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80-90(第2/22页)
以前比不多,但是跟上个月比,已经很多了。
上个月酒楼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一楼每日赚些钱,可林秋然又施了粥,到手根本不剩多少。
她盼着这月生意能好些。
螃蟹林秋然做了香辣蟹、蟹肉蟹黄蒸蛋,还把蟹肉蟹黄和猪皮冻一起做了灌汤包,看蟹还有不少,就做了避风塘风味的。
但因为河蟹肉少不方便吃,又是宴请徐远珩,所以林秋然在做香辣蟹和避风塘风味的蟹时,把蟹先处理了,比较靠近前腿的壳多肉少,就给去了,肉剔出来留做蟹肉蟹黄蛋羹,靠近后腿的肉壳拆大半,只留大部分肉,做熟了一口就能吃掉,也不用啃。
自己啃的话还要上手,吃起来不好看。
光是这些,林秋然就拆了好半天。不过她知道汤圆今天回,一大早就做这些,这会儿不过是继续干活罢了。
避风塘风味蟹要先把蟹炸酥,面包糠自然没有,但林秋然蒸了馒头,然后把馒头烤干弄碎,炒制的时候还加了多多的蒜蓉,里面还放了去头的开背虾肉,这样做出来更入味。
一道菜颜色金黄,林秋然还用萝卜雕了一只小螃蟹一朵菊花,映衬秋意美景。
蟹黄灌汤包林秋然以前也做过,昨儿做的猪皮冻切碎,混在蟹粉猪肉馅儿里,包子皮是死面的,就用蒸虾饺的小蒸笼蒸,一只包子一个笼子,做好之后一齐端到二楼。
徐远珩已经来了,逗了逗汤圆。
如今汤圆八个多月,能吃一些饭,他也乖巧,大人吃饭的时候由个人抱着他就是,能一边抱着一边吃,他能在怀里安稳坐着。
也不用可以哄逗,光看菜就行。
一桌菜,他哪个都看两眼,但面前只有一碗滴了滴香油一滴酱油放了点鸡肉松的嫩滑蛋羹。
林秋然给徐远珩敬了杯茶,“这回多谢徐公子。”
徐远珩道:“客气了,我还得感激你帮忙呢。”
布施的事他没细问,可却得了县城嘉奖,之后卖粮也是一帆风顺。
徐远珩这月赚了不少钱,就连消沉好久的香料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
徐远珩道:“你同我不必这么见外,我很喜欢汤圆。作为长辈,照顾小辈也是理所应当的,不必介怀。”
徐远珩觉得也是巧合,就出门抱一抱汤圆,谈生意都顺利得多。
孙氏看了人这样,既感激又不好受。
萧大石本来还准备了酒,不过徐远珩说下午有事不喝了,他就没劝,但自己一杯一杯陪着,感激之情都在酒中。
今日饭菜很好吃,河蟹这边不少,但不会弄嫌麻烦,家里也不常吃。林秋然给收拾得很方便,孙氏觉得还挺好吃。
蟹很鲜美,用不同的做法做后滋味不同,每样都很好吃。灌汤包虾饺,金灿灿的炒蟹,蟹肉是鲜甜滋味……
这根本就没有难吃的东西嘛。
他们几人吃饭的时候汤圆就让孙氏一小勺一小勺喂蛋羹,别看他嘴里吃着蛋羹,但眼睛巴巴盯着桌上花花绿绿的菜。
徐远珩看了几眼,不忍道:“别的不能吃吗?”
他看汤圆眼睛都直了,吃蛋羹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孙氏道:“他刚开始吃东西,只能吃清淡的。”
别的闻着香,但不能碰。许娘子来萧家的几月,饮食也很清淡,也不知是谁说小孩不能吃口重的,反正都是这么干的。
徐远珩点了点头,“那就等些日子吧,就是看他盯着,有点不忍心。”
“无妨,闻闻味儿就行了。”孙氏嘴快道,“徐公子还没孩子呢……”
孙氏觉得,徐远珩就算没孩子,也会有妻妾,这么有钱的人家,哪里会由着儿子不娶妻。
林秋然适时道:“娘,好好吃着饭呢,你说这些做什么。”
孙氏回过神来,“哎呦,我就随口一说……徐公子别往心里去,吃饭吃饭。”
徐远珩笑着道:“我尚未娶妻,没孩子不清楚这些。我兄长倒是有孩子,不过不太亲近,汤圆是跟我最亲近的孩子了,他见我也不认生。”
林秋然拢了下碎发,她不想孙氏问就是因为这个,她其实能感觉到徐远珩的心思,可谁也不提那就是没有。
孙氏一问,就好像在捅那层窗户纸。
林秋然从未心安理得地接受徐远珩对她、对汤圆的好,也总想着回报。况且还有香料生意牵扯,有些事不言明是最好的。
孙氏讪笑,“哈哈……”
徐远珩也笑了笑,拿起公筷给孙氏夹了些菜,“大娘吃菜。”
孙氏也不知道自己吃的什么,放嘴里就吃了。她心里叫苦不迭,问这个作甚,幸好徐远珩没再说别的。不过哪能说别的呢,萧寻去打仗了,林秋然也是有夫君的人,说了太过唐突。
一顿饭吃完,徐远珩就回了。
孙氏不敢再提有关徐远珩的事,林秋然和孙氏道:“娘,汤圆困了,你和爹给带回去吧。”
孙氏点点头,林秋然又道:“回去之后,让芸娘去许娘子家里一趟吧。”
尽管现在汤圆可以吃饭了,也很爱吃,但林秋然还是愿意让汤圆多喝几个月的奶,怎么也得喝到周岁去。不然光米糊肉松和蛋羹,哪儿行。
孙氏:“嗯,我回家就告诉。”
家里有芸娘柳娘,孙氏留下看汤圆就好。林秋然亲了亲汤圆脸蛋,“嗯,你们快回去吧。”
林秋然还让护卫带着他们回去的,安全一些。她打算再等两日,彻底没事再把人还回去。
十月初五,粮价又降了一文钱,变成了九文一斤,不过西北打仗,朝廷又征兵,每日每人只能买一斤,但私下可以加价买。
酒楼不缺粮食,肉价涨了些,铺子有些菜的价钱也涨了,但客人也理解。金鼎楼的生意慢慢稳定下来,杨娘子干活很利索,还会做腊汁肉夹馍和羊肉泡馍,她还会做别的,但顾及林秋然会做菜,不能都显露出来。
万一被学了去,在西北这手艺不值钱,但是在余安,就是独一份。
林秋然不是什么都会做,虽然她看杨娘子做也能学个大概,但别人的手艺,她最多做来自己吃,肯定不会往外卖。
她同杨娘子道:“你这手艺好,日后在南街支个小摊子,肯定能赚不少钱。”
林秋然就随口一说。
这里面的肉和林秋然做的红烧肉不一样,有股子腊味儿,若早晚出门吃个这个,比包子什么的好吃,而且肉是实打实的。
杨娘子闻言一愣,听林秋然让她摆摊,倒显得她刚刚小心眼了,不过想想也是,金鼎楼这么大,林秋然手艺也好,哪儿看得上她做的这点吃食。
支摊子,哪儿有钱呀。
刷碗一日拿八文,她夫君扛袋子一日也才八文,家里三个孩子张嘴等吃饭,存到能支摊子的钱,那得存多久。
可来余安也没个亲戚熟人,借钱都没处借去,她也就和林秋然熟些,可非亲非故凭什么借她银子。
而且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