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30-40(第9/28页)
,可是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能读书写字啊!
别说那些底层百姓根本不需要,而且让百姓懂得太多恐怕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百姓读了书开了智,朝廷统治他们的成本便会大大增加,李云乐真的不是理想主义过了头?
【还有虽说当时虽说客观条件已经足够,但推行义务制教育毕竟是一笔极其庞大花费。远不到对朝廷来讲是一笔无关痛痒的花费。】
【所以便不断有朝臣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用在更能看见效果的地方呢?譬如扩张军队,让战士拥有更好的待遇。】
【又譬如哪怕是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可以建立更多的孤独园、养病坊,义仓等等慈善设施,甚至还可以在冬日天寒地冻之时为鳏寡孤独的老人发些米面粮油嘛!】
【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上呢?】
不得不说天幕这番话说到了不少朝臣的心中,诚然他们觉得教育的确很重要,
可如果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将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看得见的物质上。
李云乐心中也叹了口气,的确很多人都觉得根本没必要让所有百姓接受教育,更何况还是朝廷花钱,免费让百姓接受教育。
可她知道这绝对不只是基于所谓的理想和人道主义,而是必须要做的事。
上辈子的英、德、法政府是什么不求回报的大善人吗,他们为什么在工业革命后都不约而同推行义务制教育,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根本原因还是工业革命后催生了一大堆技术密集型工作,不识字的工人再难胜任那样的工作。
很快天幕接下来的讲述也印证了李云乐的观点。
【所以在推行义务制教育之时,哪怕彼时的安乐大帝已经是威严甚重,但整个国家上下还是不乏质疑之声,只是在安乐大帝的坚持下推行了下去。】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发展中,事实再次证明了安乐大帝有着远超常人的卓越眼光。】
第34章 义务制教育的必要性
【当然其实在那个时候社会便已经有了苗头,只是问题还没有凸显。】
【之前已经说过因土地税收改革以及人口的增多,有一大批农民会自愿放弃了土地进城开始做些小生意或者为大商人打工。】
【那时蒸汽机也终于在帝国的研究院中被发明,开始推广到了各个工厂中,还有许多精巧的机器被发明了出来,除了社会生产力跨越式的提升外,还意味着什么呢?】
太多没听过的名词出现,让天幕下众人的大脑不由得“嗡嗡嗡”叫。
他们都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什么,怎么可能知道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不过人群中的确不乏聪明人,很快他们便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蒸汽机的发明让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而且还是“研究院”发明的!
一瞬间武皇和狄仁杰等人的目光都在天幕和李云乐之间来回逡巡,心里期盼着要么天幕具体讲讲那蒸汽机是怎么回事,要么李云乐已经研究出来了那蒸汽机。
被这般热烈的目光看着,李云乐怎么可能猜不出两人在想什么?
但她真的还没有刷新出来啊!她比任何人都想刷新出来好吗!
系统显然也知道那是改变时代的好东西,所以定的积分很高,李云乐觉得按照现在的进度少说也要再攒个二三十年才能兑换出。
不过这倒是跟天幕上的时间点对上了,看来不出意外真要等到那个时候了。
李云乐只能对着两人摇了摇头,眼神无辜,表示自己暂时无能为力。
武皇和狄仁杰见状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本来也没有报太高的希望,毕竟天幕也说了到了“安乐大帝”晚年才将那蒸汽机推广开,而现在距离那时还差了几十年。
旋即他们抬起头专注地望向了天幕,寄希望于天幕能够再多说一些,最好像之前那般直接将图纸什么的放在天幕之上。
事实上,李云乐也是这般希望的。
天幕的女声明显很爱跑题,这一次也跑题讲下蒸汽机吧。
哪怕不如系统提供的资料详尽,但总能指领对的方向,说不定她哪天就捞到了一个机械天才将蒸汽机提前研究出来了呢?
只可惜这一次他们失望了,天幕女声稳稳地继续讲述着“安乐大帝”的丰功伟绩。
【机器越精巧,一般也意味机器越复杂,对操作人的要求也会更高。大家可以想见是读过书能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还是不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呢?】
这句问话恰如其分地将众人从之前对蒸汽机的好奇中拉了回来。
聪明人顿时反应了过来,那些灵巧的机器不能脱离开人的操控,所以对人本身的素质也要更高。
除了特殊情况外,自然是读过书认得几个字的更容易掌握那些机器,那些从前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想要学会自然要慢得多,甚至是根本学不会!
若是有一天全天下所有的地方读用上了那些精巧的机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职位都需要会识字读书的人。
只是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说那些机器的操作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是简单机械,但对于那时的百姓来讲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科幻小说一般。】
【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甚至是不识字,那他纵使极其聪明也很难了解到其中的原理并且进行操作。】
【所以当蒸汽机终于被发明十年后,安乐大帝决定推行义务制教育。】
天幕下众人恍然,果然!
看来那位“安乐大帝”的确不只是好心想要帮助百姓,也更加不是自作多情的一厢情愿,而是基于对现实的考量。
只是哪怕是这样,也不可能所有的岗位都需要百姓读书识字啊。
“安乐大帝”这直接全国推广,还是有些过于激进了啊。
天幕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众人的想法。
【不过呢哪怕这时,依旧有一大批人很是不理解,他们认为继续降低百姓学习的花费,让想要学习的百姓能够去学习就行。反正如果世面上如果招工只招能识字的百姓,那这些百姓自然会去主动学习的。】
【更何况当时蒸汽机刚被应用没多久,并不是如我们现在以为的一面世就能够吊打那些手工作坊,刚面世的蒸汽机的效率其实也没比人工快多少,成本却是高上不少。】
【所以一开始大部分小商人并不愿意多花钱去购买那些复杂的机械,只有有远见或者极其有钱能承担得起亏损的大商人们才会去尝试购置蒸汽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面上需要能读书识字才能担任的职位其实并不算多,那些个科举落榜生其实就绰绰有余了。】
【虽然有一批落榜生自诩自己是读书人,一开始是不屑于去替商人工作的,当然当他们看见第一批入局的同窗赚了个盆满钵满,而自己一贫如洗后,他们所有的坚持、清高就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