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40-50(第11/20页)

方朔等人都曾待诏此门,故而其余许多学子都希望能和他们一样,得到天子赏识,成为朝中重臣。至于玉堂殿,那是供给待诏学士们议事的地方。

    所有学子博士们都想要以此引起刘彻注意,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朝中有个好官职,自然会穷尽自己毕生文采来写词做赋。反复斟酌、仔细推敲,都写得认真极了。

    下了诏令后,刘彻处理好政务,等到明日,又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许延年用来试验代田法的实验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

    为了实验效果,他并未选择肥沃富饶的上等土地,而是在中等田里种植作物,据农吏记载,这块田地前年每亩地能产出两石半粮食,去年为两石三斗。

    使用了新的耕作方法,今年亩产居然增收至五石每亩,产量提高整整一倍。

    虽然也有今年风调雨顺,天气好,加上由徐延年是农家大师,精心侍奉这些作物的原因,可就算普通农户用此法种植,那四石收成总有了吧?或者三石半,每亩地增收一石,这么多亩田地,积少成多,每年整体增产的数量简直无法想象!

    除此之外,徐延年又上书告诉刘彻,代田法使作物春日处于低垄,可以防风抗旱,夏天时处于高垄,能放洪涝,这样不仅产量高,费力少,丰收作物的品质也比之前高许多。

    这比刘彻之前预期的结果要好一些,因此很快下令农官明年在边城、河东、三辅,太常以及各边境等地开辟使用代田法的试验田,若结果同徐延年所试相同,那么后年便将此法大批量推广到百姓之家,届时又能减少许多食不果腹吃不饱饭的百姓商量。

    以及,刘彻觉得自己需要反思一下。

    从前的朕还是太保守太古板了。

    刚发明马具时,他主要将注意力放到了马镫上,没想到马蹄铁这小小东西居然能让大汉少损耗三千匹战马:他认为玉黍可以亩产十石,结果却是亩产千斤,这个代田法也是,比他的预想足足多了一石半。

    看来朕以后需要将结果设想的更高一些。

    刘彻心中感叹道。

    除了宫中的试验田,庶人百姓家的农田也都到了收获时节。

    即使大汉今年在春耕时期对匈奴出战,可因为新农具的普及,并没有耽误多少农事,杏黄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畎亩之间,全家老少齐齐上阵收获粮食,辛勤劳动一年,终于有了成果,此时没有什么比收获更重要的了。

    和以往不用,百姓们今年有了新的收割工具,一种名为麦钐的新农具。

    这种农具制作方法很简单,即使不是专业的木匠,研究一段时间后也能做出来,材料更是简单,木架、竹片、拉绳等,唯一贵重的就是中间那片锋利的金属刀片。

    如果说从前的镰刀是一把一把割麦稻,那么麦钐就能让百姓一片一片的割麦,虽然这东西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但大家都是常年在田间地头里干活的人,练习个将近的一天时间就能上手了。

    一进一退,一抡一翻,麦子全都落到网状的钐身中,其效率是从前普通镰刀的十倍不止,而且也很省力。

    因为麦钐的推广,今年秋收要比以往结束的早。

    新农具这样省力高效,所以好多人都在计划着明年春天开垦荒地,再多种几亩田地,多收的粮食,无论是去市上卖钱或者存起来自己吃,对大汉许多个五口之家来讲,各方各面都有保障。

    汉朝官府是鼓励开荒的,毕竟现在人少地多,漫山遍野的山头平原等着大家去开垦,多一些土地,官府还能多收一些赋税。

    对于此事,许多官员都有上书,刘彻也察觉到了百姓们的意愿,朝会上和诸位大臣们商量该如何给他们一些优惠便利的新政策,以此来促使百姓开垦田地。

    大汉的官员,平时吵归吵闹归闹,但一遇到真章时,腹中还是要有想出合宜国策的墨水,因此朝会之上,又是一翻争辩,只不过和上次讨论打匈奴的时时相比要平和一些。

    写词做赋,需要一些时间,趁着这个空隙,闻棠断断续续准备了将近半年的织室终于完成,在机械大师丁缓的巧手下,做出了根据珍妮机和黄道婆纺纱机等机器改造,集百家之所长的综合式织布机和纺纱机。

    闻棠在长安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关于带团队这件事也琢磨出一点门道来,无非就是八个大字。

    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闻棠脑子再好使,也不可能是门门精通的十二边形战士,她只需要对任何事都略通一点就行了,至于其它……

    有关化学方面的发明丢给那些方士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上林苑中总会有各种无家可归的心碎方术士来府门口寻她收留,但谁也不会嫌自己手下多,来了就收着呗,一块送到酒坊去干活,酒精酿出来了,还可以继续研究别的香型的白酒啊。

    农学方面找氾许二人,机械工具找丁缓。

    至于闻棠……

    她负责验收项目。

    刘彻负责给闻棠批经费。

    他知道闻棠近些日子搞了一个织室,织室里有新型织机,刘彻公式为:闻卿的新发明=各方面的增产。

    所以这新型织机也肯定能提高织女们的织布效率。

    “闻卿,你这新织机效率如何?”

    闻棠并未明言:“陛下,您猜猜看?”

    汉朝一匹布宽度二尺二寸,长为四丈,换算过来就是宽五十厘米,长九米,而一名女子一日能织布五丈左右,也就是一匹布多一点点。

    所以《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三日断五匹”算是很勤快很高效率的了。

    有了之前的教训,这次刘彻决定不再保守。

    刘彻:“一日织六匹?”

    闻棠:?

    她觉得刘彻今天的想法实在是太狂野了。

    第47章 白麟

    狂野吗?刘彻并不这样觉得,因为他接下来还会说出更狂野的话。

    刘彻:“此物是否也能以水驱动,节省力气,提高效率?”

    恭喜刘彻,都学会抢答了。

    闻棠眼睛瞪得大大的,语气中充满不可思议,脱口而出:“您是如何知道的?”

    和之前的新农具不同,他并未上书给刘彻解释过关于新织机的功能和便捷之处。如果不是刘彻语气里还带着点疑问,她都要怀疑刘彻看过自己手稿了。

    这就是帝王的修养与才智吗,简直恐怖如斯。

    刘彻笑而不语,做出一副意味深长的模样,这一年来,他还是第一次在广牧君身上看到这样震惊的表情。

    至于自己是如何推出新型织机可以用水流纺织的?

    闻棠之前研究出来的筒车和水碓就是用水流提供力量,有一有二就能有三,他能猜到这些很正常。

    闻卿啊,还是需要历练。

    闻棠只好如实回答,汉朝桑蚕业发达,但大都集中在关中地区,因为养蚕需要专门的蚕室、工具等,还要控制蚕宝宝居住的环境温度,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养得起蚕。

    普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