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40-50(第10/20页)

是仙人知道了,定会感念您的心意。”

    第46章 作赋

    汉朝习俗本来就是发生什么大事,都要找文人写文章记录、赞美或批判,因此闻棠的建议正好说到了刘彻心坎上。

    刘彻:“朕这就下令命朝中博士郎官们为仙粮作赋。”

    不过这些文臣们如何来写文章,那也是有说道的,闻棠欲言又止:“只是……”

    “只是不知陛下想让他们如何来写这些文章?”

    这有什么可值得提问的,从前怎么写现在就怎么写呗,但刘彻很快反应过来,还真就不能按照从前的惯例来写。

    之前的文章无非是些歌颂仙人,歌颂仙迹,引据大义证明现在百姓生活安顺,且四夷臣服之类的词句,最后再赞美一下刘彻将大汉治理的很好。

    像司马相如这种文采惊人,辞藻华美的文人,写赋水平会更高明一些,虚拟出不同人物,利用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等写出自己想要表达之意,例如那篇让他入了刘彻眼的《子虚赋》就是虚拟出楚国使者子虚和齐国的乌有先生,利用他们的对话来劝谏天子、诸侯等张修明政治,提倡节俭,也从这里衍生出来了子虚乌有这个成语。

    如今要写的是献给仙人的赋,要是再像以前那样,写是因为天子仁育群生,卑体下士才引得仙人降下神迹的话,那仙人肯定不会高兴啊。

    仙人:人间皇帝,你到底是在歌颂自己还是歌颂我?

    且他们皆未见过仙境,万一幻想出来的天宫生活有误差,仙人生气了怎么办?会不会觉得我们大汉的学士们都太小家子气了?

    想到这些,刘彻再看到闻棠时突然眼前一亮,有了想法:“闻卿,不如由你来为仙人写辞赋?”

    闻棠:啊?

    这和她预想的结果有点不太一样。

    闻棠的想法是刘彻说:“闻卿认为该如何写此文章?”

    自己再顺理成章提出建议,不是让他把任务交给自己!

    算了,不管了,即使步骤有错,自己也还要硬套公式:“臣之所言,词鄙而意拙,实在难入仙人之眼,还是让司马郎官等人写吧。”

    “赐下仙粮之神并未明言自己的法号身份,也不确定祂是否和臣梦中仙人有关,万一明言歌颂,颂错了神仙,人家生气怎么办?”

    刘彻却是思路清奇:你的意思是你一年之内遇到了两位神仙呗?

    “因此依臣愚见,不若我们写赋之时言辞模糊,只需强调咏赞赐下仙粮仙人之仁德慈美,并不写出她具体名号。”

    这是一定要强调的,万一这些大臣们在辞赋中赞美的都是闻棠口中那位身穿宽袍,腰束丝绦的仙人,岂不是让东方朔白白捡了便宜?

    刘彻认为闻棠言之有理,但亦有矛盾之处:“可是闻卿,既然这位仙人不明言自己身份,想必是位性情淡薄,不慕虚名的神仙,朕这样做是否会忤逆了他?”

    不会的,陛下不会的,仙人棠现在非常希望这些文人们能去打扰她,且打扰的越多越好。

    闻棠:“并不会,臣虽然和仙人交往不多,但也能看出性情温良,且陛下并未因祭祀仙人而劳师动众,大兴苑囿之丽,起九层之台,只是让文人郎官们写几篇辞赋罢了,这样既能表明陛下您对稼樯耕种的重视,又能让仙人知道我们感激祂的恩德。”

    刘彻听出来闻棠这是在拐着弯劝自己施行仁政,减少大兴土木。

    如果是从前,他会认为闻棠此言多此一举,但现在不同了,有时候他自己都劝自己要多行仁政,当个好皇帝。

    仙人已经降下银镜监察自己平日所执之政,刘彻对自己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肯定会比那位被黄泉之神增寿十年的李世民做的更好,各方各面都是。

    朝中诸臣也发现了,最近这半年来陛下特别听劝。

    为什么汲黯东方朔最近过得轻松,那是因为有李世民替他们负重前行。

    刘彻:“闻卿言之有理,虽然仙人不慕虚名,但是总要让他知道我大汉对祂的感谢。”

    谈话间,郎卫为刘彻献上刚刚煮好的玉米,庖人们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这仙粮应该如何食用,各种繁琐复杂的方法都想了一遍,直到最后,突然意识到大道至简这个道理,既然是仙人赐给庶民百姓的食物,那肯定是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烹饪。

    毕竟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将粮食用油煎、用酒渍,用肉酱浇着食用,所以采用了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水煮!

    因为要将大部分玉米留种,分发到各郡县中种植下去,所以庖人们第一次只煮了三棒玉米,献给陛下。

    虽然是用不带任何调料的清水煮的,可刚一掀开瓮,周围人却都能闻到一股甜香味,因为只有三棒,所以味道并不是很浓郁,逐渐在空气中飘荡散开。

    身为天子,刘彻肯定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直接用手拿起玉米就开啃,他也是有皇帝包袱的,要吃得优雅!

    所以庖人提前将玉米切成一块块小段才呈上来,弄了好看的造型,在旁边摆上各种调味的酱醢,甚至还有一种名为蚳的蚂蚁卵酱。

    刘彻觉得仙粮软糯香甜,味道很不错,就是……皮太薄了,有点塞牙缝。

    不过总归是一种完美的粮食。

    玉米中营养不全面,蛋白质含量较低,并不适合长期当做主粮,但有的大汉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多余心思去想什么营养均衡这件事。

    他并未独享,还分发了一些给周围心腹,闻棠也不出意外收到了一小段,别的官员反应都是欣喜珍惜,只有闻棠,心里突然生出一种难以遏制的失落感。

    唉。

    没人懂t她的失落。

    作为一个土豆脑袋,除了幸运爆棚在幸运转盘里面转到,否则按照目前进度,二十年之内,她都吃不上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土豆。

    总不能一直管玉米叫仙粮吧?闻棠觉得这样听来有点尴尬,有一种熟人出道当爱豆的感觉,于是闻棠便开口请刘彻为它取个名字。

    刘彻沉默片刻,随后道:“不若就将仙粮唤作玉黍吧。”

    他环视一周:“众卿以为如何?”

    众卿(嚼嚼嚼匆忙咽下版):“此名甚好!”

    刘彻从上林苑回未央宫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给朝中那些五经博士、郎官学士们下令,让他们写赋赞美玉黍和背后的仙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司马相如这样对工作松弛。

    司马相如辞赋水平高于其他人好几个层次,无论怎么摆烂,一旦遇到国家大事,就能有项目,但朝中其他人可不一样,虽然这些博士学士们入朝为官后就跟NPC觉醒了似的,大部分都变得爱抬杠,但遇到工作机会时他们是真的会拼尽全力又争又抢。

    毕竟当初孔子就是又争又抢想要当官的。

    刘彻诏令一下,仿佛冷水滴入热油锅,在太学、博士府等长安各处引起极大反应。

    尤其是金马门和玉堂殿两处的学子。

    在汉朝,因官署门的傍有铜马,故将此门称为“金马门”,这里是学士待诏的地方,公孙弘、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