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芍药月季[花滑]》 140-150(第11/20页)
但医生偏说她气血虚亏。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你的尺脉脉感细涩,脉道不充盈。”
堆砌了许多她听不懂的专有术语,医生又说:“你是运动员吧,最近有比赛?”
叶绍瑶越发觉得对面的大姨有神通,一双始终微眯着的眼睛仿佛可以洞穿她的一切,生活轨迹就这么裸露在陌生人的眼前。
她斗胆:“这也能看出来?”
医生对她刨根问底:“习惯性精神紧张,应该也是因为比赛变得压抑吧?”
叶绍瑶点头又摇头,虽然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紧张,但比赛也不是完全没有带来影响。
“可能吧。”她保守说。
“高强度的训练和精神压力会导致月经不调,这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医生收回手,撤掉托住腕部的小枕,将药方翻到新的一页,“我给你抓半个月的药,明天就能熬好。”
“明天得去比赛。”
医生抬头看她一眼,摆出一副早有成算的得意,微微颔首:“比赛加油。”
笔下的字迹比她瞌睡时的杰作还要潦草豪放,叶绍瑶乖巧地坐在板凳上,看她写了一行又一行不知所云的药材。
重量单位在笔下翘起尾巴,收回的一道弯拐出白纸,将页边划出一道黑色的墨迹。
……
叶绍瑶不是第一次到里贾纳,前年和容翡去赛普拉斯山滑雪,回程途中就经过了这里。
当时的铁路穿城而过,她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很深刻。
郊区全是低矮的工厂,颇像先进几十年的老东北。
其他的记忆点倒是没有,所以ISU公布加国站在这里举办时,她也没想明白。
“我以为能去温哥华冬奥的场地,那可是华夏队的福地呢。”*
“可是那里早就不制冰,里贾纳还近一些。”
眼前的冰场是标准场,但观众席只开放了一层,挑高比滑冰学校的天花板看着要压抑一些。
下午是女单和冰舞的第一轮官方训练,叶绍瑶和季林越没赶上昨天刚浇出来的新冰,只能在今天逗留得久一些。
国外的运动员来得大多晚,他们在热身区做了半小时的准备工作,上冰合了两遍音乐,才有其他选手姗姗来迟。
原本空旷的冰面突然就挤满了人,各种语言在这里碰撞,大家热络地招呼,又各自开始各自的练习。
正坐在长椅上观望,身边突然聚过来一团热气。
“你好。”旁边的人说,“虽然你可能不记得了,但是……”
叶绍瑶对这个腔调太熟悉:“Silvia.”
希尔维娅辨认不清东亚面孔,只觉得女孩的举手投足莫名熟悉。
但太多年没机会见面,究竟是不是心里的答案,她没有把握。
“叶,果然是你。”
寒暄结束,叶绍瑶才从长计议:“很久没在国际赛上看见你了。”
“这两年没滑出来,一直在国内打转。”
在女单教练的数据盘点中,希尔维娅是区别于多数女单选手的另一支。
身体发育似乎没有带给她任何影响,甚至在身高最不稳定的那两年,攻破了够别人啃半个运动生涯的3A。
十八岁拿下四大洲女单冠军,连续两届伦巴第杯金牌,在所有人认为她能在索契冬奥一举摘得桂冠时,突然销声匿迹。
赛前失踪,连团体赛和开幕式也没参加,个人赛又创造出赛季最差成绩,声誉在几天之间翻了个底掉。
叶绍瑶问:“当年发生了什么?”
“平昌冬奥都要来了,还回忆索契的事情做什么。”
她云淡风轻地笑着,并不是很愿意提起那段故事。
好吧,那就展望未来。
“你拿到奥运的女单资格了吗?”
希尔维娅摇头:“虽然还没开始选拔,但我应该只能看着你闪耀平昌了。”
她这赛季只有一场分站赛,还是靠世界排名拿到的邀请函。
M国从来不缺花滑的苗子,她低迷的两年,已经足够让后来者居上。
场上的季林越独自顺了一遍步法,才滑到场边招呼叶绍瑶上冰练习。
“没关系的Silvia,你的王冠很好看,”她指了指女孩头上的发饰,“在冰上,一定要把头抬起来。”
她做出示范,仰着头迈过冰场的门槛。
但碍于对场地不太熟悉,小姑娘失去重心,险些绊了一脚。
希尔维娅一扫苦涩,笑着扶额。
“不能把头抬太高,正视眼前就好。”
……
在所有项目里,冰舞场的热身区是最热闹的,不仅在人多,彼此还都认识,话题能从检录聊到候场。
EvaWhite是个例外。
和她同组的选手,凡是回头看一眼,都能发出一声赞叹。
在无数次“amazing”后,终于有人措辞说:“伊娃,你的造型很精致。”
她的发型很复杂,鬓上三指宽的发量做了手推波纹,又从脑后分出不规则的几绺盖在波纹上,像探出水面的黑色白色水蛇。
伊娃惜字如金,只是点头默认,在清一色的高盘发里,她的妆造的确最费功夫。
但五练时间下来,发胶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头发有些炸开。
格林找到后场时,叶绍瑶刚刚完成一组拉伸,准备给碎发定型。
“叶,你有发胶吗?”
她低头看手上发胶瓶。
何止,自己还带了吹风机、喷雾和啫喱,堪比理发店一条龙服务。
被征召去兼职造型师,草草给伊娃还原了发型,刚好轮到对方登场。
白/黑组合一如既往得稳定,丝毫没有受到突发情况的影响,在排行榜上以一过四,凭借超过八十的分数排在第一位。
这样的戏码并不少见,毕竟在滑冰学校时,白/黑从来独占鳌头。
第二组上场五练,伊娃在一直等在冰场外。
直到练习时间结束,叶绍瑶重新回到板墙边候场,她才终于有机会说谢谢。
“事实上,我的成绩离不开你的帮助。”
“啊?”即将亮相的叶绍瑶被这句话敲得始料未及,连广播的报幕也没听清。
季林越揽过她的肩提醒:“绍瑶,走了。”
“嗯。”
“Ournextskaters,ShaoyaoYe/LinyueJi,fromChina.”
并肩,分开,相握,这是他们携手在冰上稳扎稳打的第六年。
刚闯入这个新圈子时,他们和其他运动员没什么两样,老老实实地学动作,适应和单人滑大相径庭的规则。
冯蒹葭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