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户女》 70-80(第3/15页)



    到除夕上午关门一盘算,这几日来办那食牌的竟有一百七十余人,多是只交五贯钱领个食牌的,并非没钱,只是想先瞧瞧这食牌靠不靠谱。

    也有些交了十两银的,不过愿意交二十两的只三四个人,再多就没有了,毕竟这是小食店,又不是那大酒楼。

    蒋实已去木匠铺子里请人打这食牌,木头中间镶了小铁片,上头刻了甄家食店的小字,寻常若是不劈开这木牌是瞧不出里头的名堂的,再有登记的册子一比对,想作假也难。

    这些日子单是食牌便有进账一千余贯,宝珠自己算过也十分惊讶,其他酒楼食店赊账欠账的可不少,来食店吃饭的人多,但很愿意长久来吃,又愿意提前先出钱的可不多。况且这时候还不是食店生意最好的时候,到过年食店人更多,这食牌的事儿也更好说。

    蒋实点头,“掌柜的,叫我说年后便不办那五贯钱的食牌了,我打听过,那些办了食牌的老客,其他人没有,独他们有这能优惠的牌子,可觉得十分体面呢,若引得所有人都来办这食牌,倒是显得没那么新奇了。”

    原先只是想挣一笔够铺子重新整修,能赠下这些银钱,宝珠她已是十分满意了,见蒋实提起此事,欣慰他倒是越来越有想法,应他道,

    “年后你瞧着办,这事儿便交给你了。”

