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30-40(第33/43页)

    可纪县令出现,带着炭火衣食过来,看到他们家房子的情况,还让人修补房屋。

    那些东西对别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

    但真的救了她跟孩子的命。

    甚至因为她是产妇,孩子还小,多了些炭。

    一整个冬天,她跟孩子都是靠着炭火活下来。

    其间村长还来问,问她家炭够不够,官府多留了几分物资在他家,若是不够的话,随时取用。

    说这也是县令大人的安排。

    也正是这样,方才在茶馆,她一眼就认出纪县令了。

    听着他们讲当年的事,个个眼带泪光。

    纪楚笑着摸摸小孩子的头,开口道:“都是过去的事,如今日子好起来该高兴才是。”

    “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

    童家众人连连点头,他们还知道,纪大人明年让他们种棉花呢,到时候有棉衣穿。

    马典吏立刻跳出来:“快看,我身上的就是。”

    你身上的就是?

    纪大人怎么没有啊。

    纪楚自己都顿了下,把这事给忘了。

    不过他内里穿着娘子做的鸭绒里衣,也不差什么。

    马典吏让众人摸了一圈,嘿嘿笑道:“你们等着吧,明年的棉花被棉花衣,会更舒服。”

    纪大人身边的官吏都这样说了,童家几口人肯定相信。

    真好啊,明年的日子更好过。

    看着就暖和不说,还很软,像是云朵一般。

    “别说了,来吃饭吧。”

    一桌子好菜不说,甚至还有黄酒。

    大冬天的,不仅有鸡有鱼,还有油炸的丸子,羊油炒的菜,个个都是精心准备。

    童家诚意满满地招待,纪楚他们也就客随主便。

    不过炖鸡的鸡腿还是留给孩子们了,他这么大的人了,还能跟孩子们抢肉吃?

    第二天一大早。

    纪楚跟马典吏再次启程。

    这晚在乡亲们家住得很好,早饭也很丰盛,白面油饼,谁吃谁喜欢。

    老板娘还多装了一些,让两人路上吃。

    送走他们之后,家里的小女儿拿着一个钱袋过来:“娘,房间里有钱袋。”

    钱袋?

    夫妇俩赶紧去看。

    是纪大人留下的,昨日的饭菜留宿,再加上今日的白面油饼。

    大人怎么一点光也不沾啊。

    可纪县令已经走远了,他们也跟不过去。

    要是有棉衣就好,不怕冷的话,撒腿就去追着还钱。

    老板娘把钱放一边,反而把钱袋收起来,认认真真系到小女儿衣服上:“回头给女儿做成袖口,肯定有福气的。”

    钱不重要,纪大人的钱袋才重要!那是有福的!

    此刻的纪楚跟马典吏两人冻得厉害。

    终于快到家了!

    这大冬天的,谁愿意在郊外啊。

    纪楚按了按厚厚的《棉花要术》,冷意驱散了些。

    明年,明年他也要穿棉衣,谁也拦不住!

    还有棉裤棉鞋,全都来一套!

    第38章

    腊月二十四晚。

    安丘县衙门众人还未回家。

    前去接纪大人的范县丞他们还没回来, 大家不知道该不该走。

    李师爷再次道:“没事,都回去吧,按理说今年已经开始放年假。”

    年假还是跟纪大人学的, 大家喊得很顺口。

    腊月二十二开始放假,但这几日大家陆陆续续还是过来。

    主要是纪大人不封印, 大家总觉得少点什么。

    本以为他二十三会到家, 可再看那道路积雪,范县丞就道:“不能骑马, 至少要到二十四才能回来了。”

    说着,范县丞他们就去接人。

    差役道:“再等等吧, 年前不看到纪大人,总觉得少点什么。”

    “对,纪大人这一趟出去,还找回来种棉花的本事,我们只是在这等等,也没什么。”

    说话间, 纪楚跟马典吏终于进城了。

    一到县城里, 就感觉比外面暖和不知多少倍, 而且马上到家,都放松不少。

    范县丞还道:“等到明年修好路, 情况就会好很多吧。”

    纪楚点头, 肯定会的。

    到了衙门。

    满屋子的人等着, 纪楚也不磨叽, 直接按排李师爷的安排吩咐下去, 随后道:“今年封印了。”

    众人立刻开怀。

    就是啊。

    必须等纪大人做这个仪式,他们才觉得今年的差事结束了!

    衙门大家拿着丰厚的年礼回家,唯独宋教谕留了下来。

    宋教谕要说的, 肯定是明年县试。

    跟往年不同,往年安丘县作为下县,只有五个去州试的名额。

    但今年的安丘县已然成为中县,则有十个名额。

    十个啊。

    再加上如今安丘县的学生水平提高。

    宋教谕就更紧张了。

    原因不言而喻,水平高,名额又多,意味着明年安丘县的秀才考试,大概率一鸣惊人,也有可能一败涂地。

    毕竟是升中县的第一场考试。

    这关乎宋教谕接下来的前程命运。

    十个人去考。

    也不知道能考中几个。

    其实要推后几年,宋教谕肯定不怕的。

    安丘县如今启蒙的孩子多,找出的好苗子更多。

    但那到底是孩子,要等个七八年才能成才。

    说完情况后,纪楚摸摸下巴:“那怎么不组织场集训。”

    集训?

    宋教谕看过来,就听纪大人道:“挑选年末考试前二十的学生,再让其他私塾推荐不错的考生,组织一场集训,直接突击两三个月。”

    这是最快的速成方法。

    毕竟秀才考试,其实并不算特别难,而且如今接近应试,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退一万步说,就算集训之后,能考上秀才的也不多,但至少能快速提高大家水平,对下一次考试也有帮助。

    宋教谕沉默,咬牙道:“好,我这就去。”

    在这焦急是没用的,还不如提高学生们的水平。

    就是这事劳心劳力。

    学生们大概率愿意,老师们还要他去说。

    这点就不是纪楚的事情了。

    管着县学的人是宋教谕,他肯定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