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60--65(第7/15页)
娘上坟, 回来以后再和他们一块去爷奶那儿扫墓。
江云苓此前没去给公婆祭拜过,因而这会儿只管提着篮子跟在霍青兄弟俩的后头。
在山里走了一段,在差不多半山腰的地方,终于到了。
两人的坟是连在一块的, 当初霍青特意挑的地方, 爹娘生前感情便很好,死后自然也想待在一块儿。
江云苓抬眼打量了一下四周,默默地将地方记了下来。
想着霍青兄弟俩平时没多少功夫上山, 以后他有空的时候倒是可以经常到这儿来,把公婆的坟茔打扫清理一下。
霍青也有段时间没上山了,加上秋日,山里不免萧瑟,是以霍铁风和赵湘宜的坟前不免多了许多枯枝落叶,杂草也长出来一些。
三个人先是把坟茔好好的清理了一遍,把霍铁风和赵湘宜的坟牌也用帕子仔仔细细的擦干净了,这才点上了香烛,把家里带来的供品也一一摆上。
苹果、石榴、干枣、葡萄、栗子、月饼、米糕还有一小壶素酒,比往年兄弟俩自己上山是带的东西多多了。
霍青和霍文往坟前一跪,江云苓跪在兄弟俩的后头。
“爹、娘,我和小文来看你了。”霍青跪在坟前磕了个头,开口道。
“爹,娘。”霍文也跪在坟前喊了一声,眼眶止不住的微红。
霍青拍了拍霍文的肩膀,又将江云苓介绍自己给爹娘听:“还有,这是我的夫郎,江云苓,苓哥儿。”
“今年春日里我成亲了。先前同你们讲过的,就是娘您之前给我定下的那门娃娃亲,您小时候夸他很可爱的那个,今日我将苓哥儿带来给你们认识认识。”
“爹,娘。”不知怎么的,江云苓的眼睛也有些酸涩,开口跟着喊了一声,并给公婆磕了一个头。
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葬在里头的人是霍青兄弟俩的爹娘,也是他娘的手帕交,他儿时曾经见过他们一次,虽然他已经不记得了。
可也是因为婆母和他娘当年一时兴起给他和霍青定下的这一门娃娃亲,在他最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了他庇护,让他重新找回了一个家。
也是因为如此,江云苓对他们的模样虽然已经模糊了,但心里却充满了亲切感和感激。
“爹,娘。不必担心我们,家里的日子如今过的比前几年好多了。”霍青笑了笑,一边拿了元宝烧,一边对着两人的坟茔说道:“苓哥儿很好,也很贤惠,将家里处处都打理的很周到,你们看,今天这些祭礼都是他准备的。”
“还有小文,小文的身子也以往好多了,都能给家里干些轻简的活儿了。”
“是啊,娘。”霍文也往火里添了张纸钱,声音微哽:“您许久没看见我了,我如今都长高了,一顿能吃上一整碗米饭了呢。我如今还在读书,夫子也夸我有进步,明年我就要下场考童生了,我一定会家里,给大哥争气的。”
上山上坟总是免不了伤感,兄弟俩对着爹娘的坟牌絮絮叨叨的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江云苓也没打扰他们,只在一旁帮兄弟俩一块烧纸,心里却默默的对公婆道:“爹娘,你们放心。相公对我很好,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相公,好好看着这个家的。”
祭拜过爹娘,从山上下来以后,霍青和霍文便一块去了大伯家。
兄弟俩还要和霍铁山父子俩一块上山去祭拜爷奶去,而这回江云苓便没有去了。
他独自在家,将自己爹娘的牌位也捧了出来,仔细的擦拭过以后放在院子的供桌上头,等着霍青回来以后,两个人再一块给他的爹娘上柱香。
一个早上就这么忙忙碌碌的过去了。
中秋节,最要紧的是晚上的那顿团圆饭,于是中午一家子便简单吃了些。
到下午的时候,霍青和霍文兄弟俩在家糊纸灯笼。
中秋节有挂灯的习俗,指的是将灯笼挂在家里院子的树上,光芒亮起,寓意团圆美满,也是为了祈福来年平安顺遂。
霍青说今天城里好些人吃完中秋饭以后还会提着灯笼到街上游玩赏月,街上也有好些可玩的东西,他们在村里没那么热闹,便糊几个纸灯笼挂在院子里,也算是应应节了。
为此,他前两日还专门在城里买了盏走马灯回来。
走马灯和普通的纸灯笼不一样,精致多了,外头是八角宫灯的模样,四面糊上一层宣纸,宣纸的上头通常会画着嫦娥玉兔,花鸟鱼虫等等漂亮的画儿,里头还有一个会转的叶轮。
等点起中间的蜡烛时,叶轮便会转动起来。到了夜里,将走马灯挂在院里的树下,灯笼转动,走马灯上的画也跟着打在墙壁上形成流动的光影,好看极了。
走马灯好看是好看,但一盏也贵的慌,价钱在五十文道一百五十文之间的都有。
霍青买回来的这盏算是普通的,也花了六十五文。
寻常农户人家哪里舍得花这钱,霍青却觉得偶尔一次两次的无妨。
最近家里银钱上也算是松快了些,而钱挣回来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的。
也不是买不起,而且一盏走马灯,要是爱惜一些,能放好久呢,能让家里人开心,他就觉得这钱花的值。
霍长宁知道霍青买了走马灯以后可稀罕了,还说今晚在家吃完了饭要带着小雪过来他家院子里看。
霍青自然是笑着点头答应了。
不过江云苓却觉得只有一盏走马灯太单调了,挂灯讲究的是挂的越多,福气越好呢,于是,他便说不如在院里多挂上几个,也不必多好看漂亮,就是自己家里乐呵乐呵。
霍青也觉得这样好。
最简单的灯笼他自己就会扎,也不必花那个钱再去买了,于是便说中秋节那天下午带着霍文自己在家扎灯笼。
这会儿,兄弟俩扎灯笼,江云苓便蹲在旁边看。
院里的地上放着好些剖好的竹篾、棉线,剪刀、浆糊、各种颜色的碎布头还有蜡烛等等。
那些碎布头还是江云苓给找来的。
一般糊灯笼都是用纸糊的,江云苓却觉得有些浪费,用那么多纸还不如给小文留着多写几张字呢,他又想起家里还有好些他们成亲时,为了给霍青霍文两兄弟纳鞋底时收回来的碎布头。
这东西便宜的很,都是各家拆下来的洗的不能再用的破衣裳或是帕子剪下来的,一大堆才几文钱。
于是江云苓变问霍青用碎布头行不行。
霍青一想也行,有些碎布还是带着颜色的,到时候蜡烛一点,照出来的颜色更好看了。
于是江云苓便给全找出来了,一些太小太碎的江云苓还给用针线缝了起来,变成了一块五颜六色的大花布。
扎灯笼霍文也不会,是以这会儿也在跟着霍青学。
这东西其实也不难,就是把几根竹篾交叉弯曲成圆形或者方形,做成灯笼的骨架,连接处用棉线绑紧.等灯笼的骨架做完以后,往竹架上头刷上一层浆糊,再把布糊上去就成了。
不多会儿,霍青便做好了一个简易的方形的灯笼,四面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