    手头宽松些,宝珠便想着扩店面,若非这两间铺子隔壁生意都还不错,轻易是不会往外租的,宝珠都想再租一间,三间连在一起打通好成就一间大铺面。

    除夕食店照旧,上午关了门不对外迎客,只做人家提前订的大菜,做好的菜由蒋实和刘四儿送去各家,也有大户人家自己遣了人来拿。

    年底了,最后一日开工,哪怕是跑腿活儿他二人都干劲十足,也很愿意做,虽没有跑腿钱,但这大年下的,将菜送去大户人家,少说也能得一把铜子。

    食店里扣肉做的极香,今年来订菜的多是叫了这一道扣肉好添菜。

    肉是甄父这几日去各家做席面要用的,特地到屠户那里定的乡下收来的土猪。

    乡间农户养猪多是精心散养,肥瘦相间的五花吃起来比猪场的肉更香。甄父见宝珠也要便叫屠户每日多送四五十斤,留给宝珠店里专做这一道扣肉。

    新鲜肉闻起来没有丝毫腥气,只用葱姜略煮熟,再过油炸,待肉皮炸花了才切片摆到碗里。

    梅菜是南地商人带来的,原先徐娘子只称了一两斤自家蒸扣肉来吃,这菜浓油赤酱宝珠觉得在汴京应当也能卖的好,便收了许多梅菜在店里。

    肉在碗底,菜在肉上,蒸透以后扣到盘子里。端出来色泽透亮,尝起来肉软菜香。

    年下百姓不再忍口腹之欲,这道菜便及时摆上来了。自这道梅菜扣肉一上,店里来吃饭的食客多要点上一盘。

    小小一盘便得百多文,不过只要尝过一口就没有觉得这价贵的。况且还是在年里,如今一斤肉都得七八十文,这个价也就算不得贵了。

    将人家订的菜做好,食店里备的肉还多,宝珠便叫陈嫂子多做一些,好给几个伙计各自带家去。

    一年到头大家都辛苦,宝珠也早早备下了红封,伙计们一人都得了二两银。急着回去过年,大家伙儿便也不留在店里吃饭了。

    蒋实今年没回去过年,因宝珠说到正月十五过后便要将店重新整修,他便想着趁店整修那一段时日家去瞧瞧,年里又是店里最忙的时候,掌柜的待他好他总不能躲懒不是。

    年夜一家子祭罢先祖便摆了饭菜,徐娘子叫二郎将大哥寄来的信又念了一遍权当团圆。

    二哥念罢信,一家人这才动筷吃饭。

    长大以后一眨眼便是一年过去,宝珠自注意到阿娘生了皱纹,前几日又发现阿婆一只耳朵忽然听不见了,去瞧过郎中,郎中只说是人老常事,药都没开就打发她们走了。

    甄阿婆倒是看的开,成日里依旧笑眯眯的,不是在院里侍弄那一小块地,就是与街坊邻里一道去庙里住几日好吃斋饭。

    大年初六正是二哥成亲的日子,甄家提前三日已将催妆礼先送至孔家去了,孔家也回了礼。

    初五家里事多,铺子也在这日开张,宝珠领着,伙计们开张,开过门放了利市,便也赶回去帮忙了。

    年下徐娘子将家里重新修整了一番,墙瓦该换的也换了,院子里铺了大青石板,院子收拾的干净利落。

    铺子歇了几日开张总有些忙碌,宝珠回家也到下午了,孔家派了人先过来铺床挂账,家中四处都已挂了红绸彩缎。

    院里桌上冲了茶,家里新雇的两个婆子给来客们端点心倒茶水,邻里婶子们见宝珠回来,还要对着她打趣一番。

    孔家来

    的人铺好床,便叫两个身强体壮的婆子守在门口,防止外人闯进去乱了新房吉利。

    新房是新收拾出来的,这几日都是大太阳,晒得屋里暖洋洋的,这般好天气在冬日里可不多见,天气暖和,明儿接亲时孔小娘子人也能暖和些。

    第73章

    初六迎亲的队伍长长一串,雇的鼓乐一路吹吹打打往孔府而去,甄家二郎骑着挂了红绸的白马,玉树临风的模样与当日中得探花骑马游街时一般无二。

    这马正是裴砚清赠他的贺礼,有这匹马的交情在,甄家二郎如今是奉裴砚清为圭臬,甚至连宝瑢也叫他收买了,只因他赠了宝瑢两幅前朝大家的墨宝。

    甄家亲戚不多,这等喜事多仰仗街坊邻里来帮忙,一群人热热闹闹在院里备菜,请来做大席面的师傅在灶间忙的热火朝天。

    迎亲的队伍接到新娘以后,要绕一圈等吉时。

    堂屋里都是二哥的同僚上峰,留了两桌等孔家来人,外头则是二郎同僚或是同窗好友,其余多是甄家在汴京熟识有交情的朋友,便是没收到请柬,也有不少人赶来凑热闹,若只是凑热闹倒也罢,只怕有那浑水摸鱼,借着摆酒谋利。

    毕竟甄家来往多是商户,不少人都有心与官宦人家攀上关系,若在这大喜的日子生出事端来,难免惹人笑话,不过有宝珠守着,倒没出什么事儿。

    今儿甄家办酒,董家表兄不曾来。

    看宝珠行事愈发稳妥,甄家姑母眼神落在她身上久久不曾离开,宝珠定下亲事一事她也听说了,凡是见过她行事的夫人太太没有不喜欢的,只是有些嫌弃甄家出身,有那家中儿子纨绔些的,自甄家二郎做官以后便留意到了宝珠,想去甄家求娶,只是多叫甄家姑母挡回去了。

    如今宝珠说下亲事,又是先前汴京城都出了名的指挥使裴大人,便是徐娘子没有特地去与人说,董家也知晓这是门好亲。

    看宝珠一时心里酸涩,只叹一声有缘无分,至于恒之的亲事,也该踅摸起来了。

    迎亲的队伍绕了路,轿夫们从孔家接了人,又从另一个方向饶了整一圈,街道两边许多伸手道贺的,有人拦轿,甄家跟去迎亲的人便撒些红枣花生或是铜板,队伍热热闹闹近了甄家巷口。

    吉时已到,鞭炮烟火齐放。

    孔小娘子言笑晏晏,窄袖对襟褙子显得人比寻常更庄重,穿戴也十分讲究,头上是铺翠牡丹冠,臂上是如意云纹金钏儿,颈上戴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