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海棠经雨透》 40-50(第13/13页)
练保步调一致,战时调兵亦有据可循。
其二,是立规。
顾长渊深知人情重于号令乃军患之源,于是废除私斗私罚,推行《山营军律三十条》,明定赏罚。军中不再以“打得过” 论威望,而是以 “守得住阵、护得住人” 定去留。
初有违令者试图挑战权威,他不言宽宥,亲命军法处置。自此之后,军中风气顿改,令行禁止。
其三,是教令
每日白日由顾野主持实操,夜间再设“夜讲”,由顾长渊亲自绘图布阵、复盘当日得失。火盆之旁、灯火摇曳,他讲北境雪战如何设伏,讲江南水寨如何破敌,讲自己昔年以两千破三万、从尸山血海中翻身归来。讲得不激不厉,却句句见血,场场动心。老兵初不以为意,几次下来,竟比少年更早来占前排。
日子一天天过去,鼓声、哨音、旗语、奔行,错落有序;号角吹响、火盆亮起,寨中兵卒渐渐学会如何并肩作战、不弃同袍,这些规矩,纪律,渐渐铸起山寨新军的骨架。
十里长山的兵,终于开始变成一支“军”。
除了练兵,顾长渊也开始着手筹措军备粮饷,调度装备。战时粮草军械,是一军根本,他亲自规划战时所需的后勤路线,核算口粮消耗与装备损耗,调派人手前往各地探查战马、甲胄、铁器等物资的供需动向,甚至重新整合山寨商道,扩展运输路径,务求在乱局将启之前,打通一条条能支撑整军所需的生命线。
他几乎无暇歇息。白日里,不是在营前布操调兵,便是在伏案处理军需,或是与外部势力通信往来,晚上还有夜讲。只有到了深夜时分,四野归寂,营中哨声已歇,帐中只留一盏孤灯之时,他才会在密密麻麻的军需清册与战术推演图之间,抽出一封熟悉的信。
信纸被翻看得略有折痕,墨香已淡,可指腹摩挲间,仍能触到她字里行间的力道——不似寻常女子的细笔温软,而是字字有骨,锋锐之中藏着笃定与牵念。他现下白日尚可借天光辨物,入夜便是眼前昏黄一片,即便烛火在旁,也需将纸张贴得极近,方能勉强辨出笔画。但他仍是一笔一划,慢慢描摹,字字细读:
“顾长渊,你有没有按时吃饭?有没有好好休息?”
“秦叔有没有每天帮你按摩?你的左腿还麻吗?”
“我在南境的日子倒也还算顺利。赵颂那人果然谨慎,前后三日不肯开口,试探来试探去,才终于肯坐下来好好说话。”
“等我回去,你还得教教我这种谈判的精髓。”
“三日不回信者,当受罚。”
读到最后一句时,他不由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她终究,还是放心不下他。
而他,也在等着她——像等一场久别重逢的春风,越过山川风雪,归来时依旧,停在他身边。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