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210-220(第11/14页)


    “我是打算借着这次金山大会的机会,重编一支三百余人的近卫队伍。但我的近卫可没有那么好当……就说一条吧,你要花不少时间学习其他语言。”

    “学其他语言?”王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碛西是诸部杂处之地,你的同袍兄弟多的是说其他语言的人。我会命人教导他们汉话,可也会要我的汉人近卫学一些简单的突厥话、吐蕃话。”洛北道,“光这一点,就要花你不少功夫。”

    “我不怕花功夫!”王训声音不禁提高了八度,“只要将军肯花时间教导,我愿意学!”

    洛北颔首,还未开口说些什么,声音又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

    褚沅一人一骑自后队追了上来。离开了长安,她连风帽都戴得少了,大部分时候都一身襦裙,昂首骑行于众人之间。

    “将军。”她躬身道礼,“我有要事必须当面禀报,可否请将军移步?”

    王训已得洛北应允,心下大喜,见他们两人显然是有要事相谈,便自顾自地催马到一边去了。

    洛北见过褚沅这幅模样:“出事了?”

    “宫中出事了。”褚沅四下张望一番,又刻意压低了声音:“紫薇阁遭人纵火,殿阁焚烧一空,还烧伤了两个想去救火的宫人。”

    洛北神情一凝,又很快放松下来:“纵火宫禁,对抗国策,这是谋反叛乱之兆,陛下一定会追查到底,绝不会放过幕后主使的。沅儿不必担心。”

    褚沅摇了摇头:“我不是担心,我虽然离开长安,但还算消息灵通……阿兄知道纵火的人是谁么?”

    她神情严肃,带得洛北也严肃起来,他沉思片刻,才道:“相王府的人?”

    “是李隆基的朋友刘幽求。”褚沅温声道,“此人曾经参加制科考试,被授予县尉之职,后来弃官而去。是李隆基提携他,才在宫变之后混了个官职。”

    洛北对李隆基身边这些亡命之徒早有耳闻,但没想到他们能干出纵火宫禁的事情:

    “不应该啊。临淄王虽然年轻,可并不愚蠢,便是他们不满陛下所作所为,想要改朝换代,也绝不该在此时打草惊蛇,除非……”

    “除非李隆基已经做了十足准备,就是要借此事笼络一批对新政不满的大臣。”褚沅轻声道,“阿兄,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会修书给父亲和孝嵩,请他们留意此事。”洛北斩钉截铁地道,“对了,沅儿,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知道此事?”

    “我的消息网很牢靠。”褚沅想了想,“若是阿兄决意要插手此事,我可以请他们暗中把消息透露给三法司的官员。”

    洛北颔首:“先这么做吧,若能以一个刘幽求换李隆基罢手,也算是件好事。”他说到此处,又不免叹息一声。

    “阿兄怎么了?可是担心阿史那将军?”

    “父亲么?他一向治军有方,又出身蕃族,自然比许多将领更能拢住卫士们的心。我不是在担心他。只是,以我对李隆基的了解,他是不会轻易罢手的。可惜啊,相王一个谦谦君子,要被自己的儿子带到万劫不复的境地里去。”

    日暮时分,钟声准时响彻整个罔极寺。太阳的余晖把罔极寺笼入一片温暖的光晕之中,连新开的牡丹也在这片光晕下显得更加耀眼。

    罔极寺在大明宫与相王府邸之间,是太平公主为女皇武则天祈福所修建的,穷极华丽,是京都之名寺。

    寺内遍植了牡丹千余棵,赶上牡丹盛放的季节,姚崇就会寄寓寺内,好在公务之余欣赏这片美景。

    这一日也不例外,他如往常一样,自忙不完的公务中起身,漫步到花园里去赏花。

    他踏入花园时,恰逢一阵微风拂过,牡丹花瓣随风轻舞,如彩蝶翩跹,他不禁半蹲下来,仔细端详起那层层叠叠的花瓣起来。

    “姚相公好闲情。”有人远远地喊了一声。

    姚崇与此地寺主往来极多,素来是不让人打扰自己的。这突兀的声音又是从何而来?他心下疑惑,走近一望,在见到来人面孔时,不由得眉头一跳:“见过赵王殿下。”

    “朝中多的是喊我临淄王的人,只有姚公愿称我一声赵王。”李隆基笑道,“姚相公是个厚道人啊。”

    姚崇微微躬身,语气依旧平和而恭敬:“殿下言重了。殿下身份尊贵,无论何时,臣都应以礼相称。”

    李隆基走近几步,目光扫过满园牡丹,又落在姚崇身上,似是随意地说道:“姚相公公务繁忙,却仍有闲暇来此赏花,看来心境倒是不错。”

    姚崇微微一笑:“臣公务之余,来此稍作休憩,也是为了更好地为陛下分忧。这牡丹虽美,却也比不上大唐的盛世繁华。”

    李隆基点了点头,目光深邃,似是在思索什么,片刻后才道:“姚相公,我今日来此,其实是有事相商,可否移步禅房一叙?”

    姚崇已觉得一股不详的预感从自己的脊背爬了上来,这股预感终于在他把李隆基邀到禅房,屏退左右之后达到了巅峰:“不知殿下有何指教?”

    “姚相公,大唐天下危矣。”李隆基振声道,“相公权掌中枢,难道看不出来?”

    ……

    把李隆基送走之后,姚崇坐在窗前,陷入了一片沉思之中。

    李隆基是个说话极有煽动性的人,否则他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拉到这十几个亡命之徒与他同行。姚崇虽然久历宦海,但听他提出的那些愿景,也不免心潮澎湃。

    可这一切是真的吗?这一切又值得吗?

    姚崇苦苦思索着,一直没有思索出什么解法。直到寺僧来给他送饭时的叩门声,才打乱了他的想法。

    他起身接过寺僧手中的食盒,道了句:“阿弥陀佛,有劳了。”

    “姚施主不必客气。”寺僧再度合掌,向他躬身道礼而去。

    姚崇揭开食盒,盒中已有一碟干笋、一块白煮豆腐、一碗五香干丝并一碗热粥。

    他不免轻轻一笑,满腹心绪都因这些东西稍微平息——这些东西都是他素来爱吃的,可因着材料便宜,做法简单,除了佛寺之中,他这个宰相平日并不容易吃到。

    他将食盒放在桌上,拿起筷子,开始细细品味起这些简单的食物。干笋的口感爽脆,白煮豆腐的清淡,五香干丝的醇厚,还有那碗热粥的温润,每一口都吃得他颇为满足,思绪乱飞之下,倒让他想起了上一次见到这诸多菜品同时摆在他桌上的时候。

    那是十年前,在郭元振主政的凉州,在他以灵武道大使出镇朔方的时候,前一日他与郭元振宴饮了一夜,晨起时顿觉头疼欲裂,那时候,便是店家以这几碟小点抚平了他的心情……

    他想到此处,似乎察觉到什么不对,只觉得背后一阵冷汗直冒,连拿筷子的手都有些抖。

    他立刻喊来随从:“来人!来人!拿纸笔来!”

    随从捧着笔墨纸砚一道进了禅房之中,姚崇提笔要写什么,笔杆一立,只在纸上留下了几个墨点。

    “罢了!”他当机立断,披起外袍,“纸笔还是不够安全,我自己去。”

    第219章  “诸位兄弟,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