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110-120(第14/18页)

府,又宽阔又敞亮,单拎出来一个院子,都比老宅住着的大,另一套也大得很,怎么萧大石就非要跟那头人亲近。

    林明是做下人的,自然说不得什么。不过他不着急回去,因为还有事要处理。这也开春了,田地得打理好,再把林秋然吩咐的事交代下去。再有孙氏虽然让萧大石回余安了,可也心软,俩人又没和离,没真的不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今儿让他住进去,就怕以后哪天把他赶出来,林明得看着萧大石安顿好才行。

    从正月下旬到二月初,一晃过了七日。林明每天忙着处理琐事、送东西,倒也没意识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初一,余安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林明也该准备回去了。

    林明打算再看看萧大石,好回去复命。

    林明再看萧大石,没发现他有多大的变化,毕竟也才几日,可是从他眼中看出了几分苦涩。

    他问道:“老爷子在这儿可住得惯?我明儿就得回京城了,老爷子若有话,我可以给老夫人他们带去。”

    萧大石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最后只是道:“挺好的,你回吧。”

    从街上绕了两圈,萧大石这才回老宅,一进门面对的就是两个弟妹的冷眼。

    大李氏叹着气道:“也不知道这中午吃啥呢?吃啥都得用钱,样样都是花销。没钱哪来的好酒好菜,这有些人只管吃不管别的,就在这儿张着嘴等着,真好意思。”

    小李氏不由道:“二嫂,你说有的人脸皮也是厚得很,自己有家非住在这儿来,你说侄子侄子,毕竟不是儿子,这有手有脚,哪有让侄子给养老的。”

    早先,小李氏和萧大石说,萧寻是捡来的,到底不是亲儿子,可侄子是亲的,以后大事小事还得指望侄子呢。

    刚搬进来也说,萧寻把人赶回来,还是萧二郎好,接萧大石过来住。

    萧二郎和萧大郎从前对萧大石也不错,恨不得把他当亲爹。

    可这回萧大石在老宅住了七天,前几天妯娌二人还能哄着给他做饭,甚至让儿子给他打洗脚水,但萧大石除了他带来的行李,别的什么都掏不出来。

    一开始她们也怀疑萧大石是不是装的,毕竟孙氏不喜他们,到京城后说几句,让萧大石回来故意试探咋整。

    可是小李氏夜里让萧二郎去翻,把行李翻了个遍都没翻到钱,大李氏小李氏二人觉得,萧大石可能真的和孙氏他们闹掰了,才大过年的灰溜溜回了余安。

    这叫什么事儿,大李氏私下和小李氏说,“以大哥的性子脑子,不像是能想出这种法子的。而且,不是去京城过年的吗,我算着初二初三就回来了。”

    小李氏点点头,“那就是那头不高兴,大哥被赶了回来。你说他一个上了岁数的,孙秀英要是真不管,完了往后几年十几年,都要赖咱们这儿了?”

    萧大石今年都四十八了,这岁数可不小。

    是拿了几回钱回来,可过了多久了,而且每次他来都大鱼大肉好酒伺候了。萧寻做了官,林秋然开着酒楼,那么有钱,不管他爹,竟然让他们管,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若是萧大石有钱,他们还能哄哄,可萧大石啥也没有。两床铺盖一堆旧衣裳,料子是不错,可都是用过的。

    家里买了宅子,妯娌俩也嫌弃是萧大石用过的。

    而且萧大石性子懒散,在家里什么都不管干。

    是这几年养的,刚搬来余安摆摊做生意的时候,萧大石还踏实肯干,劈柴挑水,但这几年府里有丫鬟小厮,他就只管盯着地里的活。

    地里种地请人,除草抓虫也请人,他是不干啥的,春种秋收就背着手在田埂上盯着。

    在老宅也是如此,啥活都不管,吃完饭嘴一抹,就走出去溜达转圈儿,赶着饭点回来,吃完又是一抹嘴,回屋躺着,这谁能受得了。

    而且一文钱都不出,大李氏和小李氏不愿意起早贪黑伺候萧大石,这再好,时间一长也烦,何况萧大石就去个吃的,偶尔还嫌饭菜不好吃。

    这还没过十天的,妯娌俩就一万个不乐意。

    萧大石只能装没听见,进了屋。

    大李氏忍不住和小李氏抱怨,“还要在这儿住多久,十天半月还是一个月,大郎马上就要娶媳妇了,难道成亲后还要跟弟弟挤在一块儿住?谁家是这样的!”

    小李氏也不乐意,单这伺候人的活儿,她就不想做。二人阴阳怪气几句,指望萧大石自己提出搬走。

    可萧大石能搬到哪儿去,二人说这么多,他只能装听不见,在屋里干坐着。

    妯娌俩对视一眼,她们也没想到萧大石会装听不见,这人看着老实心眼还挺多。

    没办法,二人只能去找白氏。

    大李氏说道:“娘,大郎都要娶媳妇了,大哥总在这儿像什么话。短住还好,时间长了家里地方不够,还多一张嘴。谁家愿意把闺女嫁到咱们家,大郎不小了。”

    “家里这么多人,有钱不帮衬着就算了,净给咱们添乱。”

    小李氏本来想说的是添堵,有钱她们把萧大石当贵客,不拿钱看萧大石哪都不顺眼。

    大李氏又道:“萧寻给他养老是理所应当的,赖在这儿算啥事。娘,不然咱们去告?”

    白氏摇摇头,“民不与官斗,我们上哪去告啊,你忘了李翠花一家了,告状还得挨板子,谁想挨?再说了,人家在京城,咱们去余安县衙告有啥用,说不准县令还包庇护短。去京城得花多少钱,人生地不熟的,没准儿还没到呢,就被萧寻他们给赶出来了。”

    白氏不想闹得太僵,她叹了口气,“我和你大哥说说吧。”

    中午饭比之前几日,已经简单太多了。

    大米掺着红薯米蒸的饭,白菜炖豆腐,菜里没点荤腥,桌上也没个肉菜,更没有酒,一大家子就守着这么一盆菜。

    白氏还一个劲儿给萧大石夹菜,“你多吃点,多吃点,就是家里没啥钱,不然能有点肉。”

    萧大石心里不是滋味,等吃过饭后,白氏招呼萧大石进屋说话。

    没等萧大石坐下,白氏就拿着帕子抹泪,“大石,我这忒对不住你,可是也实在没办法了。你看家里,就六间屋子,住了十几口人。

    大郎他马上要娶媳妇了,本来是想着跟家里一块儿挤挤,可是现在你来了,大郎得跟二郎挤一个屋。我这把老骨头住一个屋,你二弟从军去了,没个音信,你弟妹带着孩子住一个屋……家里是真的不够住。

    要是有法子,娘肯定不跟你开这个口,但现在实在是没办法呀。”

    萧大石抬起头,怔怔地看着白氏。

    白氏无奈叹了口气,“大石,要不然你先搬回去吧,不然家里住不开。娘的岁数大了,就想看着孙儿成亲,不然以后到地下,我实在没脸见你爹呀。”

    萧大石的脸像是地上铺着的石板,铺得许久,慢慢就坏了,裂了。

    萧大石想,现在他们住的宅子,是他拿钱买的呀。

    白氏看着萧大石,“你放心,大郎二郎他们都记着你的好,以后肯定会孝顺你的。你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