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户女》 23-30(第1/14页)

    第23章

    有人看着冷串也跃跃欲试,心道这得多好吃才叫这人吃个不住。

    有了想法便也跟着买了一份尝尝,但凡尝过,都一边被辣的朝嘴里扇风一边又对着宝珠叫再上一份。

    这味道着实抓人,闻一口只觉得两腮发酸,香气四溢。

    围观的人齐齐咽了口水,越看这是越想尝尝味儿了。终于有人看着也忍不住了,先是买几串尝尝,一尝过的都开口夸,这般一带二二带三,一时间来看热闹的老客个个都买了一份。也有实在不敢吃辣的,宝珠便说等明儿熬两锅汤汁,一锅仍是辣的,另一锅只做五香的冷串。

    这串串实在惹人垂涎三尺,那实在吃不得辣的食客听了明儿有五香的这准信,方才心满意足点头散去,只是鼻子仍使劲儿嗅着摊上的香味。

    城里粮价儿涨了,普通百姓日子艰难,有人饭都吃不上,也有人趁此机会倒是鼓了腰包。

    普通的粮行米铺米面都被买空了,这些半威胁半强迫的米粮被买尽,转眼又倒进大户人家开的粮坊里去。

    到后来汴京只余几家粮坊独大,粮价一时更难降了,不但价儿高,想买也难,徐娘子问过几家,回来便骂骂咧咧说这些人发的都是不义之财。

    只可惜普通百姓对此压根无可奈何,粮食价儿涨的飞快,这菜价儿倒没怎么涨,正因此宝珠这才想出卖荤素串的主意来。

    水患才过去不久,可到底是过节,中秋又是图个团圆的意头,街上人多。一锅串卖完了另一锅也冷下来了,到半下午摊上吃食便卖个精光。

    今儿过节,正准备早些回去。本朝中秋是大节,晚间叫了姑母一家来吃饭,原本卖的吃食也没备多少,正是准备探探底儿的。

    看今儿这架势,若是喜欢吃的食客,自然三五不时便要来买。

    既这边卖的好,想来码头的摊子生意也不会差,南来北往的人多,口味也更杂些,对辣子也更能接受。

    前些日子下雨酒楼生意也不好,甄父请了假,私下帮人造了几回席面,甄父免了钱,名声也这般打了出去,这几日常有人来请。

    其实灶下那几个大厨私下也都接席面,只不闹到掌柜的跟前儿,掌柜的便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寻常请灶厨做席,有直接同掌柜的说的,这种席面甄父推辞不得,但也有私下里来请他去做席的熟客,无论是为着人情还是为着银两,都不好拒绝。

    今儿中秋也有一顿席面,正是开封府一位姓崔的推官夫人特地差人来酒楼,叫去烧一席南菜,本是私下接的席,不过节礼日掌柜的向来不准假,甄父只得找了掌柜的将席面还是记到酒楼账上。

    掌柜的没有二话,这不是甄父私下接的席面,又是做官的人家,听过便准了甄父中秋不必来酒楼了,去推官大人府里将席面做好是正经。

    这一番正是崔推官的夫人请了相熟的几位夫人,又特地下了帖子请那位新从南边调回来的府尹大人家中夫人才做下的,席间几个人问做菜的是哪家厨子,问过名姓心里想着下回自家做席面也要请家来。

    府尹夫人面上不在意,却将桌上几位夫人的话听了一耳朵,人只是浅问了几句,却叫崔夫人觉得面上有光,无论内宅还是外头,多是借吃喝玩乐打开话匣子,吃排第一自然有几分道理。

