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110-120(第19/24页)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汉末民谣,崔寔《政论》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郿坞◎

    御驾亲征!

    昭示着决战将至的四个字,让马超顿时精神一振。

    而那后面紧跟着的“五校精锐”四个字,更是让人即刻间热血沸腾。

    谁能不为之热血沸腾呢?

    马超被司马懿说什么“办事要聪明一点”不假,但他顶多就是没有那些文人弯弯绕绕的心眼,又不是不会算数!

    不必掰手指来数,也知道陛下说的“五校精锐”是哪五路。

    陷阵营高顺。虽然投奔陛下得晚,但实力着实不容小觑,若于御前戍卫,必是当中的中流砥柱。还已随陛下往凉州走了个来回,将这汉家天子的威严,呈现在了西凉诸羌的面前。

    白波营徐晃。在陛下的特许之下,保留了昔日为贼的“白波”之名,却已经由过一番精简整饬,成了一路天子御前的精兵。当日荥阳王为逆贼袁绍劫掳,就是由徐晃前去接应的。

    屯骑营赵云。早在陛下流落河东时便已追随的元从。虽因身居御前,少有独领一军作战的履历,但无论是协助陛下渡河时另走一路渡河作为策应,还是先后追随陛下前往河内疫区与凉州,都能证明他是何等可靠的将领,又受到了陛下怎样的倚重。

    现在,再加上接掌射声营的太史慈,和他马超统领的御前金吾卫。

    高顺,徐晃,赵云,太史慈和他马超!

    陛下这番话一出口,他还哪里想得到,太史慈是刚刚前来投奔陛下的新人,满脑子都是——

    他这曾为战俘的西凉小将,也有了大好出路了!

    刘秉哪会看不出马超在想什么,生怕他因为这份器重直接飘了,一盆冷水泼了上来。“董卓不是韩遂,别当他是个可以轻易被我们围追堵截的人。”

    马超连忙嘴角一敛:“陛下放心,臣自当稳重。”

    稳重!

    刘秉沉默了一下,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马超的“稳重”承诺,但他既然交付了这信任,马超又正值满心建功立业的时候,何必再多规劝呢。

    他只是继续说道:“先帝在位时,北军五校为三骑一步,外加一支轻装弓弩兵,但如今的洛阳,已无多少越人骑兵组成越骑营,改为两骑两步一弓正好。征讨董卓,大业在望,还望诸位助我。”

    “这余下的二营精锐——”

    马超与太史慈齐齐抱拳应声:“臣必当全力而为,为陛下备齐!”

    虽说一个是骑兵,一个是轻装弓弩兵,但刘秉觉得自己应该没有看错,当他示意二人退去的时候,在这两人之间,分明还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硝烟。

    但竞争好啊,不竞争,又如何能成事呢?

    立下不世之功的机会就在眼前,但凡是有些心气的武将,就不会错过这样的天赐良机!

    ……

    别说是马超和太史慈了,就连于夫罗都跳了起来:“为何我不算陛下的五校精锐之一?北军五校之中,就有咱们如今的长水胡骑营。人数凑不齐的越骑营确实可以不算了,但长水营只是没了个去养鸭子的司马,又不是人全都不见了,怎能让那西凉来的马超后来居上!”

    他叉着腰,一想到方才见到马超时候对方的表现,就觉得格外来气。

    那挺着腰板、精神抖擞的样子,说不是在挑衅,谁信啊!

    但于夫罗这一转头,看到的不是儿子刘豹全力支持的表态,而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说来就是。”

    刘豹道:“您说精锐……这两个字您自己信吗?”

    于夫罗脸色一黑,却仍是狡辩道:“陛下于洛阳振兴社稷,秣马厉兵,攻破险关进驻关中,就如,如……”

    “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刘豹一派小大人的样子,提醒道。

    于夫罗大为窘迫地咳嗽了两声,绝不承认自己的汉话学得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好。“……总之,就是陛下必当取胜!那又凭什么说,我南匈奴部众不是精锐?”

    他们打顺风局可有本事了!没见到吗?先前凉州的战场上,阎行想要逃走,还是被他拦下来的。

    刘豹翻了个白眼:“您觉得是就是吧。”

    可恨他年龄还是太小了些,要不然还真能与马超争一争那最后一个位置。

    马超这最后一路骑兵,要短时间内速成,必不可能是从此番投军的寻常士卒中选人,而是从段煨那里借调骑兵,外加上马超从凉州带来的部众,组成陛下面前新的一路骑兵精锐。既是对凉州武将的态度,又确实是当下的最优解。

    父亲的这点牢骚,真是不够看的。

    于夫罗闷声坐在了门口,仿佛自己也知道这理亏,只是眼见陛下有意亲征,大显神威,各方部署闻风而动,御前精锐又已敲定妥当,对于自己的前途仍有几分担忧罢了。

    这陛下外甥的头衔好用是好用,一下就拉近了匈奴和大汉的关系,但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也派不上用场啊。

    他刚想到这里,忽然听见外间传来了一声呼喊:“长水校尉——”

    于夫罗自门槛上跳了起来,飞快地整理妥当了衣着,就见一名有些眼熟的御前侍从找上了门来,手中……若是他没看错的话,手中捧着的,正是一份圣旨!

    “陛下有旨,令你即刻带兵重返凉州,与吕将军会合……”

    于夫罗恍惚了一下,险些漏掉了后面的话。

    在这份圣旨到来的时候,他先前的沉郁顿时一扫而空,心情也重新回到了顶峰。

    陛下没有忘记他,没把他们南匈奴人当作投靠朝廷的摆设。那他不能为御前五路精锐又如何?他去与文和先生和吕将军配合,自凉州出兵,说不定,就能立下首功呢!

    毕竟,凉州曾是董卓的老家,也是他已经再也无法回去的故土。

    从这地方打关中,必定最痛!

    ……

    “太尉!”

    李儒话音刚落,就知自己的这句提醒终究还是说出得太晚了些,只因董卓的手中捏着的那只杯子,已在他突然一个发力之间,被捏碎了开来,顿时碎片四溅。

    董卓却仿佛仍不解气,狠狠地一个拳头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你听听外面的人说的是什么!说这关中四面险关,群山环绕,就如一只大瓮,而我董卓,就是这当中的一只缩头乌龟,洛阳皇帝麾下将领南征北讨,势力壮大,届时擒我,就如瓮中捉鳖,我怎能不气!”

    “还有那首童谣,你听到了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说我董卓以臣欺君,必不得长久!”

    “……”董卓重重地喘了口气,又忽然怒目圆睁地盯着眼前,像是要透过此刻洞开的门扇,看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人,“文优,他们……都想要我死。”

    都想让他死!

    李儒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