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20-130(第26/35页)

    薛明成所在的浙东,利益集团更是纠缠不清。

    皇上有时候都在想,算了,懒得搞了。

    反正平临国整体看起来还行,多数人的生活不成问题。

    一些士族太难收拾,可他们又没有谋反之心,不必赶尽杀绝。

    可一个纪楚,一个薛明成,却能把事情都给办好,让他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外面有他们。

    京城还有人盯着。

    盯着他的人,是以许义许阁老为首的先太子党羽。

    没错,先太子的党羽还在。

    就是那群信奉礼义仁智信,以及民为重,君为轻的那群人。

    不管太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他表现出来的,便是极为欣赏民重君轻的读书人。

    以至于他的身边,除了少数沽名钓誉,以及墙头草之外,还真有这样的能人贤才。

    许义许阁老就是其中之一。

    这群人,当初是为这个信念追随的先太子。

    先太子过于迂腐害死自己之后 ,他们确实沉寂了一段时日。

    但随着许阁老重新起复,这些人也陆陆续续站了出来。

    他们或许信错了先太子,也看错了先太子。

    可他们以民为重的想法没有错。

    加上当今皇上前些年为了拉拢他们,确实做了不少这样的举措。

    还有纪楚,薛明成他们在任地里清除豪强,更让这群两袖清风,铁骨铮铮的读书人坚定信念。

    用纪楚的话总结就是。

    先太子是个窝囊的,但他的想法没错,所以靠着这个想法吸引到不少有共同理想的有志之士。

    当今皇上是个投机且聪明的,也因为投机,不得不照着先太子的路走,好拉拢人。

    于是,这般有活力,有信念的班底便组成了。

    不管皇上心中如何想。

    他只能这么走下去。

    否则就是自刨根基,以他的投机心理,不会这么做。

    所以不管愿不愿意,只能照着这个方向走下来。

    逼不得已去做个明君。

    以这位的聪明,知道自己的路已经怎么做。

    有种公司老板想躺平,可手底下员工们不愿意的感觉。

    员工不仅不愿意,还要给其他底层员工争取福利。

    可其他地方,哪有昌河州的政绩啊。

    而且昌河州也要朝廷拨款,其他地方更需要银钱。

    皇上想建的新宫殿,都被朝臣们婉拒。

    为什么?

    因为没钱!

    您就别想了!

    不是矿路开的好,不是曲夏州的工业作坊园,咱们只会更缺钱。

    这种情况下,昌河州的好消息,简直让皇上长舒口气,他笑道:“不错,再等个三五年,昌河州的棉花产业,养殖产业,必然蓬勃发展。”

    到时候,就跟曲夏州一样,可以反哺朝廷,解决他一块心病。

    有皇上这句夸赞,昌河州的政绩被整个京城传颂。

    听听人家的麦子产量。

    听听人家的棉花产量。

    谁听了不羡慕?!

    最羡慕的,还有后面那句话。

    “那里地广人稀!好多地都没人种,只要有人过去,直接免费送!”

    在人口拥挤的京城,中原,江南等地,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假的吧,不是说昌河州土地非常肥沃吗,看那粮食产量更是极高,怎么可能有空地。”

    放在他们家乡,但凡是块好田,都会被抢破头啊。

    否则怎么会因为抢田的事打起来的?

    “这你就不知道吧?那昌河州的冬日长达半年,冬天太冷了,所以没人住啊。”

    “以前甚至没有人种地,都是渔猎为生,所以人少地多。”

    原来是这样啊。

    那么冷的冬天,肯定会冻死人。

    “也不对,现在有棉花了,岂不是可以扛过冬天?”

    “没错,听说他们还在推广火炕,以及兔毛衣服,都是为了过冬。”

    等解释完什么是火炕,兔毛衣服又是怎么回事之后,有人感慨道:“这么说来,要是能去昌河州安家落户,似乎也不错?”

    “是啊,如果在咱们这实在活不下去,就去昌河州吧。”

    有些人只是说说,但有些人已经行动了。

    不怪大家动作快,实在是有些地方遭了灾,家里无房无地的,不如去昌河州闯闯。

    至少那里有土地,有容身之所。

    再者,那边的知州,还是纪楚纪大人,即便是跟随他,那也是可行的。

    如果说之前想去昌河州,那至少说说。

    现在则吸引更多人。

    原因也在高产的粮食。

    他们谁见过一亩地能产五六百斤的麦田?

    也就最好最肥沃的土地,才能接近这个数吧?

    一时间,在人口极多的豫州,鲁地,江南,中原等地,都流传着一句话。

    活不下去,便道到昌河州!

    而此时的昌河州,正下着漫天大雪。

    九月底的天气,大雪已经覆盖整个地面。

    纪楚,纪振,李师爷等人,则在城门口等候。

    他们并未穿着官服,而是换了平常的衣物。

    因为今日的目的,并非为公务。

    而是为家人。

    前两天乐薇的信件便先一步到达。

    她跟家里人,会在九月三十这天到,不过因为下着雪,不知道具体的时间,让相公不用等。

    话是这么说,但岂有不等的道理。

    所以上午那会,就派了随从在城门口看情况。

    这会下午了,纪楚干脆自己过来。

    眼看天马上黑,李纹道:“要不派人再去看看。”

    李纹还对未婚妻张灵灵道:“冷不冷,你跟我娘先回家吧,等人到了再说。”

    纪振也是这个意思,他同样看向未婚妻,天实在太冷了。

    但她们两个都摇摇头:“我们穿的都厚,没事的。”

    “是啊,纪大人的娘子要来,还有你爹娘要来,还是等等吧。”

    其实不止他们。

    因是长途跋涉,加上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跟着的人不少。

    由纪楚大哥大嫂带着,他家大儿子跟儿媳也在,这是纪振的亲大哥,二弟的大事,他们还是想来帮忙。

    不仅如此,二哥家的大儿子也跟着来了,今年二十五六的年轻人,算是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