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100-110(第12/26页)

是,当蒙毅念完了这道诏书,大臣们提着的心刚刚放下时,就猝不及防看到对方举起了另一道诏书,高声念道,

    “太子世民,幼龄出征,奇计百出,勇破敌阵,拜郎中尉,统管郎中令事务,拜二十级列侯‘武安侯’,食邑十八县”

    在场诸人,除了扶苏和子高将闾他们高兴得在一直拍手,大臣们都不敢置信地面面相觑——

    郎中令,官居九卿之位,负责王宫侍卫和君王出行安全事宜。

    这从天而降的“郎中尉”一职,既然还在郎中令之上,岂不是意味着,太子的官衔竟在三公之列?

    那可是三公啊,哪有储君还能兼任三公的?

    而且太子上回灭燕之时,已经被王上破格赐封了列侯之爵和食邑,怎么这回,又要赐列侯之爵和食邑啊?

    李世民也震惊了。

    前世他兼任过更多显赫的官职,按理说,并不会因此而大惊小怪,可是那时的他,并不是大唐的储君啊!

    要知道,在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权面前,那些官职,不过是李渊用来安抚他战功和军中人心的手段——

    天策府之盛,虽一时冠绝诸王,可前方,亦是父子兄弟相疑的万丈深渊。

    在他出生入死为大唐平定了四方群雄后,很快就迎来了太白经天、削兵权、除羽翼的莫大危机

    可见,在君父无心废储重立的情况下,太子李建成仅凭着储君的身份,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而他这个战功赫赫、看似诸多荣耀加身的秦王,却会成为“狡兔死,走狗烹”的弃子!

    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是秦国的储君,已经有了列侯的爵位和食邑,已经拥有了比历代秦君当储君时更大的权力秦王竟然还嫌他的权力不够大!

    十来年的朝夕相处,李世民深知秦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性格,当然不会怀疑,对方是想借此来试探他。

    这一世的父亲,究竟是有多爱他,有多在意他啊!

    李世民眼中一下就溢满了泪光,感动地看向身旁的父亲,开口就想拒绝,

    “阿父”

    他不能让父亲一再为他破例了!

    秦王转头朝孩子安抚地笑了笑,示意他去领诏接下。

    他的世民也立了功,他这当父亲的,岂能让孩子眼睁睁看着旁人领赏?

    反正,这天下,将来都是要交到世民手里的,他乐得早早分些权力给孩子——

    谁让他的太子天资聪颖,兼资文武,超群绝伦,小小年纪就能为君父分担政务!

    这时,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王绾,立刻出列开口提醒道,

    “王上啊,自我大秦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一人身兼两个列侯之位的”

    从大秦开国至今,赐封的列侯加起来还没十人,其中,太子一人就占了两个名额。

    再者,太子兼任郎中尉一职,也不合礼法啊!

    可还不等他把后半截话说出口,秦王威严清朗的声音就在殿中响起了,

    “自我大秦开国以来,也从未有过连立两场灭国大功的太子,寡人的左丞相不是有句名言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今日之秦国,已非开国之秦国,寡人的太子兼任两个列侯之位,也是合乎礼法情理的!”(2)

    说出这句名言的韩非忙躬身行了个礼,但他没有出言反对君王的决策。

    如今天下初定,一时半会想劝服王上改弦更张、施惠于民,恐怕并非易事。

    而太子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善心肠,他看得见底层庶民的苦难,也愿意体恤庶民的苦难。

    这意味着,太子手上的权力越大、可动用的私产越多,秦国更多庶民就能过得越好,朝廷就能收拢越多的民心,秦国基业就能走得越稳

    王绾听出了秦王心意的坚决,但职责所在,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劝道,

    “王上,可是郎中尉一职”

    “寡人近日时常夜不能寐,心有不安,想让被士卒称作‘军神’的太子来负责王宫的安危,但郎中令素来亦尽忠职守,寡人不想让太子取代他的职位,以免伤了忠臣之心,爱卿认为,这样做合乎礼法吗?”秦王神色淡淡看着王绾。

    已升任郎中令的王贲,忙感激涕零朝君王行了一礼。

    是啊,如果王上不另设一个郎中尉的官衔,自己这当得好好的郎中令,岂不是就只能遗憾离场了?

    王绾深知‘王大于法’的官场之道,反正已经履责劝过了,至于王上肯不肯听,也不是他一个臣子能管得了的,忙尬笑道,

    “原来王上是体恤郎中令,看来是臣多虑了。”

    秦王颔首,目光如炬扫过殿中,

    “寡人赐封太子官爵一事,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李斯快人一步出列,

    “王上,秦法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刑可上大夫,礼可下庶人,太子连立两大战功,又岂能因为他的储君身份,朝廷就无视他的功绩

    、不赏太子官爵?王上赐封太子一事合乎秦法,臣无异议!”

    韩非立刻附和,

    “臣也无异议!”

    王翦蒙恬李信张苍诸人也马上附和道,

    “臣等也无异议!”

    等重臣们纷纷表了态,其他大臣也急忙附和起来,刘季樊哙忙大喊道,

    “王上英明,臣等也无异议!”

    挨在一起的两人异口同声喊完,又不满地悄悄踩了对方一脚。

    又想趁机在王上和太子面前表现,虚伪,谄媚!

    曹参周勃夏侯婴对视一眼,都暗暗头疼不已。

    秦王频频颔首,面色这才重新和煦起来,笑着催促他的太子去接诏。

    早在王绾出来劝谏时,李世民就改了主意要坚定跟父亲站在一起,遂从善如流起身,从蒙毅手中接过了诏书。

    秦王目露骄傲看着孩子,下令摆宴设酒

    受邀参加这场庆功宴的寿春侯熊犹,接过了宫人奉上的金樽。

    看着随乐翩翩起舞的乐姬,看着满殿喜气洋洋的秦臣,他端着金樽的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他知道,自己不配当熊姓儿孙。

    他也知道,自己被宗室们推着上位后,应该听从屈辞的建议,延续兄长的遗志,命楚军与秦军死战到底。

    就算楚国注定要亡在秦国的手里,他这楚君也该在秦人打进寿春王宫之前,跟着项渠逃亡,或是以死殉国

    可他真的做不到啊!

    景嘉给他分析过了,秦军有后援,而楚军,就算把宗室那些逃亡的人再召回来,跟着项燕一起上阵拼死抗秦,也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

    还有,战事是在楚国的国土上进行的,再打下去,百姓今年若无法正常春耕,朝廷的粮草,也只会越来越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他还召来大巫占卜了几趟,每一回的卦辞都是“大凶,国殇”,这意味着,楚国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