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55-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55-60(第12/15页)

再去找你。”

    ————

    等江云苓他们到了的时候,李氏已经帮着将摊子支起来了。

    因卖的东西有点儿多,他们这回还从家里带了张木桌过来,南乳、泥炉、泥罐、还有做好的吃食,一一摆上。

    同在村里时一样,江云苓也拿了几块南乳出来,切成了小块装在小碗里,摆在最前头。这是到时候给路人试吃的。

    至于家里晒的干货就直接用竹筐装了,一筐一筐的,放在板车上就行。

    没多久,他们摊子的两头也来人。

    一个也是来卖吃食的,不过和他们卖的东西不一样,是来卖饮子的,摊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而另外一头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汉带着自己的孙女,挑着萝担,里头装了一些木头打的小玩意儿。

    木梳子、木雕、木鼓,什么都有,瞧着那做工精巧的很。

    霍启两头看了眼,而后回头小声的对霍长宁和江云苓说:“我瞧着旁边卖饮子的这对夫妻倒是精明,把摊子支在咱们旁边,一会儿有人来咱们这买吃食,要是吃完渴了,正好能在他家买碗茶饮喝。”

    说不定这夫妻俩就是瞧见他们桌上摆的东西,故意把摊子支过来的。

    江云苓也伸头瞧了眼。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的,谁不想多赚些钱,且这么摆对他们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来饮子摊买饮子喝的人,解完了渴,要是肚子饿了,不也就正好就能到他们这儿买斤排骨吃了。

    他这么一说,霍长宁和霍启觉得也对。

    这来卖东西啊,卖什么的都有,只要不是碰上附近有跟自家卖的东西一样的就成,不然不就成两家打擂台了。

    两家来了把摊子支开以后,都同江云苓几人打了声招呼,江云苓几人也笑着点头回应。

    做生意嘛,和气生财。

    这会儿还早,天才蒙蒙亮,街面上除了来摆摊的,真正的行人这会子还没出来呢。

    于是各家将自己的摊位支起来以后,便都守在摊子的后头吃早食。

    回来城里支摊的,一般都是附近村里的农户,是不会舍得花几文钱在城里再买个早食的,大多都是自己在家里做的。

    霍启他们几个也是。

    霍启和霍长宁吃的是李氏早上在家蒸的包子,而江云苓手上的则是早起烙的饼子。

    街面上一时飘来各种早食混杂的香气。

    等一顿早食吃完,天也亮了,街面上的行人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第60章 第 60 章 秋社(二)

    ——“卖包子咧!皮儿薄肉厚的大包子!肉包子三文钱一个, 菜包两文。大兄弟可要来个包子尝尝!”

    ——“馄饨!新鲜热乎的大馄饨!一碗只要十文钱,汤随便添,一碗下肚, 保管您到晌午不饿!”

    瞧着路上的行人出来以后,一条街上的摊主小贩也开始相继吆喝起来。

    如今时候还早,因而早食也是最先开张的,好些人就等着赶早出来在街上吃个早食, 吃完了顺道也可以在城里逛逛了。是以,这会子, 街面上卖早食的摊子上特别多人。

    包子、馄饨、烧饼、豆汁、油条卖什么都有,热腾腾的烟气从笼屉里往外卖, 瞧着热闹极了。

    他们旁边那卖饮子的夫妻也麻利的吆喝起来:“饮子!清甜润喉的饮子!桂花、乌梅、紫苏, 什么都有!大家伙儿快来瞧一瞧!”

    一条街上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 做生意就是这样, 脸皮儿薄, 抹不开面子的可招揽不来生意。

    江云苓和霍长宁都不是第一次到城里支摊了, 自然不会怯场, 也跟着吆喝了几声。然而两人到底是哥儿,声音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街上人又多,一下就被淹没在周围的喧闹声中。

    见状,霍启笑了下,往摊子前一站, 对江云苓道:“我来!”

    话落, 他便扯开嗓门大声叫卖起来:“卖南乳了!打南边来的新鲜吃食,保管您没尝过这个味道!还有南乳焖的排骨,蹄肘, 又香又入味。自家晒的干货也有,快来挑一挑,瞧一瞧!”

    霍启一个汉子,体格又高大结实,往摊子前这么一站,难免吸引目光,再加上他的声音又大又清亮,一个人能顶江云苓和霍长宁两个人。

    见状,霍长宁松了口气,拍了拍胸脯,转头对江云苓道:“还有今天有大哥在,不然光凭咱们两个人,怕是要扯破了喉咙去。”

    江云苓也点了点头。

    到底卖的是新鲜的吃食,霍启的声音又大,他这么吆喝几声,还真有几个妇人夫郎在他们的摊子前停下了脚步。

    江云苓和霍长宁连忙招呼起来。

    这个时辰还没到人真正多的时候,这会子出来的大多是来买菜的,于是几人在他们的摊子上瞧了一圈以后,最后停在了他们拉来的山货上。

    “你这木耳怎么卖?”其中一个夫郎抓了把竹筐里的干木耳,又放到鼻子底下闻了闻,问道。

    江云苓答道:“木耳一两十文钱。”

    因是晒干以后的干货,都是按两称的。

    “怎么这么贵!”那夫郎一听便瞪圆了眼睛道。

    其实这个价钱不贵,干木耳就是平日里一两也得卖个□□文钱呢,何况这还是秋社上,他们卖的就是市价。

    只不过来买东西,讨价还价都是顺嘴的事儿,就是鸡蛋里也得挑个骨头出来,毕竟谁也不想当了那冤大头去。

    江云苓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没有计较,反而笑道:“阿嬷,不贵了。您看看我家这木耳,都是深山里勾的,一朵朵个头都大,泡发了可比小的那些多出来可不少呢。您再看看这里头。”

    话落,他又抓起一把干木耳,把里头的褶子翻开给那夫郎看:“您看看,我家木耳里头洗的可干净了,一点儿沙都没有,也不压秤,这价钱算是很公道了。”

    那夫郎一看,确实个头比他方才看的别家都大不少。他自己也是经常出来买菜的人,心里有数,可来买东西,没讨到点便宜多少有些不舒服。

    正好同他一块来的另外几个妇人也有看上的东西,也在和霍长宁讲价,于是几个人嘀咕了一阵,最后那夫郎对江云苓道:“这样,我们几个一共同你家买二两半的干木耳,再买三两菌子,你给我们抹了零头吧。”

    菌子干比干木耳卖的贵,一两十三文,三两就是三十九文,再加二两半的干木耳,加起来就是六十四文,抹掉零头就是六十文。

    想着这还是今天的第一单生意,就当做开张了,这价钱也还成,于是江云苓便点了点头。

    给几人称了二两半的干木耳,三两的菌子干,临走时,那夫郎还在竹筐里多抓了几个干木耳走。

    江云苓只当没看见,做生意就是这样的,总会碰到这样的人,只要不是太过分,也比没要太计较,和气生财嘛。

    干货成了他们今日头一个开张的东西,至于江云苓主要卖的那南乳,倒是有妇人临走前见着好奇的问了一句。

    一听就是个腐乳,还得卖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