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20-130(第30/35页)
乡勇,一上来就立刻跪下:“久闻大人之名,小人梁得昌拜见纪楚纪大人。”
他这么一说,众人立刻明白过来。
他肯定是冲着纪大人来的。
否则不会一上来,就把话说得这样清楚。
果然梁得昌下一句就是:“大人,我们庄子的佃户,全是冲着您来的,求您收留我们。”
纪楚身边人立刻扶他起来,差役们还道:“别跪啊,咱们纪大人最不喜欢跪人了。”
可梁得昌却怎么都不站起来,一定要跪着把话说完。
纪楚皱眉:“你若是这样,那就不必说了,所有人全都赶出昌河州,哪来的,就回哪里去。”
“别!纪大人!我站起来,现在就站。”
梁得昌起身之后,又有人递了椅子过来,才让他说明缘由。
原来这梁得昌的家乡,距离昌河州一千多里地,是一处庄子的佃户。
前来二百五十七人,同样都是那里的佃户。
那庄子是本地乡绅家的产业,每年雇佣当地村民给他们家种田。
前些年收成好的时候还行,大家各有分账,至少能顾得住温饱,庄子上的管事也不算苛责。
“但去年开始,他们换了新管事,加上收成不行,就多有责骂。”
原来这些佃户佃农,只能算他们家的帮工。
换了人管之后,简直把他们当家奴对待。
佃户们要么忍了,要么一起向乡绅家要个说法,换个管事过来。
可这两种方法都没用。
那管事不知怎么讨好的主家,反正是懒得理他们这些人。
领头的梁得昌一怒之下,便有了离开家乡的打算。
反正在这只能当佃农。
种的地也是别人家的,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混得个温饱,这多没意思。
之前说过,乡勇就是乡兵,还接受过当时指挥营的训练。
在跟士兵们接触的时候,梁得昌听说了纪楚纪大人的名声。
“对士兵们很好,如今兵器发得及时,就是他整治的结果。”
“听说他刚去昌河州,就带着当地人种棉花,种麦子,给广宁卫的后勤补给更是及时。”
“岂止,陆陆续续配发的火器,同样是他的手笔。”
“他为什么对士兵这样好啊?有什么原因吗?”
“他不是对士兵好。”
“纪大人是对穷人好。”
说话的士兵细数了纪大人的种种,最后道:“以后要是不当兵了,就去追随他好了。”
“他所在的昌河州,听说还有大片空地呢。”
知道这些消息之后,梁得昌便对纪大人很感兴趣,之前听人说,也只是说个大概。
这些士兵们知道得更加详细,让他忍不住记在心里。
也正是这样,在今年秋收之后,面对庄子上管事的恶行,梁得昌便有了这个提议。
“一起投奔纪大人!咱们会种地,有力气,不如去那边讨生活,说不定还有自己的地呢!”
别的就算了。
但有自己的土地。
实在是多数佃户们的梦想。
再加上纪楚的名声,以及梁得昌的宣扬。
还有庄子管事的耀武扬威。
大家干脆带着家当,一起离开庄子!不当什么佃户了!
“你们一个庄子的佃户,都来了?”
怪不得大家互相认识啊。
也是梁得昌行动力强,否则走到半道,都要被抓回去。
见梁得昌点头。
纪楚,李师爷,晁同知,杜通判都有些无奈。
若是一个县里的庄户人家,分散着过来,倒也罢了。
当地衙门也不会太在意。
可这不一样啊。
这是一个庄子直接空了。
估计那位乡绅吓都要吓死了啊。
现在官府管得严格,一个庄子的人都走了,必然会追究其罪责。
而且等到明年种地,要是找不到佃户去做事,那庄子上的地可就要闲置了。
一个是人口丢失。
另一个是土地变为荒地。
都够那个乡绅,以及当地县令吓得冷汗直流。
更别说,这事还瞒不住。
等他们知道,这些人是去找纪楚的,估计原地辞职的心都有了。
因为纪楚肯定会把事情上报给朝廷,还会拦下对这些佃户们的处罚。
纪楚为官多年。
他什么脾气秉性,同僚们会不知道?
不过这样也好。
梁得昌家乡的乡绅以及官员,应该不敢追究他们的罪责,只会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纪楚理清前因后果,直接道:“你识字吗,找你们当中认字的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写下来,再签名按手印,本官替你们做主。”
在对方追究他们没有路凭,随意去往他处之前,先发制人,告他们一状。
这样谈判的时候更简单。
“把大家安置下来吧。”
只是,把大家安置在哪里?
得到命令的书吏挠头,最后道:“流放驻地的犯人,不是新盖了房屋吗,让犯人们挤一挤,腾出二十间房屋给这些佃户们住。”
流放的犯人:?为什么?
因为你们是罪犯啊。
这些佃户虽然没有路凭,但他们是普通百姓,也是有户籍来历的。
跟他们比起来,肯定是他们重要!
大冬天要给佃户腾位置的犯人们差点破口大骂。
可大家定睛一看,罪越重的,平时不服管偷懒的,才需要挪动。
其他人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
都说了,在昌河州过日子。
要么遵纪守法,偷个懒也无所谓,是个良民即可。
要么好好赎罪,认认真真劳动改造。
否则?
否则有的是办法折腾你。
没过多久,这些犯人们更加傻眼。
因为明年他们要继续开荒,新开荒的土地,大概率会被分给本地想种地的渔猎人家,又或者分给投奔来的佃户。
纪楚这是把他们当驴用啊?!
凭什么啊?!
凭什么,凭他们是本本分分的庄户人家。
人家祖祖辈辈种田糊口,不比你们强?
纪楚听到这个处理方案之后,笑着道:“不错,就该这么做。”
负责此事的书吏挺直腰板,看到没!纪大人都夸他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