    甄父几十年的好手艺,虽有董家姑父帮衬,可若是自家手里没本事,再有帮衬也不好出头,毕竟食客是看菜说话,也不是看谁的家世背景闭着眼睛瞎吃。

    这回菜烧的出彩,冷菜热菜瞧着清清爽爽,入口只觉得做菜的厨子老道,这一席放去汴京哪户官家席面里头也属上等。

    一顿饭毕,府尹夫人半步进了这些夫人所在的老圈子,这几位夫人也因新来的上官家中夫人肯来吃饭,又进了自个儿的圈子而觉得有几分面子。

    等饭罢,甄父自然得了不少赏,如此拖到半下午人才回来。

    甄父今儿不在酒楼,自然也不晓得灶间那位烧北菜的大师傅得知此事之后十分不快活,往常崔夫人是做席向来都是请他,自然

    ——这与原来的府尹大人是北地人也有关系。

    中秋是大节,姑母早叫恒之表兄将节礼送来了,昨儿大郎也送了回礼过去。

    送来的节礼里头多是四五两一只的大蟹,用草挨个捆过装了一篓子,一送来早早放在桶里养着。

    蟹经养,三四日了还是好端端的,挑了小些的腌了半坛辣酱蟹。

    今儿过节回来的都早,到下半晌一家子都回来了,只除了徐氏还要晚些,宝珠宝瑢搬了小杌子坐在檐下拆蟹肉蟹黄。

    街里卖的蟹黄灌汤包子不甚正宗,里头蟹肉也少得可怜,甄父好容易能歇歇,孩子想吃自然千方百计来做。

    先前想着多间堂屋,租出去的价儿能贵些,便将堂屋便隔去旁边了,这会子只能搬了桌子到院子里吃饭,桌上先摆了街上新卖的石榴、葡萄,外头早桂飘香,夕阳余晖洒在青石板铺的小院里,倒别有一番滋味儿。

    二哥许久没歇,今儿一家人团圆,他早回来帮忙了,方才出去沽酒才家来。店家们都趁着佳节卖起了新酒,小二在门口点头哈腰的揽客,口中说着醉倒仙人的大话,话虽夸张,闻着酒香不少人还是进去打上一壶半壶。

    人才回来,这会子又跟大哥一道宰鱼杀鸡。

    莫要小瞧二哥,虽读书多可也不是那等只会读书满口酸话的书呆,单看甄家在国子监一众学子家世背景中不甚起眼,可却没什么人来笑话二哥,反倒还交了不少性情相投的至交好友。

    自宝珠跟大哥摆摊卖饭,不少同窗都来找二哥订饭也可见一斑。

    既是自家人聚一聚,姑母来时也是穿着家常衣裳,一家人也没个什么客不客的,系了围腰绑了襻膊坐下同徐氏一道择菜。

    “恒之与他爹去买糟鹅掌鸭胗去了,有一家卖卤食的滋味好,上回便说了,这回正好买来添菜呢。”

    徐氏笑道,“哪里还要再添菜,今儿有一桌子呢。”

    甄姑母摇摇头,“从州桥那儿过来,人已经多的挤不动了,酒楼也满是人,楼上位置早叫占光了,都等着今儿赏月呢。”

    灶间香味四散,巷子里家家户户都在烧饭,寻常舍不得吃的大鱼大肉今儿也摆出来了,个个都使出看家本领,似在拼哪家饭食更香。

    点了几盏气死风灯,又将檐下两盏灯笼点着,今儿老天爷也懂事,不曾有乌云遮月,只看那天边月圆,白莹莹的光照下来,倒显得灯笼有些多余。

    姑母今儿满脸喜气,等甄阿婆问过,她才开口说了,却原来是沅临表姐有了身子。

    嫁去宋家一年多,姑母怕自家没什么根基,那头又一直没有喜信报来,忧

    心沅临表姐在宋家过的不好,自打阿婆来了汴京,俩人不知一起去庙里求了多少趟。

    “论官阶宋家倒同你姑父相差无几,只是毕竟在大理寺任职,手中多少有些权柄,祖辈又皆是汴京人,族中如今为官的人也不少,既是大家族,往日里难免要受些气。”甄姑母双手合十对着月亮念了句佛,“沅娘如今也算安稳了,只盼着恒之与二郎明年能高中。”

    正是因沅临表姐有孕,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