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香江大厨[八零]》 210-220(第2/15页)

口无遮拦的小徒弟又被他师傅赏了一个爆栗,阿松说:“你再这么乱说,我把你扔给你大师哥去。”

    这下小徒弟脖子一缩,不再吭声。自从大师哥阿忠跟着宁宁后,在宝华楼的地位日益提高,一年下来已经上榜成了大厨,而且是大厨里最严苛的一个,他可不想跟大师哥。

    陈锦莹笑着完成了她的虾仁,对陆培德说:“阿德,您尝尝。”

    陆培德看着其他人说:“大家一起尝尝。”

    他这话一出口,其他人都纷纷伸出筷子。吃得快的人,已经叫了起来:“改了这个脆壳,好吃太多了!”

    这一层很薄的酥皮,着实让人惊艳,这种脆是细碎的,碰到牙齿就裂开,沾了口水便化开,里面的虾仁柔嫩多汁。

    “这就是吴哥的师傅啊!”

    “真厉害啊!”

    “宁宁的眼光真的超级厉害,在电视上看见陈大厨,就说陈大厨是顶顶厉害的大厨。”

    “多谢大家夸赞,我也只是对鲁菜比较了解,接下来我要学习粤菜,还希望大家多多帮忙。”陈锦莹说道,“另外大家不用这么见外,跟大家一样,叫我锦莹就好。”

    “陈大厨,您学起来肯定很快的。”

    “对啊!”

    陆培德看了一眼时间:“好了,我们要开始开市前的检查了,大家准备一下。”

    陆培德带着陈锦莹一起检查后厨的准备工作,梳理今晚老顾客的喜好。

    陆培德今晚当值,很多老顾客自然是冲着他来的。他去查看了自己的招牌,那一锅黄汤。

    正所谓“厨师的汤,唱戏的腔”。

    揭开盖子的瞬间,鲜香扑鼻而来,陈锦莹再次领略到陆家这口汤的精妙之处。

    “听闻陆家的这口汤,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是啊,别人家的汤,都是用老母鸡、火腿和猪骨一起炖制,我们家的汤只用老母鸡吊汤。一是鸡的品质好,二是火候讲究。”陆培德向陈锦莹解释道。

    “真的只用老母鸡?”

    陆培德说:“明天我吊汤的时候教您。”

    “这……”陈锦莹虽然知道后厨有互相交流的氛围,可这毕竟是陆家的独门秘技。

    “这有什么?宁宁教我的更多呢!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的菜,也不再是独家秘方了。我二叔和三叔收了不少徒弟,早就不是不外传的秘诀了,就看谁有本事学到手。”

    陈锦莹意识到,自己还是受到家里观念的影响,或多或少有些保守。

    晚市开始,陆培德的单子虽多,但他的手艺大多是焖、炖、扒等,食材基本上都已制成半成品,接到单子后再加工,倒也有条不紊。

    “这昆仑鲍甫,原本是华叔的拿手菜,宁宁教给了我,我结合了我们陆家的红烧鲍甫,进行了改良。我加了一道工序,把干鲍用浸透鸡汤的细纱布包裹,再用小火烤制。鲍鱼久煮之后,再经过慢烤,一放一收之间,纤维更加松软,溏心更明显……”

    陈锦莹本身就是大厨,没见过这些做法自然不清楚,经陆培德这么一解释,顿时恍然大悟。

    一道道菜品送出,后厨忙而不乱,不像她在德祥饭店的时候,既要管自己的菜品,又要管理整个厨房,要是阿志不在,她能忙得焦头烂额。

    “阿德,林老先生今天宴请老友,说想见见您。”门口有人叫陆培德。

    陆培德说:“等我把手头的活忙完,马上过去。”

    陆培德把手里的菜做完,将后续一道菜交给徒弟,便走了出去。

    陆培德走进小隔间,隔间里有两位老者正在用餐。林老先生是解放前从内地来港的京剧名伶,是宁宴的常客。另一位是穿着长衫、留着长须的儒雅老者。

    “陆大厨,这位刘老先生是书画大家,在北京出生、北京长大。”

    陆家向来与官宦名流打交道,经这么一介绍,陆培德立刻知道这位是谁了。他连忙说道:“听家父提起过,说刘令钧老先生最爱我爷爷做的红烧鲍甫。”

    “是啊!三十五年没尝过那个味道了。”刘老先生说,“这道昆仑鲍甫,让我尝到了熟悉的味道,甚至可以说,你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刘老先生过奖了。这道昆仑鲍甫算是南北两派粤菜的融合之作,是我和岳宁小姐共同改良的菜品。”陆培德自然不想独占功劳,解释道。

    林老先生说:“您这次来,不巧了,岳宁那丫头要考试,不然尝尝她做的菜,那才叫不虚此行。”

    “我就惦记着老北京的那几道菜,除了陆家的几道菜,还有月香楼的爆炒腰花,黄大厨的手艺,那是没得说。”

    他说的黄大厨,是黄炳刚老先生的父亲。陆培德说:“没错!黄家的手艺是没得说的。老先生要是去北京,可以找我董二叔,他是黄老先生的徒孙,他尽得黄家真传。”

    “我本想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行。”刘老先生幽幽叹了口气,国内说改革开放了,但是像他们这种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罢了,罢了,能吃到陆家菜,我也知足了。”

    听他似乎有遗憾之意,陆培德想到陈锦莹也是黄老爷子的传人,便说:“刘老先生,您稍等,我去后厨问问。”

    第212章 陈锦莹爆红

    陆培德走进后厨,对陈锦莹说道:“外头来了一位离开北京几十年的老顾客,尝了我的菜后,又提起月香楼的爆炒腰花,不知道你能不能炒一份?”

    陈锦莹欣然应允:“好。”

    陈锦莹走到案板前,从盘中拿出两个猪腰。她手腕轻轻一转,菜刀如同游龙般划开猪腰,干净利落地剔除内侧白色臊腺。紧接着,她手腕微侧,刀刃以45度角切入猪腰,切出斜刀,随后换用直刀横竖交错,刻出的麦穗花刀均匀又工整。

    “锦莹姐这刀工,太厉害了!”旁观的小徒弟满脸佩服地说道。

    陈锦莹头也不抬,将切好的腰花浸入加了葱姜的清水中。浸泡片刻后,她捞出腰花,挤干水分,倒入料酒、淀粉,轻轻抓匀。

    陈锦莹来到灶台前,打开油锅,将腰花倒入九成热的油中。热油瞬间裹住腰花,使其蜷缩成金黄的麦穗状,她眼疾手快,立刻捞出腰花,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

    锅中留着底油,姜蒜爆香后,她投入青红椒、木耳和焯过水的冬笋片,翻炒两下,便倒入腰花。

    “这时候要大火快炒。”她话音刚落,瞬间锅里蹿起一团大火,在火光中,铁勺快速翻动,腰花与配料在锅中激烈碰撞。酱汁入锅,立刻紧紧裹住每一片腰花,动作一气呵成。

    她看到陆培德已经准备好了盘饰,胡萝卜做成了麦穗梗,黄瓜丝成了捆扎麦穗的绳。她把腰花堆叠在麦穗梗前面,再在边上散落两三颗“麦穗”,好一幅生动的丰收图。

    陆培德高声喊道:“上菜!”

    侍应生刚踏入隔间,刘老先生就直直地盯着他手中的那盘菜,那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侍应生放下这盘菜,说道:“陈锦莹大厨的爆炒腰花。”

    “陈锦莹大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