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80-90(第12/22页)

这般烫煮,烫软的白菜如水一般,让林秋然觉得闲适自在。

    但冻豆腐余安没有,林秋然也放了几块进去。

    孙氏点了点头,想看汤圆用不用管,一看,他捧着碗吃得喷香。本来大人坐桌在胸前,要微微低头,但汤圆可以直接捧着吃。

    他好似在吃面条,羊肉很软,不太用嚼,芝麻酱又香,他还放了辣椒油。这和余安的辣椒不一样,“娘,辣椒一点都不辣嘛!”

    林秋然笑了笑,孙氏看汤圆嘴角沾了酱,刚要给擦,林秋然就已经拿了帕子出来,帕子放到了汤圆面前,“汤圆,擦擦嘴角。”

    汤圆两下擦完,“娘,好了吗?”

    林秋然:“好了,快吃吧。”

    汤圆喜欢羊肉,喜欢煮软麻酱的冻豆腐,面条他也吃了,但是杂面实在吃不来,孙氏也觉得味道有点怪的,而且没有嚼劲,她更喜欢林秋然做的鸡蛋面,煮出来透亮弹牙,还好杂面点的不多。

    三个人把点的都吃完,吃得有点撑,后面也没再加东西。

    汤圆肚子圆滚滚的,却很怀念这个味道,“娘,我明儿还想吃。羊肉和冻豆腐在我肚子里暖暖和和的,肯定睡着了。”

    林秋然眼中含笑,“行呀。”

    找宅子得一阵子,期间就住客栈,也多是出来吃,能让汤圆选自己喜欢的。

    林秋然牵着汤圆出去,也没抱,走路还能消食,外面人还很多呢,三人走后,一老者饭都不顾吃,跟着出来。

    也幸好人多,不然老者行为这般显眼,林明两人肯定能发现,指定觉得冒昧。

    吕郑一直跟着,直到看三人进了四季客栈,人看不见了。

    他心砰砰直跳,刚刚那孩子,怎么那么像敏之的孩子。

    第八十六章 初到京城(二)

    吕郑记住这客栈的名字, 四季客栈。人已经看不见了,可他眼睛却慢慢湿润。他想回家告诉夫人这事,可后知后觉想起自己没带小厮, 刚从老金涮肉出来, 饭没吃完, 账也没结呢。

    幸好, 他常去涮肉铺子,在京城也算有头有脸的人, 伙计没追上来,只是在门口张望着等。

    见人回来了, 赶紧迎上来, “吕侯爷,桌子没给您收,也看着的, 没人动, 您继续吃就行了。”

    伙计笑脸相迎,没打听发生什么事,吕郑才那么急匆匆地走。当时他看着了,就跟失了魂了一样。

    吕郑摇摇头, 一副神思恍惚的样子, “不吃了不吃了,赶紧结账。”

    他哪儿还有心情吃,只想快些弄清楚到底什么事。那孩子长得可真像, 尤其是鼻子和轮廓,和敏之那孩子走时一模一样。眼睛和嘴唇更像他身旁的年轻妇人,就鼻子翘挺挺的,而且看那孩子, 吕郑感觉很亲切。

    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吕郑还从未见过这么像的人。

    伙计看他着急,赶紧结了账。吕郑就急匆匆回家了。

    安阳侯府门口,管家一边搓手一边等,未等吕郑到门口,管家就寻着迎来,“我的好侯爷呀,您这是去哪了。夫人前日才嘱咐我,不许您晚上吃东西了,这一身羊肉味,怎么能瞒过啊。”

    管家年纪也不小了,脸一皱全是皱纹,“侯爷,奴才今天也得跟着吃挂落。”

    吕郑今年六十二岁,已是高寿。年纪大身上毛病多,这是有权有势都无法避免的,吕郑也知道自己不剩几年,吃他是忍不住,回回出门,对身边小厮就是一句话,不许跟着。

    他们不跟着,吕郑还出去吃,被秦夫人发现,最后一块被罚。

    吕郑瞪了管事一眼,“再唠叨着。”

    管事闭了嘴,“小人这不也是为了您好,晚上吃一顿,明儿又得难受……”

    吕郑不愿听,进了侯府就往正院走,管事忙追上,“哎您这是去正院,好歹洗洗换身衣裳呀……”

    一身味道,可是太明显了。

    吕郑太着急,来不及理会这些,大步去了正院,一下就把门推开,然后掀开厚帘子。

    吕郑站在门口,他眨眨眼睛,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不知说哪一句。

    寒风吹进屋,秦夫人把花镜放下,她闻到了一股子肉香,起身从里屋出来,一见是吕郑,皱起眉就要发作,“侯爷,你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直接上吊抹脖子得了,害别人替你担惊受怕。”

    吕郑摇摇了头,让屋里丫鬟都出去。

    秦夫人:“还知避着丫鬟,嫌没面子,别偷吃呀。”

    吕郑没有分辨这些,他走到秦夫人面前,“夫人,你可知我今天见了什么人?我见到敏之的孩子了,那鼻子,那轮廓,还有神态……简直一模一样。”

    秦夫人突然愣住了,她年逾六十,头发已花白,这几年越活越矮,虽不驼背却有老态。

    她穿着算不得雍容华贵,更典雅大气,愣住的时候头上簪着的步摇都不动了。

    外面寒风吹着窗子,呼呼的,吕郑脸上还带着做梦似的狂热。

    当年的事都多久没提过了,吕郑冒然提起,秦夫人都不知怎么回答。

    但很快,她就道:“你是老糊涂了不成,若还在,那都多大了,怎可能跟幼时一模一样?”

    况且只是轮廓像,鼻子像,都不是一模一样。就算一模一样,那又能说明什么。这是在京城,怎么可能在京城遇见。

    吕郑急了,“你这说的,我怎么老糊涂了,或许已经娶妻生子,孩子这么大了!”

    吕郑心还怦怦跳,若真没半点机会相认也就罢了,可是这两年朝廷的风向变化,前年灾情遍地,贪官污吏也多,圣上肃清朝政,如今朝中换了好一拨人。

    刑部的赵大人是去年上任的,蒋尚书直言沈家案子有冤情,如今已开始查从前的冤案错案了。

    只不过,沈家无人,安阳伯府在朝堂也使不上力,这案子一直没什么进展。

    吕郑还记得二十年前西北打仗,沈家军因延误军情,致使大战惨败,将士死伤无数,沈家满门抄斩,但因幼子年纪小,圣上法外留情网开一面,特赦沈家幼子流放三千里外的岭南。

    虽然网开一面,可那时沈毅才三岁,靠自己走到岭南与死了无异,吕郑不忍外孙受苦,就私下让人把外孙带走,找了一个死去的幼童顶替,对外都是沈毅死在了半路上。

    当然那幼童也是可怜人,是个乞儿,饿死的。

    人带走,肯定不能带回京城来,当时情况紧急,办这事的管事打听一对夫妇成婚许久无子,就把沈毅放在他们必经的路上。

    吕郑希望这孩子能好好活着,正好三岁的年纪也不记事,能安稳度日,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

    那时沈毅已经流放些日子了,瘦瘦巴巴的,虽然个头高,但是一看就是受过苦的,像穷人家的孩子。

    吕郑的确担心孩子日后不好过,可是若孩子穿着绸缎锦衣,身上还藏着银钱贵重物品,恐怕会被有心之人抢了去,别人也会担心这孩子身世有异,恐招来祸端,所以就穿了粗布棉衣。

    当初办这事的是府里一个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