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20-130(第29/35页)

王家人肩膀,继续去看水貂养殖场。

    养兔子的成本已经不低了。

    这养水貂的成本,更是夸张。

    不仅要单只养殖,吃得还贵。

    它们这,同样有水泥砖盖的棚舍。

    普通百姓都盖不起的房子,让它们住进来了。

    “每年的九月到次年二月,是水貂准备配种期。”

    “这段时间水貂容易受寒,缺水,所以每一只都要认真检查。”

    负责养水貂的饲养员认真介绍道。

    他也是流放过来犯人家属,以前是不会养的,硬生生学了这一行,算是能上手了。

    对他这种被牵连过来的犯人家属来说,衙门能用则用,会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所以这个水貂饲养员格外珍惜这种机会。

    即使是十月冬日,也是日夜不离,一定要把养殖的动物伺候好了。

    转了一圈,纪楚大致知道畜牧司的情况,让他们有什么事随时报上来。

    昌河州头一批皮货养殖,必然要重视。

    冬日里,除了两个养殖场在忙之外,其他百姓多在家里藏冬。

    衙门这边还有其他事要忙。

    一个是良种分配。

    麦种可种三万五千亩,棉花可种九百亩。

    一共十二个县,一个城,一个卫所等待分配。

    所以各个县的县令,基本已经过来了。

    说什么都要帮他们当地百姓多争取一点。

    毕竟马上就是年底考核,这都跟年底考核挂钩啊。

    自从纪大人来了之后,杜通判便独来独往,每月都盯着他们的政绩,明显要把监督百官的职责履行到底。

    “我们县人口多,自然要多给我们分种子。”

    “你们人口多,却是以渔民为主,耕地不多,这么算不合适。”

    “那我们县呢,耕地可是最多的。”

    “你们总人口少啊,还是我们这合适,地多,人也多。”

    众县令日日在衙门争辩,反正谁说得都有道理。

    吵得激烈时,就差上手打架了。

    僧多粥少,没办法。

    昌河州三万一千户百姓,要分这么点东西,确实为难。

    就在县令们争论不休时,纪楚也难得帮忙操办侄儿的婚事,昌河州州城外面,又来了一群意想不到的人。

    “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还冻得不行。”

    衣衫褴褛?冻得不行?

    这一听就不是本地人。

    现在十月上旬,虽然不是昌河州最冷的时候。

    但本地人知道轻重,有厚衣服的会出门行动,没有厚衣服的,直接在家不出来。

    那只能是外地人了。

    来那么多外地人,难不成是流放犯人?

    也没接到通知啊。

    而且负责押送犯人的差役,一般都有经验,绝对不会把这样一群人,在这个时候带到昌河州。

    差役们虽然对罪犯不好,却也不会故意害死人命。

    把人全冻死了,对他们也没好处。

    “有多少人,领头的是谁。”纪楚问道。

    回话的下属答:“正在询问,他们的口音有点重,咱们这的人听不懂,已经去找能听懂他们口音的人去了。”

    正说着,下面人匆匆来报,说话时还带了不可思议:“大人,那些人是来投奔的。”

    投奔?!

    “说是本地活不下去,只好投往他乡,听说昌河州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特意过来。”

    等事情捋清楚之后,纪楚等人才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自纪楚来了昌河州之后,这个边卫地方,就入了不少百姓的眼。

    等棉花种成后,更是被人知道。

    知道今年秋收,也就是八九月份之后,其产量之高,被更多人熟知。

    听闻这个消息,便有在本地活不下去的百姓,日夜赶路,来到心心念念的昌河州。

    只是他们没有经验,九月份出发,十月份上旬到昌河州。

    而此时的昌河州早就冷了。

    他们这一行两三百人,冻得实在厉害,全凭一股信念支撑。

    纪楚扶额,他是希望吸引平临国其他地方的百姓过来安家,却也没想过,正好赶上冬日啊。

    这些百姓,但凡行动力弱点,都能赶到年后天气暖和了再来。

    可他们行动力超强,便正好赶上这时节。

    纪楚立刻道:“让他们进屋子先暖暖身子,再冻下去,是真的要冻坏了。”

    “吃喝也安排上,找几个大夫过去,不要留下病症。”

    手底下人立刻去办,可李师爷欲言又止。

    纪楚知道他想说什么。

    这些前来投奔的百姓,一不是罪犯,二没有正式的文书。

    贸贸然地过来,跟流民没有区别。

    这怎么安家啊。

    意思就是,知道他们是平临国百姓。

    但古代在各地之间通行,是需要路凭,需要当地官府同意,并且有接收地。

    这些百姓一路过来,等于放弃了家乡的路凭。

    较真起来,派兵去抓也不为过。

    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一群没有身份证的人,更是来路不明的人。

    换做现代,也是不能租房,不能住宾馆的啊。

    若有匪盗混入其中。

    对当地人来说,实在是个隐患。

    所以这些人的身份,还需要进一步核查。

    纪楚本想着徐徐图之,至少有个明目,问其他地方要人。

    没想到大家动作那么快啊。

    这两三百人的来历,肯定要弄明白,确定每个人都是他们的同乡,再确定祖籍。

    整理好这些信息,纪楚再派人去调查清楚。

    对于这么多人的迁徙,沿途地方应该知道才是。

    可这些人,全都由一个叫梁得昌的乡勇领着,专门走乡间小路,就为了躲开人群。

    而且越往北走,地方越偏,还真让他们过来了。

    “梁得昌?乡勇?”

    乡勇就是乡兵的意思,接受过简单的训练。

    这么看来,倒是可行的。

    “那领头的,也就是他了?”纪楚再问。

    手下搭是,主动道:“这个梁得昌还说,想求见大人,也是他领着大家说明了来意跟祖籍。”

    纪楚微微点头:“让他过来吧。”

    这个人倒是有点意思。

    这个叫梁得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