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210-220(第6/14页)

。这两大都护府因地处边疆,征战不断。男儿多从军旅,一切庶务皆由家中女子操持,便如北朝‘妇主门户’之旧制。去年微臣出兵河中,同时还为朝廷节省军费二十万钱,便是因为安西、北庭的妇女自结成社,纺布织纱,出街贩卖,使得我安西、北庭商税大增。乡野无男女,皆为生计忙。如今安西、北庭多少田地是女户撑着,若无女官与她们来往,大唐怎么收到赋税?”

    看来这一步是不得不退了。宋璟轻轻叹息一声:

    “碎叶郡王所言虽是实情,但此乃边疆特殊情况。我朝立国之本在中原,中原之地,礼法纲常不可废。若贸然推行女官制度,恐会引发诸多不必要的纷争与混乱。”

    “陛下,臣以为,此事可先在安西、北庭等地试行。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广至中原。如此,既能避免冲击中原礼法,又能充分发挥女子之才,为我大唐所用。”

    “宋相公所言甚是,明日开笔,朕便特下诏书,特许安西、北庭等地试行增设女官之制,并在大唐各地增设女学,教授女子。”李重俊道,“不过洛卿所言之特例,除了安西、北庭之外,还有一处。”

    他有意卖了个关子,把众人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来:“就是宫中。”

    “禁宫之中,内外隔绝,即便是中书舍人等近臣,也不便常住宫中,替朕操持些常规文书。不过,纵容宫中妃嫔大肆与外男往来,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重俊道:“朕打算采纳上官太妃之议,在宫中设立专职女官司掌笔墨及内外宫禁之事。她们不会成为皇帝的妃嫔,而是同宫女们一样,年满二十五岁便可出宫嫁人。不婚者可留任宫中,教授皇子、公主,并由皇家奉养。朕会定期在科举中增设女科,供宫中拔擢女官。”

    他所说的“上官太妃”正是上官婉儿,李重俊登基之初,便追封自己宫人出身的母亲为孝和皇后,将她陪葬李显陵墓。又以先皇妃嫔中,唯上官婉儿才高德著,拜为太妃,并立太子妃杨氏为皇后。这一次元宵殿试,也有上官婉儿的出谋划策。

    宋璟略略沉吟片刻,平心而论,能以制度约束宫官们,反倒是件好事——宫官因为靠近皇帝,常因得到君主之信而肆意妄为。譬如斜封官,便是这些女人肆意妄为的产物。如今有了制度,明了身份,便可保证她们不再会侵夺大臣职权:

    “陛下能约束宫官,于大唐是件好事,臣愿意赞成,只是有一条,选拔宫官的准则当与大臣相同。”

    “这是自然。”李重俊道,“朕也会增设两名女御史监察女官。宋中丞以为可行否?”

    “微臣谢主隆恩。”

    能让刚正的宋璟低头谢恩,李重俊忍不住轻轻一笑:

    “宋相公不必多礼。快到子夜了吧?走,咱们出去看烟花。”

    “陛下。”兵部侍郎张说开口凑趣道,“陛下还没有告诉我们,这殿试的前三名都是什么人呀?”

    李重俊“哦”了一声,又道:“朕请太平姑姑公布如何?宴后朕也会把试卷送到礼部存档,各位王公大臣若有不服的,尽可以去查看。”

    太平公主笑了一声:“是,臣领旨。”

    她起身之间,已有宫人自那一叠未被糊名誊录的试卷中找出前三名的原卷,双手交到她手上:

    “第一名,左拾遗张九龄。”

    张九龄是广东人,今年刚刚四十岁,他年少时有“神童”之名,弱冠之年就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后因曾在复立太子之事上仗义直言,又被拔擢为左拾遗。在场不少王公大臣都曾与他诗歌唱和,闻言赞叹一声一片。

    “第二名,监察御史裴耀卿。”

    这下殿中笑声更响了。还有不少人纷纷恭贺相王李旦,称赞他“有知人之明。”倒把人群之中的李旦搞得很是不好意思。

    众所周知,裴耀卿是登童子第入仕,后来为相王赏识,才从秘书省正字到相王府典签,最后到了监察御史的位置上。如今裴耀卿也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可见相王府人才辈出。

    “第三名,虞国夫人褚沅。”

    殿中再度寂静一片,众位王公大臣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洛北,有的羡慕,有的欣赏,有的喜悦,还有的带着点“此人不容小觑”的忌惮。

    不过混久了官场,众人的失态都是片刻功夫,刹那之间,他们就调整好了心情,开始恭贺起洛北来。

    “砰——”的一声,殿外烟花作响。李重俊打了个手势,示意一众人等都随他出去看烟花。

    正在热闹的时候,也就没人刻意指摘礼法和规矩。洛北落在最后,与同样落在最后的张孝嵩相视一笑:

    “只能这样了,洛将军。”

    “是啊,只能先这样了。”洛北道,“孝嵩,多谢你。”

    他金棕色的眼眸里目光诚挚,竟让张孝嵩有些不敢正视,他转过头去看烟花:

    “你我之间,还谈什么谢字?再说,若没有陛下授意,我也不敢在宋相公的眼皮子底下冒这样的险。”

    洛北也望向天空,一道道亮光冲破了黑暗的天空,烟花声音越来越密,元宵佳节即将过去,新一天的晨曦将落在大唐的土地上。

    第215章  “卿可愿再为宰相否?”

    隆熙元年正月十六, 皇帝李重俊应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所请,下旨册封其长子洛北为新一任西突厥十姓可汗,左骁卫大将军, 金山道、定远道行军大总管, 使持节镇碛西,摄鸿胪卿事,节制已西诸藩国。

    另以洛北重定河中,收复吐火罗之功,命其献俘太庙, 并以功加碎叶郡王实封三百户,其麾下军将及各判官、吏员皆官升一级。

    同一日,兵部尚书郭元振自请外放河东, 担任营州都督兼安北都护。

    姚崇是在数日之后的清晨得知这个消息的。那时他正在洗脸。

    水是清晨烧好的滚水,此刻温度正好,他以那方柔软细腻的安西棉布略揩一揩面容, 正要再浸到水中, 耳边却不妨听到“使持节镇碛西”六个字。

    他手中一抖,一盆温水径自泼到了自己身上。

    家仆们纷纷低身去擦他身上的水,他却立在那里,浑然未觉, 手中那方棉布被他揉搓起来,开始隐然发皱。

    “怎么了?夫君?”姚崇夫人刘氏听闻声响, 自珠帘之后移步出来,一脸急切地凑到他跟前,不由分说地擦起他脸上被溅起的水滴, “出事了?”

    姚崇这才发觉自己失态至此,他深深叹息一声, 把手中棉布往盆中一抛,自己坐倒在椅子上,轻声一叹:“为夫处事不慎,眼看就要招致祸患了。”

    刘夫人一时不解其意,自当年姚崇得罪五王被赶出长安以来,一直辗转在各州担任刺史——虽说是不能再享受宰相的诸多尊荣,但这些年长安刀光剑影,姚崇能远离斗争中心,做一方州牧,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如今李重俊登位,以萧至忠、宋璟等人为相,重设铨考,澄清吏治,与民休息……朝野都称赞他有明君之相,太宗之风。怎么到了她的夫君这儿,就变成了一桩祸事了?

    姚崇见她满脸不解,越发觉得头疼,他挥了挥手,把一众仆从都赶出房间,才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