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80-90(第3/22页)

还没有住的地方呢,有钱杨娘子想租个宅子。

    可林秋然的话又让她升起一缕别的心思,杨娘子抿了抿唇,“林娘子……你刚刚说得是真的?”

    林秋然点点头,“这是自然。”

    酱香饼能卖,这个肯定也能卖。

    杨娘子道:“支摊子我也想,但是没那个条件……林娘子,我知道我说这话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也知金鼎楼帮了我不少,不该再提条件……但我实在没别的办法。”

    杨娘子道:“我可以教林娘子两道菜方子,菜以后能在金鼎楼卖,恳请林娘子借我些银子,我想试试支个摊子试试,日后分成给您三成。”

    杨娘子经历这一路事,不会天真到以为林秋然能白借她钱,她不给好处,林秋然凭什么答应她。

    给分成,还钱,给方子,这是杨娘子全部能给的了。

    杨娘子说完紧紧盯着林秋然,金鼎楼这么大,林秋然什么都不缺,她也不知道林秋然会不会答应。

    林秋然想了想,道:“这么着吧,你给我两道菜的方子,钱不算借,就算我投进去的,我投十两银子,日后分成我要四六分。”

    其实两道菜的方子就值银子了,但是不要分成,那不就相当于买方子了,林秋然来做生意,赚钱要紧,方子杨娘子要是去别处卖,不一定卖得上价钱,投给她钱,更不用想了。

    四六分成,算起来是林秋然占便宜。

    杨娘子擅西北吃食,没准以后生意越做越大,林秋然不介意余安多个吃食铺子,她也能吃些新鲜的。

    杨娘子一喜,甭管林秋然要多少分成,她都答应,“多谢林娘子,多谢……”

    林秋然道:“你先别急着谢,我这要求也不简单,日后不管你摊子多大,或是租了铺子,又或是加了别的吃食,我都要四成利润。”

    第八十二章 长大

    林秋然道:“摊子若不赚钱, 我自然不拿分成,若是赚了,一开始分得或许少, 但日后一月赚几两几十两, 我都能分走四成。”

    做生意有赚有赔, 这林秋然是知道的, 亏了钱她也认。要四成对杨娘子来说不少,但杨娘子是外乡人, 且不说别人不会给她这个钱,就说她刚做生意, 林秋然想要快些赚钱肯定得让人帮她, 这样一来投的可不止银子。

    林秋然手里的算不得大人脉,但是粮铺、肉摊都能给便宜些。日后杨娘子不开铺子还好,若是开了, 也是如同金鼎楼装潢, 把赚的钱投进去,不能自己攒钱另开一个。

    倘若杨娘子赚了十几两,摊子直接不摆了,以后想自己盘铺子做生意, 林秋然只要摊子分成, 铺子跟她无关,本钱都没回来,投的钱不就打水漂了。

    到时林秋然要跟投, 也要分成。

    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做生意,投的钱也不多,算是试试水。

    她不能光靠徐远珩,也不能光靠酒楼, 就像这几个月,金鼎楼生意一直不好,虽有存钱,但是林秋然心里还是慌。

    林秋然说的这些东西都是要写进文书的,日后杨娘子反悔,林秋然能告她。而且这个时代找人也不似大海捞针那么难,去别的县城要路引,都登记在册的。

    杨娘子先是愣了愣,而后点了下头,“我行的,都行的。”

    都说南方人擅做生意头脑精明,还真是不假,她就没想到这方面来。而且杨娘子也根本没想过以后开铺子,林秋然倒是高看她一眼。

    家里现在没啥东西,有人愿意给钱就听好了,支摊子也花不了多少钱,还能给家里弄个好点的住处。

    林秋然说清楚挺好,啥都说好了,以后少扯皮。而且该这么着,十两银子呢,要是靠她刷碗夫君扛袋子,不吃不喝得攒两年。

    林秋然一下给了,能拿出一些做生意,赚了钱日子就不至于紧巴巴的。

    而且本来他们也是难民,初来余安,林秋然愿意给钱就很不错了。

    杨娘子还有啥不愿意的,退一万步讲,摆摊卖东西就不是她想出来的。

    林秋然笑了笑,洗碗工好找,能赚钱的人不好找。

    杨娘子教了林秋然两道菜,一道是烩羊肉,一个是酸奶。这两样方子给了林秋然,她以后就能在铺子卖。

    只不过照杨娘子所说,这儿的羊肉远没有应州的好吃,种类也不是一种。

    西北的羊肉很好吃,可运过来路途遥远,本钱很高。听杨娘子说那边的羊肉多是卖到西北周边的各个省城,也卖到京城去。

    北方吃羊肉多,还有专门刷锅子吃羊肉的铺子呢。

    林秋然心想,那不就是铜锅涮肉吗,日后她去了,也要尝尝。南北饮食差异,从古就有,和环境有关。

    林秋然顺嘴打听了一句,“京城好不好,你们从西北过来,没到京城吗?为何不留在京城。”

    余安离京城还远呢,再赶路过来受累,路上还要花钱,怎么到了这么南的地方。而且,当初让这些人避难,就没想过回去吗。

    余安这么快安定下来,也是难民想好好过日子。

    杨娘子叹了口气,“那哪能留下来,而且衙门不让。”

    天子脚下,不是谁人都待得起的。

    杨娘子也是听林秋然说了,才想着做生意。当初饭都吃不饱,只顾着奔袭逃命,到一个地方就有人赶,人都麻木了,让干啥干啥,安定下来不容易的/

    再说也不是人人像林秋然这么心善,若是别人,把方子占了她也没法说什么。

    借钱,那就更不用想了,十两不是小数目,杨娘子都忍不住想,万一她拿钱跑了,林秋然啥也落不着。

    当然,她也不是那种人。

    杨娘子在酒楼没干几日或就走了,林秋然托赵广才再招一个人。赵广才近来也忙,难民多,找活做的也多,很快就又找了一个。

    近来酒楼的生意不错,慢慢恢复到余安还没来难民的时候。

    尽管百姓都怕死怕打仗,怕战火蔓延到这边,但有一句话说得好,天塌下来还有高个的顶着,天还没塌呢,所以也就担惊受怕了那些日子,大多数人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饭得吃,钱得赚,外族一日不打到余安,就过一天日子。

    尤其到十月底,西北传来打了胜仗的消息,百姓们肉眼可见地欢喜高兴。

    出门见友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知道吗,打了胜仗了!”

    “传到这边都好些天,估计这还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呢!”

    “可真好,咱们大越儿郎都是好样的!”

    林秋然也高兴,虽然不知萧寻现在怎么样,但打了胜仗就是好消息。孙氏也不知萧寻还活着没,可她还是高兴得差点哭出来,打胜仗好,总比打败仗活下来的几率大呀。

    远在京城,捷报频传。

    萧寻的名字出现在奏章上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从杀十人、杀几十人到杀几百敌,他频频立功,圣上频频嘉奖。

    功夫好,有勇谋,擅兵法,自副将死后,萧寻就成了营中新的副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