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第10/19页)

   “赏赐,汗阿玛没给我赏赐啊。这蒸汽机不是皇玛法设计出来的嘛?”永琏有点莫名。

    雍正就有点不高兴,“可外面的人都以为是你发明的。”

    永琏:“其实也没多少人知道,就十六叔公、海望和造办处的几名主事。”

    乾隆听永琏这么说,也能猜出汗阿玛在问什么,就对着汗阿玛的神主牌位解释道:“汗阿玛,这蒸汽机还没大量投入使用,儿子不敢贸然封赏。等明年蒸汽机真能推广开,百姓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朕再给永琏封赏,朕打算封他做郡王,您觉得如何?”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太不自信

    永琏闻言,就仰着头看汗阿玛,“儿子还在这儿呢,您怎么就说出来了。”

    乾隆抬手在他脑袋顶上按了下,“这没什么不好让你知道的,一个郡王罢了。”

    自己当年可是直接被汗阿玛封为宝亲王的,自己那时候也没什么功劳,不过代替汗阿玛参与了几回祭祀。

    永琏年纪虽小,做了不少事儿,封个亲王不为过,只是他日后的路还长着呢,一步到位也不好,乾隆就留了点上升空间。

    等以后永琏入朝为官后,再给他晋封。

    雍正的魂魄听了,不由笑起来,“郡王好,就封郡王。”

    永琏皱着脸,“您这话孙儿都不好意思传。”

    “你皇玛法说什么?”乾隆问。

    “皇玛法说,就封郡王。”永琏说话声音都变小了。

    “给你封郡王你怎么还一脸不乐意?难道想当亲王?”乾隆看儿子小脸都皱在一起,就问。

    永琏忙道:“没不乐意,就是有点突然。其实蒸汽机的功劳也不能算在我头上。”

    “那报纸呢?还有惠民食堂。”儿子也太不自信了,乾隆就提醒他。

    永琏:“报纸我参与的也不多啊,大多数事情都是弘晓叔操心。惠民食堂是个小事儿,现在也步入正轨了,我一个月就过问两三次。”

    乾隆就觉得这孩子太谦虚了,心下更加满意。

    永琏还有个担忧没说出来,他是郡王了,大哥怎么办?

    很快,雍正的魂魄就替他问了出来,“也不能忘了永璜那孩子,他生母早逝,怪可怜见儿的。”

    永琏忙传话,“也给大哥封个郡王呗!”

    乾隆:“郡王是说封就封的?”

    永琏:“大哥督促我背书,也算有功劳,而且他对您和皇额娘十分孝敬,还经常照顾其他弟弟妹妹。”

    他就很想说,当年皇玛法给你和五叔封亲王,你俩也没什么功劳啊!

    乾隆就跟雍正的魂魄说:“你看这孩子,做什么都要拉上他大哥,要不是永璋还没入尚书房,他恨不得把永璋也带上。”

    雍正道:“和你学的,做什么都拉上弘昼。”

    永琏笑起来,立刻传话。

    乾隆:“……”

    乾隆就无奈答应下来,他本意是给永璜封个贝子,但想到那孩子人品不错,也足够勤奋,过几年到了入朝站班的年纪,给他一个郡王,手下有人,也好在朝中办事。

    二月初三,海贵人生下一子,取名永琪。

    这孩子生下来身体康健,也很乖巧,乾隆很喜欢。同月就诏封海贵人为愉嫔。

    小永琪满月时,永琏才见到这个弟弟,永琪是个白胖白胖的宝宝,一双眼睛又黑又亮,见人也不怕生,咿咿呀呀说着婴儿语。

    永璜、永琏都忍不住抱了抱小襁褓,俩哥哥还大方地给弟弟送了许多玩具。

    永珹看到哥哥姐姐都去抱弟弟,有点不高兴,嘴巴一瘪大哭起来。

    皇后忙去抱永珹,“四阿哥这是怎么了?”

    “哥哥姐姐们都不喜欢我了,不抱我了呜呜……”小永珹现在说话倒是挺利索。

    皇后哭笑不得,旁边贵妃等人听见了,都赶紧表示,她们喜欢小永珹。

    太后也忙伸手,让皇后把永珹递给她。

    小永珹到了太后怀里,太后就逗他,“不是你哥哥姐姐不喜欢你,是你长大了,吃的胖乎乎,他们力气小,抱不动。”

    永琏听见四弟哭了,也来哄弟弟,“就是就是,我们怎么不喜欢你?昨儿我们不是还陪你叠小青蛙了吗?”

    小永珹愣了下,想起昨日三个哥哥教自己叠纸,大家玩得很开心。就立刻止住眼泪,“要是,要是我一直不长大就好了。”

    “为什么呀?”太后笑问。

    “这样哥哥们就可以经常抱我了。”永珹委委屈屈。

    大家都笑起来,嘉嫔就说永珹是个懒孩子,明明走路走的很稳当,但就是想要人抱。

    去年因为嘉嫔之父在办理盐务时有些疏忽,乾隆命其回京,对嘉嫔的宠爱也稍微淡了些。连带着对永珹的关注也少了。

    他听说这孩子懒,就吩咐嘉嫔好生教导,该给孩子讲道理,不能一味纵容。

    嘉嫔心里很郁闷,她觉得自己和儿子在皇上心里的地位降低,多少是受了父亲的牵连。

    看看高贵妃就知道了,没有孩子却盛宠不衰,除了她自己会讨皇上皇后欢心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父高斌能力出众,颇得皇上器重。其堂兄高晋现在负责《国朝新闻》采访之事,接触的都是大儒高官,前途不可限量。

    同是内务府包衣出身,自家和高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她就让人给家里兄弟传话,都收敛一些,尤其管着鑫记的金鼎,别为了几个银子断送了一家的前程。

    鑫记的生意越做越大,金鼎用不着贪,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尤其去年和亲王的眼镜行可以根据护目表私人订制眼镜,去配眼镜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私人订制的眼镜很贵,但是好用啊。到了年底,地方官员进京述职,不少人专门到鑫记配眼镜。

    今年玻璃厂那边还烧制出一些带颜色的玻璃器皿,今年过年各家走礼,礼单上少不了玻璃制品。

    还有高压锅,现在京中勋贵人家都用上了,食肆酒楼也都买高压锅代替砂锅。

    唯一的缺点就是高压锅使用起来有那么一点危险,偶尔会有人因为操作不当烫伤,来鑫记要赔偿。

    金鼎处理这种纠纷难免焦头烂额,就把责任怪到制造高压锅的匠人身上。

    永琏去看蒸汽机车的进度时,听匠人说起此事,就笑道:“这个事情简单,以后出售高压锅时,附赠一份使用说明书。如果再因操作不当出问题,那就不是鑫记的责任了。”

    匠人们都觉得这法子好,以后卖蒸汽机也必须要配上使用说明。

    造办处已经造出了蒸汽机车的车头,这是最难的。接下来就是铺设一条轨道试运行。

    宫里的位置显然不够,永琏就和乾隆商量,在南苑铺设铁轨。

    南苑很合适,地方大,周围没有太多民房,适合施工。

    乾隆答应下来,内务府又为此拨了一笔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