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130-136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130-136(第4/10页)

:“冷不冷?”

    林秋然摇了摇头,“不冷。”

    萧寻离林秋然近了些,“我有些冷。”

    林秋然笑着看他一眼,“时间不早了,回去吧。”

    她喊了孙氏,又把汤圆叫了回来,一家人打道回府。快到家的时候,汤圆才道:“娘,明年开春童试,先生说让我去试试。”

    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童试

    汤圆上学半年有余, 因为这半年来考试成绩都不错,先生才有这个念头。

    当然不止和汤圆说了,和其他功课不错的学生也说了, 差一点的也鼓励去试一试。世家子弟退路多, 哪怕第一次不成也无妨。

    童试相较来说简单, 考中童生才有资格考秀才、举人, 往后越来越难,一步一步难如登天。有人登了上去, 有人走到一半摔了下来,有人则是停在开头, 难以再进一步。

    想要年后考童试那自然不能等过年的时候再告诉, 这需提前准备,期间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想考中就得多学, 放假的时候也要多用功。不能光说要考, 却不付诸行动。

    汤圆看看林秋然,又看看萧寻和孙氏,最后看向林秋然,问道:“娘, 我要考吗?”

    林秋然眼中有两分欢喜, 又有两分无措。她原以为怎么也得读两年书,等七八岁的时候再考,谁知要明年就考了。孩子学习好, 做家长的也不放心。

    学问上的事她也不太清楚,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不一样,学的东西也不同。萧寻孙氏更是没读过多少书的,也拿不了什么主意, 都看着林秋然。

    她道:“既然先生说了,那就考呗。不过以后每月放假,还是得多学学,不能光想着玩了。每月两日假,再挑半日给你请个先生补习,你觉得如何?”

    林秋然不禁想,若是考上童生,那自然不能再在启蒙的班上念书了,考上了这边进度太慢,得去别的学堂,其他人也是童生,想多适应还得早些住到书院去。

    他才五岁。

    汤圆琢磨了一会儿,问道:“那以后放学回家呢,还用多学吗?”

    若是放学也要多学,那还是算了。虽然跳着考听起来很厉害,但太过辛苦,他不喜欢。

    林秋然不想逼他太紧,“该完成的课业完成了,当日学的都会了,别的就不必了吧。当然了,你若是想多学一会儿,娘也可以给你请个先生。”

    汤圆赶紧摇头,“那就不用了,如果其他的和平时一样,放假了多上半日课就多上半日课,但是那半日课最好安排在琴课那日。”

    既然要上,那就一日都上完,省着把他另一日都给占了。不然剩两个半日,什么都做不了,出门都着急忙慌的。

    汤圆其实还挺愿意考的,要是能考上那多厉害呀。别人没考,他考了就领先一步。虽然林秋然没说过盼着他出人头地这种话,但汤圆对这些还挺在意的,既然来读书了,那就读好,否则浪费时间,对不起自己。

    他想当厉害的人。

    这事就在车上简单地定下了,离月底放假还有小半月,林秋然得给他请个补习先生。她率先想到的就是书院教汤圆的黄先生,知道汤圆功课什么样,补习也方便。

    林秋然备了重礼亲自登门,黄先生答应给汤圆补课。他原是朝中大儒,如今年岁大了,已经告老。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本不欲收徒弟,但林秋然讲礼数,萧敛这孩子也招人喜欢。

    若是能考中,他有意收这孩子做关门弟子,希望日后能将他培养成国之栋梁,为国效力。

    其父为国效力,其子也当如是。

    还有半年,但黄先生看,萧敛考中是板上钉钉的事,萧敛功课好,明年肯定能考中。如今要做的就是,给他补习,针对性地学,最好在一群七八岁大、甚至十来岁的孩子间,争个榜首。

    林秋然不知这些,对这个抱的希望也不大。汤圆还小,没必要给他太大压力。而且希望越大往往失望越大,她决定顺其自然,考不上还可以来年再考。

    林秋然是这么和汤圆说的,“没事儿,尽力而为就行,考不上也无妨,明年这次就当试试水。”

    孙氏却很看重,她虽不了解读书的事,但每晚都让丫鬟给汤圆送些点心、汤汤水水的。

    多吃多用功,肯定能考得好。

    这些东西汤圆大多吃不下,因为平时晚上他也不多用功,家里饭好吃,晚上总是玩,这些都给林阳和小厮吃了,但是他会告诉孙氏是自己吃的,味道也好,这样两边都高兴。

    林秋然知道这事后忍不住和孙氏道:“娘,你别总和他说考试的事,也别问他学得怎么样、学得好不好,他自己知道用功,不用我们催,这就挺不错的了。”

    孙氏点点头,“好,我就是想帮点忙嘛,这孩子聪明,还是随了你,萧寻就五大三粗的。不过当初我要是送他去读书,没准儿也能用功考功名出来,就不必死里逃生那么辛苦了。”

    林秋然宽慰道:“你和爹给他养大就已是天大的恩情了,我们怎能要求更多。”

    孙氏感叹,“家里这些都是你们夫妻俩拼来的,也是命中注定。你说他这样好的孩子,他亲生爹娘怎忍心给他丢了。这些年也找附近的问过,都没消息,许是老天垂怜我命苦,才给我这么个好儿子,又有你照顾我,后半辈子享清福了。”

    林秋然心里有些难受,她对着孙氏笑了笑,握住她的手,“您是救苦救难,所以有好报。”

    月底林秋然把汤圆送去黄先生家课,下午再上琴课,看他适应不错,就专心准备分店开业了。

    本来该八月下旬开业,但这几日一直下雨,再加上汤圆补习的事,就往后推了推,谁想一推这就推到了九月初。

    选的是九月初三开业,老铺子在城南,开了大半年,新铺子也在这边,但隔了好几条街,正好能分担客流。近日伙计上菜结账的时候都会提两句新铺子要开业了,好让客人去那边看看。

    肯定有离那边近的,开业两边同贺,新老铺子都打折,新酒楼还加赠酒水,估计生意会不错。

    如今再开业,林秋然已经不像刚来京城时铺子开业那样紧张了,这都知道生意不错,手艺也没变,等着数钱就是了。

    九月初三,林秋然一早过去新店,朱掌柜就过来给她道喜。

    朱掌柜来了这边,老铺子那边又请了一个掌柜的。

    朱掌柜胖了些,拱手道:“林夫人,恭喜恭喜,这好外面围的人不少,今天生意肯定不错。”

    多开一间铺子,利润基本上就翻倍了。林秋然还有庄子,进货都从庄子拉,四五月后,明显感觉到利润涨了。

    刚收秋又送来不少粮食,铺子里用的不用花钱买,也是省本钱的。

    京城别的铺子,哪有这么快就开分店的,金鼎楼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备靠定远伯府,手艺又好,咋能不赚钱。

    值得道喜也值得高兴。

    林秋然笑了笑,“同喜,酒楼能有今日,多亏朱掌柜费心,我在这儿先谢过朱掌柜了。”

    朱掌柜摆手,“哎,我这都是听夫人吩咐,尽点本分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