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生活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 40-50(第11/15页)

谢九九从柜子里另外拿了被子出来,躺下之后不到一刻钟就睡得呼呼的,连小呼噜都打成串了。

    裴元脸朝着墙,身后就是想了又想惦记了又惦记的妻子,明明两人之间隔着两床被子,但他就是觉得整个后背脊骨都酥酥麻麻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还吵着架不愿低头,实在侧着身子睡不下去的裴元只能狠狠冷着脸,用脚蹬了蹬被子故意发出老大的动静,水牛翻身一样侧过来。

    却不想谢九九睡得熟了,这么大的动静也没把人弄醒,只迷迷糊糊翻了个身面朝裴元这边很快就又睡熟了。

    独留下裴元自己跟自己置气之余,还要努力把眼睛从谢九九对着自己的脸上挪开。这人睡着了一点儿恬静又天真,一点点醒着的时候能气死自己的样子都看不出来。

    昨天夜里到底什么时候睡着的裴元已经不记得了,今天早上要说还有多生气也不至于,只不过是坐在床上睡眼惺忪的谢九九看也不看自己一眼,裴大郎君实在没台阶下来罢了。

    到底娘和舅舅都在,裴元洗漱过束起长发便先一步往后院走,本想着等谢九九过来一起吃过早饭,再一起去云客来,这台阶不就有了吗。

    谁知谢九九连早饭都不打算

    在家里吃,从前院过来跟几个长辈请过安,就要出门。

    “娘、母亲、舅舅,要过节云客来忙得很,我就先去饭庄里了,母亲和舅舅今日要是在家里待得无聊,就让……”

    人的习惯真可怕,明明还在跟裴元赌气,但谢九九还是差点儿把裴元脱口而出。

    还是裴元这厮坐在椅子上也不老实,像是屁股底下有针一样晃来晃去,才让谢九九反应过来,自己还没跟他和好呢!

    “就让承平和曹勇带路,在县城里逛一逛吧。我们这儿临着湖泽,虽然不比京城繁华但水产湖产还算有特色。城东有个临泽楼,顶楼靠窗的位置能看到湖泽最好的景色。”

    湖畔芦荻绵延百里,芦花如雪风一吹又如波涛翻滚。远处的君山上枫叶渐渐红了,螃蟹也跟着肥了,坐在临泽楼上看看湖再吃上两只满黄的大母蟹,就是这秋日里最舒服的日子。

    谢九九说这些的时候笑得眸子都亮了,看那样子就知道要不是在云客来赚钱更要紧,她自己早就去临泽楼吃螃蟹去了。

    谢九九来的风风火火走的更加火火风风,裴元连一句‘我跟你一起去’都来不及说,人就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谢九九一走,裴元整个肩膀都塌了下来,面上虽还勉强维持着,但任由谁都能看出来他此刻的丧气劲儿。

    要是关令仪和关如琅不在,黄娟此刻肯定是要帮着女婿念叨几句女儿的不是。可现在亲家在,她反而不好说自己女儿的不是。

    有些事跟对错没关系,只看人心站在哪边罢了。九九是自己的女儿,没有外人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那没二话。可有外人的时候,九九对也是对错也是对,这也没有二话。

    黄娟只能装作没看见女婿臊眉耷眼满肚子委屈的样子,转过头拉着关令仪寒暄。

    “等过完中秋天气就该凉下来了,你们往北走肯定越来越冷,听他们说船上的东西都贵还不好吃,这几天我俩抽空多准备些经得住放的菜肉,到时候都带上。”

    “那就麻烦亲家母了。我也不跟您客气,都说我也北方人,可这些年其实都习惯咱们这边的口味,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别的都不想,就是这吃的肯定得惦记。”

    关令仪不会再回府城了,关如琅一大早就派人去府城那小院收拾东西,只收拾金银细软和随身衣物,其余的能留给唐寡妇的就留给唐寡妇,不能留的扔了便是。

    那个小院对关氏和裴元而言并无可留恋的地方,这些年两人相依为命,即便要回忆也是回忆母子二人之间的事情,那个小院着实可以跟裴老三一起,彻底抛诸脑后。

    这一路去京城到底山高水远,好些东西黄娟都得帮着准备,两人说着说着就从两个孩子身上岔开来,没多会儿干脆起身往厢房去,也不知是要给关令仪拿什么东西。

    裴元则被关如琅给留了下来,领着外甥往前院书房去准备见客。

    今天一早容县的县令县丞和主簿托黄海送了帖子来,他们连什么时候上门来拜见关如琅都是仔细考量过的,想要在关大人跟前露脸就不能把屁股露出来。

    心里再焦急也不能耽误关如琅过节,更不能抢在府城同知和通判老爷前面,他们的拜帖上写的日子都在中秋之后,那意思就是自己什么时候都有时间,就等着关如琅召唤。

    而另一边从府城来的白同知和王通判,则抢在中秋节这一天赶紧派人把拜帖先送了来,人落后半步下午就能到县城。

    做官做到同知和通判,上面不可能一点靠山都没有,他们对于关如琅的态度更微妙。

    尤其白同知今年才三十五,王通判也才四十二,他们日后往上升迁的可能性不小,又都是正经的三榜进士出身,日后的前程能走到哪一步,两人都还满怀希望。

    所以对于关如琅他们确实有交好之意,却也不至于谦卑谄媚,对于他们来说交好关如琅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万一有朝一日能去京城当官,跟关家这份面子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两人的拜帖送到谢家门上,老吴叔看着穿戴得比县城富户还要体面的管事脸都涨红了,人家说话文绉绉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只能硬着头皮嗯了一声。

    “知道了,帖子会拿给关大人看,你们要不进来等会儿,看关大人怎么说。”

    “拜帖贵府收下就好,下午我家老爷来向关大人请教诗文,这会儿就不打扰大人休息了。”

    老吴叔弄不明白这些贵人怎么这么麻烦,明知道要过节了还这个时候来请教诗文,什么绝世好诗就这么要紧。

    接过拜帖的关如琅对此见怪不怪,在京城时府里也总有门生故吏下属官员上门拜见,这些人该见就得见,再慎独也不能真把自己过成独身一人。

    而跟在关如琅身边见了一天的人,从紧张到应对自如再到隐约觉得无聊,直到频频走神连府城的王通判跟他说话他都没听见,也就大半个下午的时间。

    关如琅见状拍拍裴元的肩膀。“拘了你一整天待闷了吧,去把关祥叫进来。”

    裴元本想说不闷,又觉得当着亲舅舅的面说这样的假话没什么意思,起身冲白同知和王通判作揖行礼,便从书房里逃了出来。

    他知晓关如琅的心意,让自己待在他的身边就是表明态度,告诉府城两个大老爷裴元身后站着关家。即便以后关如琅接关令仪回了京城,你们也别耳根子软,听着裴老三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裴元现在毕竟连个秀才都还没考上,作诗一道他着实不擅长,心里又老惦记着谢九九那边,与其陪在关如琅身边让几个人精看出来自己的心不在焉,倒不如先躲出来罢了。

    出了门,说是随便走走,一走就走到了云客来门口。

    本朝从开国起就一直有宵禁的制度,但宵禁的力度和时间一直都有南北差异。

    据说京城每天一更三刻(晚上七点半)暮鼓敲响九门就会准时关闭,夜里有兵马司和锦衣卫巡夜督查,抓到没有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