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210-220(第5/14页)

五题,混在一道,者五题是策论,考教他们的为政功底。同时命翰林院的才子们出了十五题诗词。还找了三法司的官员们出了十五题律法。如今题目皆在这三只锦袋之中。如今就请太平姑姑与相王叔选一题,朕再自选一题,以这三题去考教他们吧。”

    相王李旦本来还要推辞,太平公主已等在了席边,待到宫娥走过来时,当即伸手抽出一张:“我抽好了。”

    相王李旦此刻再退便有些不合时宜。他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在锦袋中摸出一张字条,当下也不敢看,双手放在宫娥托着的漆盘上,让她端着下去了。

    中书令萧至忠将三题全部读出,便有女官将题目抄录成卷,带着一叠试卷走到偏殿中去了。

    皇帝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其后的一个多时辰之内,虽然殿中歌舞不断,但殿中的宗室和大臣们无人在意。他们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起皇帝此举的主张。

    洛北所坐的位置靠近皇帝的右手,他素以军功著称,又久在边塞,自然不会有人找他谈论这些,他才得以坐在那里,微微闭着眼睛假寐一会儿:

    上午郝灵荃把李重福送回了长安,他花了点功夫才在不惊起任何人注意的情况下把这位“先皇长子”送进宫。其中殚精竭虑之处不必多说,让他更加费心劳神的是,他竟真的发现了有人围绕在李重福身边图谋叛乱。

    审、抓、问……一连串的望不到头的工作已经接连来到了他的案牍上,偏偏这样的机密事情他还难以假手于人。

    他又望了一眼偏殿那边,已经有女官拿着一叠卷纸走了出来。李重俊没有叫停殿内歌舞,只叫人请太平公主、相王和众位宰相同他一道阅卷。

    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众位宰相率先退出内殿之外,便有按耐不住的大臣问萧至忠:“萧相公,这都是谁的卷子啊?”

    “我也不知道。”萧至忠道,“陛下命人誊录了一遍卷子,名字也都糊了。我实在是看不出来到底是谁写的……”

    “陛下这么大费周折,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身边的一个礼部官员忍不住问。

    “好了,不要议论了。”萧至忠眼看着皇帝的銮驾已转出内殿,忙打了个手势禁住众人。

    “诸位爱卿。”李重俊依旧是一片温和笑容:“刚刚经过评议,这十五张卷子的考评皆在良等之上,可见吏部做事之用心,处事之公正,也可见朝中的一些参劾吏部及御史台的奏疏不实!”

    张孝嵩终于长出一口气,他手心的衣袖都已被汗浸湿——这考试比他自己考科举殿试都紧张。

    宋璟也长出一口气,看起来皇帝只是借此事给澄清吏治的他和张孝嵩撑腰,无意掌握这些官员的任命之权。

    “不过,诸位爱卿不知道的是,朕在这十五张卷子之中,混进了三张女官的答卷。”

    第214章  “难道只是因为一篇考卷署了女子的名字,就不值刚刚评出来的分数了?”

    满座哗然。

    就好像在沸水之中投入了一捧雪水, 片刻的沉寂之后,满座的王公大臣再度沸腾起来:

    有人说皇帝蒙骗臣工是为不信,此试不能当真。有人说古来礼法男女有别, 岂可抛头露面。有人说自武后执政以来, 牝鸡司晨,阴阳倒置,致使我大唐天下国将不国……

    其中最刺耳的当属一句不知是哪位宗室发出的议论:

    “若准许女官,天下为何不可有皇太女?”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寂静下来。连不少从来不问世事的藩臣贵酋也忍不住朝那边望去——

    这家伙, 不要命啦?

    天下皆知已经被废为庶人和罪人安乐公主曾向李显求取皇太女之位,也皆知李重俊立而复废,而后再立的种种坎坷与安乐公主脱不了干系。如今当着政变上台的皇帝说这样的话, 是嫌自己脖子上的脑袋太重了?

    李重俊勃然变色,正要说话时,一直静默不言的洛北忽而拍案而起:

    “国公这话叫人听不明白, 难道罪人安乐是个男儿身, 就可以坐上大唐皇位了?”

    “她仗着先皇宠爱,滥用民力,买卖官爵,私掳人口为奴婢, 强占昆明池不成,便拆除百姓之家为自己修建定昆池。定昆池修建之日, 京中满是黄雾……这一桩桩一件件罪行,罄竹难书,难道只要她是个皇子, 就应当予以宽恕?”

    那宗室已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被吓得跪地不言, 见洛北开口垂问,只知道诺诺而已,哪里还敢与他辩驳:

    “不,不,自然不是。”

    “陛下品德高远,仁爱友善,朝野共知。先皇在世时便立为太子,如今登上帝位,更是天命所归。难道你要否认天命吗?”

    “老臣绝无此心!老臣口不择言,望陛下责罚!”那宗室一叩在地,连求饶的话都不敢说了。

    有“天命所归”这句话,李重俊气也消了:

    “罢了,念在你年高,此后不要参与国家大事了。至于其他爱卿的谏言,朕也听到了,都不值一驳。譬如欺骗臣下之事吧,出题的是在场诸位,评卷的是朕和诸位宰相。难道只是因为一篇考卷署了女子的名字,就不值刚刚评出来的分数了?”

    众臣被皇帝说得哑口无言。他们中不少人都是自女皇时代出仕为官,他们侍奉女主得了富贵,此刻再讲礼法……实在有些可笑。

    宋璟就在这一片静默之中出列,他静静地向皇帝躬身道礼,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陛下,臣有几句话不得不说,请陛下听臣一言。”

    李重俊颔首:“宋相公请讲。”

    “臣奉旨回京以来,与吏部共同清查吏治。一清之下,顿觉触目惊心。自神龙革命以来,我大唐任命的官员比官职空缺多出三倍还多。这些人领受官爵官俸不说,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皆免除傜役赋税,还有无数人依附他们,打着他们的名号兼并土地。天下百姓丢失土地,不能卖儿鬻女,甚至卖身为奴。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就说一点吧,郭相公在兵部,应当知道,昔年贞观授给府兵的田地,如今尚存的能有多少?又有多少折冲府交不出兵来?”

    宋璟深深吸了口气:

    “如今陛下以才德兼备,要准女官入朝,臣不敢反对。可微臣想求陛下不要操之过急,增设了女官,她们的丈夫、家族是不是也要同受其恩,免除赋税徭役……到了最后,只会助长土地兼并之势。我朝太宗文皇帝曾言,民如水,朝廷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唐的天下,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李重俊高涨的情绪也减淡了下去。

    自他本心而言,他自然不想让自己此举成为助力世家大族势力增长的推手。

    可平心而论,平民百姓之家哪里供得起女儿读书?他这样拔擢出来的女官,必是出身世家大族。

    “宋相公所言确是实情。”洛北再度开口,“但说到民情,宋相公还有几点不知。”

    要是还看不出来此事有洛北在背后操纵,宋璟就枉在宦海沉浮了这些年,他站在那里,望着洛北长身玉立在桌后,低垂眼眸,温声同他辩驳:

    “微臣只说安西、北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