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瑶衣》 22-30(第11/26页)
用来补身子的。
掌柜点头:“差不多是这样。”
袁瑶衣来了兴趣:“怕不是和关外的人参一个用处?”
“咳咳。”詹铎轻咳了声,抬手半握挡在唇边。
掌柜瞬间会意,没有回袁瑶衣的问题,而是说起了这药材的产地:“便是在咱们镇子往西去,一个叫盘龙湾的村子。”
袁瑶衣也没再问,只是把药草轻轻放了回去。
出来铺子前,詹铎买了几样药材,让掌柜今日送去渡头船上,其中就有三七参。
袁瑶衣本以为出来后会直接回船上,却见詹铎去街边租了一辆马车。
“公子要出去?”她问。
“盘龙湾,”詹铎掀开灰扑扑的车帘,对她道,“上车,一起去看看。”
袁瑶衣点头,与他一起上了马车。
外头的马车比不上高门中舒适,陈旧不说,还往里透冷风,拉车的马都是老的。
袁瑶衣不在意马车如何,就是觉得车厢太小,这样相对坐着别扭不说,稍一车晃,两人的腿就碰到一处。她这边极力往后,奈何对面人的腿太长。
“公子是想去找蛇尾根?”她找了句话说。
才将问完,就看见詹铎眼中闪过古怪。
“是不是想回去记到你的册子上?”詹铎反问,有时候她着实聪慧,可有时却又有些单纯。
也对,没有和他生出的那桩事,她的确什么都不懂,要不然也不会跟着重五那厮瞎走。
袁瑶衣的确心里这样想过,毕竟之前从未见过,便点了点头。
看她这样,詹铎反倒想笑:“女子家的,少问这些。”
只他这一句话,袁瑶衣心中半知半解的猜到什么。补药,难不成是那种男子
这下好,车内的气氛更加尴尬。
第25章
沿着不算平整的土路, 在走了近一个时辰后,马车终于到了盘龙村。
相比于镇子上的繁华,这里了显得萧条。
因为临江的缘故,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没有起伏的山峰,却见不少遍布的水泽。天冷,水面上早已覆盖上一层薄冰。
袁瑶衣不知道詹铎为何来这儿,只安静的跟在他后面,接着见到他站去一处水泽的边上。
水泽中,两个半大孩子赤足踩在里面, 水没过了膝盖, 周遭漂浮着碎冰岔子。他们弯着腰,在水里摩挲着什么。
然后,一个孩子高兴的站起来,手里攥着什么,后小心放进腰间的布袋里。
“他们在摸蛇尾根,就生在这种水泽底下。”詹铎道了声,立在水边双手背后。
袁瑶衣看他,想起了在药材铺时的那味药草:“公子来过?”
他知道来这边的路,看着应当是来过。可是他身份尊贵, 来这偏僻的村子做什么?
“这里的人靠水吃饭, 所以水性极好。”詹铎没有回答袁瑶衣,而是兀自说着, “好到可以在水中憋很久。”
袁瑶衣听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事, 不过很少听见詹铎夸赞别人。
这时,岸边来了个妇人, 喊那俩孩子上岸,孩子们只说再摸一会儿。
其实袁瑶衣看得清楚,从来了这边,这俩孩子统共才摸到一条蛇尾根。水里的药草和山里的除了生长地方不一样,基本都是秋季采收,像这样冬日在冰水中寻找,着实受罪。
“走吧,去村里看看。”詹铎从水泽边走开,朝着村落走去。
日渐西陲,光线逐渐昏黄,莫名有种萧索感。
村中也没多少人,袁瑶衣看到的大多是老弱妇孺。
见詹铎走进了一间院子,她跟在后面。
院中一个老者正在编竹筐,见人进来站起,一双苍老的眼睛打量,接着惊呼一声:“大人,您怎么来了?”
老者扔下竹条,快步上前拱手作礼。
詹铎伸手将人扶住:“陈村长莫要多礼。”
老者正是这盘龙村的村长,五六十岁,头发花白,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不知道大人过来,都没有准备。”
詹铎摆手:“回京经过这里,过来看看。”
村长点头称是,瞧见了站在院门边的袁瑶衣:“这位是?”
“她是瑶衣。”詹铎道声。
袁瑶衣朝人施了一礼:“村长。”
村长笑着回礼,喊出屋中的妻子,让其准备,说一定要留詹铎在家中用饭。
“不用,”詹铎道,“我想去看看阿照他们。”
村长默了一瞬,而后道:“在村北。”
这边,村长的妻子过来招呼袁瑶衣,将她带进屋中。
进了屋去,首先看到的便是正间的一个木架子,上头晾着蛇尾根,整整齐齐的摆开。
“陈婶儿,药草大都秋日采收,这蛇尾根冬日收是有什么讲法吗?”袁瑶衣问,尽管隐约知道这药草是做什么用的,但又的确想了解。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陈婶儿笑道:“娘子说得没错,的确是应在秋日里采收。这些是村里孩子们这几日采来的,放在外面怕冻坏了,便就晾在家里。”
袁瑶衣嗯了声:“冬日里冷,晾晒药草的确费事。”
“谁说不是?”陈婶儿接话,遂上前去翻着架子上的药草,“咱村里也就出这点儿东西了,咱是不知道有什么效用,只知道京中贵人们喜欢,倒也能挣点儿银子。”
袁瑶衣想起在水泽中的孩子:“冬日水冷,孩子们也别冻坏了。”
说着,她上前帮着翻药材。看起来采回没几日,外皮只是稍稍干瘪。
“孩子们啊,”陈婶儿叹了声,语气中也带着心疼,“咱也劝不住他们,说一定要多采点儿药,换成银子后,明年就能请到先生来村里教课。”
药摆完了,两人拖了凳子在炉子旁坐下。
袁瑶衣接过陈婶儿的茶,抿了一小口:“村里没有教书先生吗?”
“没,没有了。”陈婶儿道声,“要说把这些药草卖了,也不一定真的能请来先生。到了明年,怕还是叫他们失望。”
袁瑶衣听着,村口水泽中的两个孩子看着已经有十岁了,再不读书的确就大了。一般来说,一个村子都是同族,会合伙出钱请先生来教课,为何要孩子来挣这份儿银子?
想到这儿,她突然记起一路走来,几乎没怎么看到男人。
“村后头,我家公子是去”她开口,后面的不知道怎么问。
陈婶儿往茶碗中添水:“用不了多少功夫,只是去祭奠,一会儿就回来了。”
袁瑶衣呼吸一滞,由开始詹铎的话,到现在陈婶儿所说,似乎能猜到什么。
果然,就听陈婶儿继续道:“以前,这边闹水匪,是詹大人平定了这一方。他任职在水师营,村里的男丁很多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