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户女》 70-80(第1/15页)

    第71章

    裴砚清差事有了着落,官家金口玉言,既叫他自个儿选,他自是选最好的去处,开封县离京城又近,来回也十分便利,吏部主官得了上头指示,也并未为难,裴砚清只等任书下来就能走马上任了。

    这两月将养着连门都少出,裴砚清现下也大好了,宝珠扯开他身上衣裳,看伤处都已长好,结的痂也掉的差不多了,只不过留的疤痕触目惊心,仍能看出被炙烫的痕迹,也亏的脸上不曾留疤,否则往后于仕途有碍呢。

    二人这些时日愈发亲近,宝珠开始帮他换药还有些脸红心跳,现在跟看拔毛的鸡鸭没什么分别,裴砚清倒是一直绷着劲儿,好叫人能瞧见他这几个月补的还算有劲的肌肉。

    他身上伤好了大概,待能出门便常来食店帮忙,年下店里忙的脚不沾地,横竖他没什么事儿,重活做不得,便帮着打打杂扫扫地抹抹桌。

    这瓦罐汤噱头足,卖的价儿也不低,铺子里自上了这汤,来喝的人便大排长队。

    汤是炉底火慢煨出来的,味道极鲜,天越冷,汤便越受欢迎,一盅汤喝下去只觉得浑身发汗,从肚里暖到脚底。

    既是打出来补身瓦罐汤的招牌,宝珠干脆去医馆求教大夫指点,哪样汤与哪样药材最相配,这一来时日久了,常喝汤的人便觉得身子似乎真比先前好了些。

    到半下午店里才吃上午食,一早来吃了些东西垫肚子,过后便马不停蹄忙到现在,腊月里趁着生意好正要多赚些银钱,伙计们饿了便吃块饼略垫垫,直到午间饭点过后人少些才能吃上正经饭。

    天冷一人一罐汤,用锅巴或是炒米搁上一把,略泡一泡,吃下去更是鲜美

    这炒米也是江南一代流传甚久的吃食,选糯米蒸熟晾干后再炒制,小火略翻两遍就在锅里爆成一粒粒胖乎乎的米花,不独炒米泡汤来吃,到冬天这炒米还能用来熬米花糖。

    裴砚清端了碗筷出来在小桌上摆好,欲与宝珠单独吃饭,蒋实有眼色,赶着一众人去隔壁坐大桌,宝珠有事要说,没注意到裴砚清小心思,也去大桌坐下,她才吃了饼子,还不大饿。裴砚清见此,又端着碗筷,挤开柳嫂子一脸正经地坐到宝珠旁边。

    店里有事常一起商量,宝珠虽是掌柜的,但有时看事情与他们兴许也有差别,他们有时一句话也能点到她。

    等大家伙儿都吃完了,宝珠方才开口。

    “今年冬天雪下的大,店里生意看着好,算过才晓得其实不如去年,年下鸡鸭鱼肉都涨了价,有些菜蔬卖的比肉还贵。”

    单靠瓦罐汤不够,菜肉都在涨价,店里菜单上的价儿却还照旧,也正因此,不少许久没来的客人也来下馆子。

    “那些许久没来的客,咱们该如何留住,常来的客,该如何叫使得他们常来?”

    伙计们都摇头,唯独蒋实站起来,“若说味道,咱们铺子的吃食数一数二,若说新鲜,咱们常上新菜,那些食客许久不来,叫我说不是太远懒得来,便是手头吃紧不好来。”

    宝珠点头,蒋实说的不错,

    “我原想着趁年后将铺子里重新整修一番,若是店里每日进项仍照旧,只怕这整修的银钱也不够。以前咱们新上菜或是有什么节日里,常与客优惠。”

    “我现下想着,若是叫食客到店里办食牌,在店里充五贯钱以上便能领一张牌子,往后再来吃饭能削一成价,也就是算九折,充的银钱便记到账上,往后来店里吃饭便直接记,多少价儿便从食牌上扣多少,少了便补,多了下回来能再接着用。”

