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100-110(第13/26页)

数已尽,天道已经选秦而弃楚了!

    身为受万民供养的君王,在一个明知必败的结局面前,他又岂能为了所谓的王族尊严,视楚军将士的性命为草芥,视楚国子民的困境为无物?

    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宗亲担忧地看着他,生怕他在这个秦人的狂欢庆典上,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

    熊犹向对方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颤手举起金樽站起来,强笑着朗声道,

    “啴啴焞焞,如霆如雷,秦统中原,威动四海,臣熊犹为王上贺!”

    有他起了这个头,那些被迫迁居咸阳的楚国宗室公卿,急忙也起身附和起来。

    秦王心情愉悦,含笑接受了楚国君臣的再一次公开臣服,举起樽中酒一饮而尽。

    这时,老得牙齿都快掉光的右丞相隗状,颤颤巍巍举樽起身,语气激动道,

    “王上,如今六国已灭,天下已定,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以宫室钟鼎正礼法之道,请王上于咸阳北陂修筑六国宫室,运九鼎置放于章台宫前,以彰显我大秦之威!”

    文臣宗室们纷纷点头赞同隗状这话。

    立下这种前无古人的功绩,作为胜利者的秦国,当然要极尽渲染宣扬之能事,让六国贵族和庶民看清楚——

    当今的天下,早就没有什么燕赵韩魏齐楚之国了,就连六国的宫室,也被秦国如数“搬”来咸阳了,休要再生出什么乱贼之心!

    齐国来的儒家博士们,虽然对此颇有微词,但秦国干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想筑宫炫耀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秦王并不是铺张奢靡的君王,人家登基到现在,也就修了一下章台宫,而他们的齐王在位时,新修的宫殿是秦国的数倍

    这让他们这些齐人,怎么好意思开口劝谏此事?

    韩非的面色却凝重起来,在看向殿上笑得如春风拂面的秦王后,顿时心中一沉。

    他正斟酌着该怎么开口劝谏,就听到太子清脆的声音响起,

    “阿父,孩儿认为此事不妥!”

    韩非不由暗松了一口气。

    有了太子出言反对,那么,满朝文武的赞同,就难以再有什么分量了,善!

    对修建六国宫室的提议颇为意动的秦王,转头不解地看向李世民,

    “我儿以为,何处不妥?”

    李世民站起身来,目光与父亲对视,

    “孩儿以为,自惠文王东出函谷、自昭襄王长平一战、自先王攻破周王畿,天下人就早已领教过我大秦的威势了现在,该让天下人看到的,是大秦的仁善!”

    秦王微微蹙起剑眉,

    “寡人已答应你,今年会为楚地之民减赋一成,这还不算仁善么?”

    熊犹顿时眼睛一亮,减赋一成,秦王竟有此仁义之举?

    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选择降秦,确乎是有了值得的意义。

    隗状立刻劝道,

    “太子有所不知,我秦军的战场之威,震慑的是野心勃勃的列国君臣,而我秦国修建六国宫室,要震慑的,却是那些不安分的六国臣民啊”

    说着,他状似无意地瞟了几眼殿中的楚国勋贵,看得对方心中忐忑如坐针毡。

    秦王起身来牵起李世民的小手,

    “寡人认为,右丞相所言极是,朝廷修筑六国宫室,置九鼎于章台宫前,为的皆是安民攘内”

    李世民知道父亲误会他的意思了,忙飞快解释道,

    “阿父!自献公时起,大秦就在接连征伐出师,而百年来,列国也在增税加赋,天下伐交频频,不管是我大秦的庶民,还是六国的百姓,都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了

    如今好不容易停了战端,我们应该把国库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安抚民生上,譬如,燕赵边关的长城尚未连接,还有部分城墙早已年久失修,再譬如,六国多地的沟渠早已坍塌淤堵,一遇洪水旱情便要殃及多处田地六国宫室是何其恢弘壮观,要在咸阳城中修筑它们,所耗人力财力不知凡几孩儿恳请阿父把修筑六国宫室的钱财,用来修长城,用来兴修水利!”

    说着,李世民挣脱了父亲的手,朝他郑重跪下叩首一拜,

    “若修六国宫室示威于天下人,天下人虽惧怕秦国之威,却不会真心服秦,而以民生之利示恩于天下人,则天下人都会自认为是秦人也!既然六国之人,都心甘情愿想要当秦人,又怎会再有乱贼逆反之事?又何须再让朝廷安民攘内?请阿父答应孩儿的请求吧!”

    既然秦国接下来要休养生息,数十年的世间内,就不会再大动干戈与草原发生战端,那么,修长城防草原骑兵侵扰,就成了当务之急。

    可这是一项极耗钱财民力的大工程,如果同时再大兴土木修筑六国宫室,必会引来民愤滔天。

    如果秦国与六国并无差

    别,甚至,六国百姓在秦国的统治下,还要勒紧裤带过更苦的日子,那谁又想安心当秦国之民?

    如今摆在秦国面前的,是六国留下的满目疮痍的一个个烂摊子,花钱的地方多不胜数,前世管理大唐就善于精打细算的李世民,能不想把钱花在刀刃上吗?

    听着太子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大臣们再次面面相觑,可是,一时竟又不知该从何处驳斥起。

    扶苏暗暗给李世民喝了个彩,阿弟的话太有道理了!

    阿父搬来的章台宫,是十年前才刚修一新的,如今也保养得极好,再修六国宫室,那要花多少钱啊?阿父他住得过来吗?

    修宫殿一事,远不如修长城与修河渠来得紧急重要!

    而熊犹则张大了嘴,呆呆看着殿上的孩子,连手中金樽的酒,已倾倒在自己的衣袖上都浑然未觉。

    难怪,连东皇太一都保不住楚国八百年社稷,秦国有这样一个把万千民众放在心上的太子,庇护世人的上古神明,又岂会舍秦而选楚?

    然而,有此太子,实乃天下万民之幸也!

    秦王暗叹一声,俯身扶起了孩子,没好气道,

    “好了,你动不动跪什么?寡人又没说不答应你!”

    虽然,他一听隗状的建议就立刻心动了,几乎第一时间,就想象出了筑六国宫室于咸阳北陂之上,渭水贯都,横桥南渡的壮蔚景象。

    可是,世民长到这么大,又给他这君父跪过几回?

    现在孩子都急得给他跪下了,难道,真要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跪着嚎啕大哭求自己不成?

    罢了,反正,自己本就有修长城的打算。

    至于在六国故地兴修水利一事,他也找不到任何反对的理由。

    都江堰给蜀地平原带来的巨大好处,郑国渠给关中平原带来的巨大好处,都早就覆盖了修建它们的成本,如此利国、顺便又利民的事,当然是能做的。

    李世民立刻高兴抬头,看向高大伟岸的父亲,

    “阿父,你这是答应孩儿的请求了吗?”

    隗状正想开口再劝,却听到秦王冷哼一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