻士子们心绪复杂,只觉得天幕中他们的行径越发的可笑卑鄙。

    【她对着众人道,“官员的道德的确很重要,但这却不是决定因素,人都是多面的,没有绝对的好绝对的坏,没有几个人真的经得起所谓的大审查,对于士子的道德审查决不能放在科举之前,这养的审查只会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

    “至于官员的道德也的确应当被约束,但却应该在科举之后,靠的是朝廷的法律与监察,让官员们不敢犯错。”

    “除此之外,安乐认为官员如何表现最重要的其实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倾向,正如长孙皇后曾对太宗所言‘君明则臣直’,裴矩在隋炀帝手下时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到了贞观朝时却是多次劝谏太宗,成了有名的谏臣。这不是因为裴矩突然成了道德圣人,而是因为隋炀帝只想要对他说奉承话的佞臣,但太宗却想要匡扶他犯错的贤臣。”】

    这一刻,天幕下众人再次沉默。

    哪怕之前能料到“安乐大帝”不会真的打压寒门,会留着他们作为压制世家工具的人,此刻也深受震撼。

    狄仁杰在心中叹气。

    从古至今不知已经出了多少昏君,但大多数人只敢批评帝王身边佞臣太多,哪怕是要造反也只敢打着“清君侧”的名头。

    有多少人能明白地意识到大多数臣子其实都没那么高的志向,想的不过是在帝王手上混上个好前程,自然是帝王需要什么臣子就扮演什么臣子。

    普通士子尚且甚少意识到这一点,更何况那些帝王本人呢?恐怕只有极少数帝王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而安乐郡主彼时才是个公主,年纪尚轻却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

    难怪,难怪,她能创下那样的伟业。

    这一刻,狄仁杰忽然觉得自己从前犹豫的男子、女子根本不重要,能有这样胸怀的人成为君王对于天下百姓才是大大的好事。

    别说李云乐是大唐的公主,哪怕她是个什么怪物,自己也认了。

    狄仁杰不由朝向李云乐看过去,眼神中满是看“明主”的欣慰。

    武皇也心下震动,她自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但却是在她掌权后,驾驭了数个朝臣之后才渐渐悟出了这个道理。

    而且李云乐还将这番话毫不避讳地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出来,她这是要绝了自己以后甩锅臣子的路啊,还是她有自信未来的自己不会犯错?

    武皇不由得看向了李云乐,眼神中充满探究。

    与此同时现场其他人也都如武皇、狄仁杰般看向了李云乐。

    李云乐被众人的目光看着,尴尬感再次冒了出来。

    她倒是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这个道理是后世所有系统学习过历史的都应该知道,毕竟“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不仅是《资治通鉴》里的著名典故。

    而且她没记错的话这好像还真是后世公务员学习的课程中的其中一课。

    不过她倒不觉得未来的自己如同武皇所想的那般自信不会犯错,反倒是她害怕自己会犯错,才会提前向臣子们宣扬这个道理。

    权力是个好东西,却又比一切都能腐蚀人。

    她读了那么多的史书自然见过太多被权力异化的帝王们,而她害怕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忘了从前的初心。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不如就从一开始让自己警觉起来,让朝臣和天下百姓们监督她。

    当然如今这些话自是不能说的,毕竟她还不是皇帝呢,坐在皇位上的还是武皇。

    她若说了万一被武皇以为是在内涵她怎么办?她早上来之时才被武皇刚抓住了小辫子了呢!

    于是李云乐想了想,只“谦虚”道,“安乐猜测那天幕中的‘安乐’应当是读史后有感而发,隋炀帝和太宗陛下两朝不过相差十来年,有大量的臣子历经两朝,但表现却是大相径庭,实在是引人深思。这只是安乐读史后的小小心得,有什么不成熟的看法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武皇一听便知道李云乐又在装傻充楞了,不过当着大家的面她也不打算拆穿她。

    更何况天幕还在继续,她也没空寻根究底。

    【安乐大帝的这番话对于当时的朝臣们可谓是震撼,虽然那时的她还不是皇帝,但她作为上位者能有这样的认识已经足够显现出她能成为千古明君的博大胸怀。】

    【不少不读史书的人总说“安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