    食客来吃饭找到名册记账算账扣钱就行,并不费多少功夫,如今交易多还是以铜板为主,名册上头一扣一划,可比慢慢数铜板好些。

    “凡是头一回办食牌的食客,都赠一百文记到

    牌子上,若是充十两银子的,便赠五百文到账上。”

    “充二十两银子的,赠一两银到账上,二十两的食牌,到店里能折二成,也就是寻常点一两银子的吃食,有这食牌只需花八百文钱,”

    “五十两银子,便赠三两银子到账上,七折。”

    有银钱在食牌里,便是再不常来的食客也得常来瞧瞧,蒋实与刘四儿游说,再加上宝珠自家一说话便叫人信服,一时间要办食牌的客人竟还不少。

    宝珠一个个登记造册,食牌上头得刻名姓防止冒认,还得做些机关诀窍防止人家假冒,这几日只收二百文定钱,等三日后牌子做好了来领时再交余下的钱。

    到腊月甄家便开始筹备起喜事来了,喜糖喜饼花生桂圆红枣一类都得提前去订,腊月正月成亲的人多,喜事铺子一日赛过一日的热闹。

    请柬要发给哪些人二哥拟了一份单子出来,多是他同年或是同窗同僚。

    二哥现在虽是官身,不过甄家倒是甚少与其他官宦家眷来往,一来甄家二郎那是清水衙门,出头不易自然没人攀附来往,而来大户人家的礼数多,什么赏荷赏菊赏梅之类的宴席多。

    徐娘子对这样的场面应付不来,原先才来汴京时,金明池竞渡那一回见过不少官家夫人,人家碍于甄姑母的情面尚有几分客气,如今却是受邀赴席,既请她去,那甄家上下三代怕是都打听清楚了,行动言语都有人挑出来说,便是徐娘子自认脸皮厚,也架不住人家明晃晃的阴阳耻笑。

    任是再舌灿莲花的人,也受不住人家那打量鄙薄的眼神,甄家是被那些官家娘子排除在外的,兴许人家觉得给一张帖子已算是瞧得起她们了。

    徐娘子头回去探底儿受了气,后来再接帖子都是自己去,也从不说要带宝珠宝瑢一起。

    孔小娘子性子哪怕再跳脱,可自小家里也是教这些来往礼数的。

    思及此,徐娘子松了口气,好似有了撑腰的人。

    这帖子甄家接过几回,都是那推拒不得的人家,她去了是坐冷板凳,给人添笑料,可再怎么这些人也总不好得罪孔家。

    腊八过后,裴砚清先来与徐娘子问了日子,等到甄父徐娘子甄家阿婆三位长辈都在家的时候,这才跟裴阿婆带着两位官媒正式上门。

    “只祖母一人来怕失礼,虽自家来也不大喝礼数,只不过按旧俗这喜事有成双的意头,便与祖母一同前来。”裴砚清先行大礼。

    来的二位官媒身着紫衣,头上戴着紫帽,官媒并非那普通媒人,勿需溜须拍马,但二人看了一眼甄父跟徐娘子,也是吉利话倒了一箩筐任,谁听的都觉得欣喜。

    两家心知肚明,此事也顺理成章,互相换了庚帖八字。

    街坊四邻见有官媒上门都来道喜,直说甄家近来喜事连连,届时定要上门讨一杯喜酒喝。

    徐娘子将上门来道喜的街坊四邻让到家里坐,拿了点心馃子到了茶水,口中也开玩笑道,“一杯就哪里够,真到了喜日子,大家伙不醉不归才好呢。”

    裴家阿婆倒是上心,只可惜她身子骨不大好,也不晓得汴京规矩。

    横竖任职文书还没下来,裴砚清自去寻官媒将嫁娶之事各样要注意的都记了下来。

    定亲后逢年节女婿便要上门送节礼,四时八礼一样不能少,富贵些的人家礼数更周全,年礼甄家二郎凑齐了十样礼拉了两车去孔家,裴家又拉了十样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