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香江大厨[八零]》 230-240(第5/16页)
何母兴高采烈地说道:“阿珍的户口挂在街道的集体户口里,你俩去领了证,就把阿珍的户口迁进咱家的户口本上,别让她老是挂在外面啦。”
阿珍听到这话,转身去灶间生火煮粥。何母从柜子里拿出鸡蛋和老菜脯。
何运邦笑着接过,系上围裙:“我来炒。”
他拿起菜刀,将菜脯细细切碎,刀刃与砧板相撞,发出笃笃的声响。这时,阿珍从灶间走了出来,静静地看着他。
切完菜脯,何运邦又去打鸡蛋,想着宁宁他们也在,便打了六个鸡蛋。他用筷子快速搅打着鸡蛋,再加入老菜脯和调味料,那个动作,把阿珍都看呆了。
“烧火去。”何运邦说道。
阿珍应了一声,把另外一个锅子烧热,何运邦铲了一块猪油下去。铁锅里的猪油开始冒青烟时,金黄的蛋液裹住暗红的菜脯碎,缓缓倾泻而下,瞬间香气四溢。铲子在锅中快速翻炒,不过片刻,菜脯炒蛋就出锅了。
这道看似家常的吃粥小菜,在何运邦的手下却变得格外诱人。阿珍忍不住赞叹道:“好香啊!阿邦哥以前手艺就好,现在更厉害了。”
以前?何运邦不记得自己有给她做过菜,她下乡之前是李家的童养媳,李家怎么可能带她去福运楼,就算去福运楼,也不一定能吃上他做的菜。
“我还没下乡的时候,你从福运楼拿吃的回来,阿婶偷偷送给我吃。特别好吃!”
“哦,这样啊!”
那是客人吃剩下的东西。那时候自己都会拿饭盒过去,给相熟的服务员,服务员把客人吃剩下的东西给大家打包,下班的时候,大家拿回家去。那些大概率不是他做的菜。
何运邦炒好了菜脯炒蛋,何母把去了皮的莴笋拿了进来。何运邦接过莴笋:“我来拌。”
每天早上,基本上都是老两口和阿珍起来给大家做早餐。倒也不是福运楼的人懒,实在是因为春交会这几天,福运楼生意好,他们实在太忙了,每天晚上九点才结束营业,第二天根本起不来。
今天何运邦来了,阿珍把粥烧开后,就没什么事儿了。她对何运邦说:“阿邦哥,那我去洗衣服了。”
“好啊!”何运邦切着莴笋说道。
阿珍刚走到厨房门口,又转过身问道:“阿邦哥,你昨晚换下来的衣服呢?”
“我等下自己洗。”何运邦回答道。
“要领证了。”阿珍提醒道。
何运邦低头笑了一声,把案板上的莴笋丝放进盆里,走出去,指着楼梯口的一个盆说:“就是那盆了。”
阿珍拿起盆,走到天井里,来到水井边开始洗衣服。
岳宁不管多忙,都会准时起床晨跑。她下楼后,跟何父何母打了招呼,看到阿珍在天井里洗衣服,便笑着喊道:“阿珍姐,早啊!”
“宁宁早!”阿珍回应道。
“早!”阿珍正用力绞着一件男人的衣服。
岳宁这才反应过来,笑着说道:“我应该叫婶婶了。”
这时,何运邦从屋里走出来,说道:“快去跑步吧,跑完回来吃早饭。”
岳宁朝他做了个鬼脸,转身跑开了。
第234章 给媳妇做菜
吃过早饭,阿珍正要收拾碗筷,何婶笑着说道:“放下,我来收拾。街道开门了,你们快去吧!”
“婆婆,您这是怕到手的儿媳妇飞了吗?”岳宁打趣地问道。
何婶笑眯眯地指着小丫头说:“我盼了这么多年呢!”
范秀琴也跟着说:“哎呀!早知道我们就该从港城拿几大包糖过来,让婆婆去竹筒楼分一分。”
“我去打电话,让慧文姐姐给我带过来,她应该还没出门。”岳宁说着,立马站起来往巷口走去打电话。
岳宁活泼外向,来了两天,就把这个让粤城都忙得不可开交的展会逛了个遍。岳宁忙里偷闲,在展会上尝了几家的调味品,觉得味道很不错,回来便给崔慧文打了电话,叫她过来看看。
岳宁打了电话回来问:“他们走了?”
“楼上换衣服呢!”范秀琴回答道。
“我让慧文姐姐把糖带到交易会,你午市结束拿回来,下午陪婆婆一起去发糖。”岳宁说道,有秀琴在李家婆子只能干瞪眼。
范秀琴点头应道:“交给我了。”
何运邦和阿珍从楼上下来,何运邦身穿衬衫西裤,阿珍则穿了一件簇新的花衬衫。
何婶笑开了花:“幸亏我让阿珍做了一件新衬衫,刚好今天穿。”
“婆婆,您真是料事如神。”岳宁笑着拍马屁。
阿珍羞涩地笑了笑,何运邦推了推自行车:“走了。”
何运邦骑车,阿珍坐在后座上。这条街道是上百年的青石板路,自行车在上头颠簸弹跳着,阿珍紧紧抓住车凳。
“抱着我。”何运邦说道。
阿珍哪好意思,脸羞得通红。
“港城的男女朋友可亲密了。宁宁名气可大了,她跟对象搂搂抱抱,被拍到后放到电视报纸上。”何运邦笑着说道。
“那不羞死了?”阿珍小声说道。
“不会啊!这在港城很正常。她就大大方方的。”何运邦一本正经地说,“抱着我。”
说了半天,阿珍还是犹豫着伸出手抱住了何运邦的腰。何运邦张嘴一笑,一口风灌进嘴里,打起了嗝。
出了这条街就经过以前的家,老街坊在楼下的自来水槽洗衣服,看见他们纷纷打招呼:“阿邦,你们这是干嘛去?”
何运邦笑呵呵地回答:“我和阿珍领证去。”
阿珍看见李家婆子也在洗衣服,那怨毒的眼神往他们这边看来,她下意识地捶了何运邦一下。
穿过筒子楼所在的街,前边儿就是街道办公室了。何运邦锁好自行车,拉着阿珍进了办公室。一进去就看到李家大女婿也坐在里面,阿珍习惯性地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大姐夫。”
这位抬头看了她一眼,何运邦见阿珍叫了,也跟着叫:“大姐夫。”
这位一脸愕然,何运邦赶忙问道:“大姐夫,知道结婚介绍信是哪位同志开吗?”
这位脸色更差了,边上的一位大姐主动说道:“我这里。”
在大姐那里,阿珍拿出一张纸,这是她集体户口的证明。她从四川回来后,拿着资料想把户口迁入李家的户口本上,可李家的儿媳妇百般阻拦,她没办法,只能上了街道里的集体户。
那时候她满心茫然,户口是集体户口,工作也没个着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幸亏何婶把她带回了家,让她吃住在何家,还教她学手艺,还说一个月给她四十块工钱。能让她吃住,这已是天大的恩情,更别说还给工钱了。
何婶叮嘱她,要为自己的以后着想,总不能身上一毛钱都拿不出来。
现在看来,真是老天在帮她。要是当时落了李家的户口,现在去李家怕是要不到户口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