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广告商: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宋广告商》 100-120(第25/29页)

。”罗月止对蒲梦菱道,“草灰火石点起来有烟气,就不领蒲娘子过去了,等一会儿板子烧好了,咱们再看。”

    此语说罢,他便捡了个干净地方叫这对金贵的兄妹坐着,又趁着闲工夫,给蒲梦菱细细讲解一遍活字的用途,还取了几粒闲置的胶泥块来给她拿着玩。

    罗月止取来的正是她名字里的三个字,蒲梦菱哪儿见过这新奇玩意,眉开眼笑把玩半天。

    “听郎君所说,这法子原是蕲州一位姓毕的雕刻匠人琢磨出来的,蕲州与磁州、开封府离得都不算太远,怎么从未见人来用?”

    罗月止笑着回答:“因为没有必要。”

    蒲梦菱不解其意。

    罗月止眼神落到赵宗楠身上去,故意问他:“公爷怎么想?”

    赵宗楠迎着他稍显揶揄的目光,又有些手痒了,但刚被他“教训”过,便只得按而不发,反问道:“拿汴京城中的商刻铺子估摸一下,按照每个月卖出三百贯钱,刨除各项必需费用,剩下来的余钱顶多七八十贯,一年能挣到的钱,左右不过千贯,我算的可对?”

    罗月止点点头:“差不离的。”

    “按照罗氏书坊往常的规矩,专门付给雕刻师傅的月钱,每年加起来大概有三百贯钱?”

    “没那么多呢。许多是临时雇佣来的师傅,淡季便不在我家做工了,算起来远不足三百贯。”

    “这就是缘由了。”赵宗楠对蒲梦菱解释道。

    “活字在排列成版上简易便捷,但难在前期的筹备投入。若以《说文解字》为参考,今人常用的字有九千余个,倘若已吕忱的《字林》、顾野王的《玉篇》为考,要烤制的活字便有上万之数。

    频繁使用的字,还要提前准备十余颗备用,粗略算起来,要制的胶泥恐怕十万个都打不住。打造、筛查、补缺、存放所花费的功夫,远比三百贯雇佣几个雕印师傅要庞大而多。”

    “再加上读书识字的排版伙计,表妹何不问问月止,他在其中已经砸进去了多少钱?”

    蒲梦菱听得晕晕乎乎,乖巧地问话。

    罗月止未曾明说,用手指给蒲梦菱比划了个数字。

    蒲梦菱讶然:“辛辛苦苦做了这许多年,岂不是把钱便全填进无底洞里去了……”

    “这就是我方才同蒲娘子所说的,没有必要。”罗月止温声道。

    “对于寻常刻坊来说,掏空家底去造这么一套活字,远不如继续使用雕版来得实惠。既然不追求时效,雕刻速度慢些就慢些,又有甚么所谓呢?

    就连蕲州最早的那一套活字,听说早已被毕昇郎君的子侄们收藏起来,并没有在商刻作坊中使用了。”

    毕昇去世后,其印为其群从所得,各自保藏。这是沈括书中的记载。

    罗月止派去蕲州寻其后人的信使尚未传回话来,但想必大抵也是如此的发展,不然当世怎会全不见活版印字的水花儿?

    “既然如此,罗郎君一掷千金去做活字又是何苦?难道就是为了方便刊印《妆品月刊》?”

    蒲梦菱有些忐忑,甚至感觉到一些微妙的业绩压力。她觉得罗月止这钱花得实在亏,凭借自己的本事,不知哪辈子才能帮他将这一大笔银钱赚回来……

    “蒲娘子放心,我自然亏不得。此类研发创新的风险,当然要找棵擎天大树来一起承担着。”

    不然他为何急着去国子监跑关系呢?

    为商者重利,而为官者重名,开创活版印刷兴许不符合商贾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却扎扎实实是个不小的政绩。

    罗月止借由活字与国子监同气连枝,今后的好处只会取之不竭。

    罗月止有心帮她,便立地开起了传授经验的道场,将自己做事前的规划思路一点点讲给她听。

    寻常闺阁女儿,不过学些记账管账的本领,论起商务经营之道来,那真真是干净透亮的白纸一张。

    在罗月止事无巨细的教导之下,蒲梦菱才意识到她之前在磁州哪叫做生意,实则是小孩子的玩笑。

    若真想挣钱,便该像这位罗郎君似的,运筹帷幄,将所有事都考虑周全,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一颗铜板都休想漏了过去。

    蒲梦菱就如同一只刚刚开用的狼毫笔陷进了墨水池,咕嘟咕嘟吸起满腹的墨汁子,悄然无息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往奇异的方向偏转而去。

    在场两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却谁都没能意识到。

    阿虎不多时便带着一沓纸张过来复命,擦擦额头上的汗珠子,咧着嘴直笑:“少东家,真是快!”

    罗月止直想笑骂一句你说谁快呢。当着女儿家的面却不好吐槽。

    他接过那一沓新鲜出炉的纸张,分给了赵宗楠和蒲梦菱一起看。

    书坊此番试印的是《论语·学而》。

    选这篇文章试印,是有些特殊考虑的。

    一方面,读书识字的人对此篇文章最为熟悉,能验证出最快的检字速度来;另一方面,《学而》这篇共四百多个字,却到了足足二十九个“子”字,最能测试出单字多次重复的情况下,活字块是否足够循环使用。

    “这篇文章他们都背过,检字的速度快极了,排完一整篇字,不过喝口茶的功夫。”阿虎笑得合不拢嘴,这才领悟到罗月止坚持做活字的缘由,“若叫雕版师傅囫囵个去刻,最快也得刻上一整天呢!”

    胶泥字不比整块木雕,吃墨的力度轻些,伙计们如今掌握不好分寸,字迹稍显浅淡,但整体而言,是整齐堪看的。

    作为第一次试印,已是足以振奋人心的成功。

    蒲梦菱此番沉浸式体验书坊掌柜的视角,喜上眉梢,脸颊泛起桃花红,瞧着比罗月止都兴奋。

    罗月止笑着拍拍阿虎的手臂:“做得好!今晚请来加班的兄弟们好好吃一顿酒,少东家来请客。”

    阿虎朗声应下,转身去通知大家好消息。

    “今日同郎君来这一趟所增长的见识,比我在后院里深居十年加起来都要多。”蒲梦菱顿生感慨,轻声道,“我被父母送上京来,原以为更是重重困锁不得喘息,却没想到遇见了罗郎君,方觉天地阔大。人说祸兮福所依,果真是金玉之言。”

    “蒲娘子谬赞。”罗月止道,“若不是蒲娘子能凭借才学将《妆品月刊》支撑起来,我也不会下定决心做这样的尝试。”

    这话是很顺耳的,蒲梦菱听得整个人都轻飘飘,当夜入寝的时候都还在偷偷傻笑。

    “小黛。”蒲梦菱轻声叫侍女的名字,“出来一趟我更是觉得,怎么都比困在家里要好。”

    小黛帮她解下床边的纱帐,同样轻声回答:“姑娘,祸从口出,在郇国公府上,可千万别再说这样的话了。”

    “到头来……雕梁画栋的国公府,反倒不如书坊里自在。”蒲梦菱轻轻拽住小黛的衣袖,“小黛,你觉得罗郎君是个怎么样的人?”

    小黛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觉得和寻常衙内官人们都不太一样。”

    “我也觉得。”蒲梦菱微微发怔,“看着他,就觉得和旁人都不太一样,温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