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20-130(第31/35页)



    昌河州如今的风气,便是鼓励劳动,唾弃这些罪犯。

    这种风气为何起来,不用多说。

    只是初到昌河州的这两三百庄户人家,还是战战兢兢,即使梁得昌说了多次,他们还是觉得,这一趟是不是来错了。

    不怪大家这么想。

    主要是这路上太苦了。

    只是苦就罢了,还冷。

    要说如今才十月份,怎么比他们那寒冬腊月还要冷啊。

    北风一吹,好像骨头缝都被吹透了。

    “太冷了,这么冷的天,冬日怎么过。”

    “十二月才难熬吧。”

    “怪不得这里的田地没人要,实在待不下去。”

    “跑了一千多里地,就到了这,实在不该走的。”

    这话都是在昌河州城门前说的,等里面差役让他们进营帐暖暖身子,喝了姜汤,整个又好起来。

    可是接二连三的问话,还是让人心焦。

    梁七叔更是想回家。

    可现在回家,肯定会冻死在半路。

    既不想留,又不能走。

    实在是太难了。

    梁七叔跟梁得昌关系亲近,忍不住抱怨几句,可再看梁得昌被喊走,心里又难免担心。

    好在等梁得昌回来,就听他道:“放心吧,纪大人会帮我们的。”

    真的?

    梁七叔虽然也听过纪楚的名声,可没有感受过,还是不信啊。

    接下来的事,却让他不得不信了。

    梁七叔一行人,先是一一登记了情况,又有熟悉的人写明来此的缘由。

    接着就给他们安排住所了!

    哇,这里的房子,修得好像有点结实。

    听说是当地特殊,极为抗风啊。

    除了搬出去的犯人们脸色难看之外,其他都挺好的。

    住到这里之后,大家的日子显然好过了不少。

    再见梁得昌进进出出,梁七叔忍不住拉住他道:“咱们偷偷跑过来,到底是个什么章程?明年怎么办?真能自己找块地,然后开荒种地吗?”

    他们有些等不及了啊。

    梁得昌也拿不准,因为纪大人正在为他们向老家那边沟通。

    只要那边肯放户籍,一切就好说了。

    十月下旬,在梁七叔他们逐渐适应这里的寒冷,准备好好过个冬天时,老家那边的消息终于传过来了。

    两百五十七个庄户人家的户籍,全都送了过来。

    这些人不远千里过来投奔,昌河州必然不会让他们失望。

    跟纪楚预想得差不多。

    梁得昌老家的县令以及乡绅,知道一整个庄子的人都跑了,吓得腿都软了。

    那县令还有点理智,要上报给府衙。

    乡绅急得团团转,却也没办法。

    平日看不上这些穷鬼,觉得他们翻不出风浪。

    谁想到他们会跑啊!

    你们为什么要跑!难道你们还有其他地方可去?!

    事实就是。

    这些穷鬼们也是有去处的。

    直接去昌河州!

    那里肯定会收留他们!

    等府衙那边知道,本地二百多人集体搬迁,一口气差点提不上来。

    一两个人跑了,还能说佃户们刁蛮有罪。

    一个庄子的人都跑了,难道能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审问?

    还跑到纪楚那,谈都没法谈!

    用外人的话来说:“这是有多大的冤屈,才会千里迢迢离开家乡啊。”

    “肯定是那乡绅逼走佃户,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情况下,当地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再看到纪楚的人主动过来说明情况,自然冤有头债有主,好好问问那乡绅,平时是怎么对待佃户的。

    此事处理得迅速,报告朝廷也迅速。

    本以为皇上会对纪楚不满,这种让百姓随意迁移的举措,很容易影响朝野安定。

    更容易让流民聚集。

    可谁料,皇上对此竟然心知肚明。

    “本官早就报过此事。”纪楚对底下官员们道,“这地方不宜居的原因,就是冬日太冷。”

    “既然在逐步改善这个环境,想来迁移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棉花,皮货,火炕,无主的肥沃土地。

    这四个东西,足以吸引更多佃户前来。

    纪楚肯定会告诉皇上,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那皇上为何会答应?

    纪楚看向草原方向。

    因为平临国,缺一块养马地。

    倘若不把人口迁移到这里,又怎么会拥有养马地呢。

    开荒扩土对皇帝的吸引力,那是无与伦比。

    在看到纪楚的密信之后。

    皇上忍不住道:“难道他真想让朕泰山封禅?”

    怎么觉得,这个宏大的愿望,还真能实现啊?

    他爹那样厉害,都没能彻底清除草原隐患,更没能把前朝丢失的草原给打回来。

    倘若真在他手里夺回。

    那他的功绩,真的能去封禅吧?

    可惜当今皇上没听过躺赢这两个字。

    否则他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词语?

    但他肯定听过驴跟萝卜的故事。

    有时候皇上都觉得,纪楚好像把泰山封禅当作萝卜掉在他跟前,让他不得不跟着走。

    可这走着走着。

    好像真的离泰山封禅越来越近?

    不过人口迁移到边陲,本就有利于边疆稳定,皇上自然清楚。

    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不会找纪楚麻烦,反而还要赞一句纪大人稳定疆域。

    “纪楚做得不容易,是该升个官的。”

    皇上大笔一挥,直接给纪楚的文官闲阶连升两级。

    原本的从五品上朝请大夫,直接升为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朕想看看,纪大人是怎么帮朕开疆扩土,夺回前朝失地的!

    这种情况下,当驴就当驴吧。

    有成果就行!

    朕不介意!

    朝廷对纪楚的加封,简直是间接性鼓励百姓们去往昌河州。

    朝中先是哗然,随后反应过来皇上的心思。

    去其他地方也就算了。

    这些佃户去的是昌河州,甚至这一整年流放的犯人,去的也是昌河州。

    这说明什么?

    说明昌河州的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