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第11/19页)

  允禄就和乾隆嘀咕,这个蒸汽机好是好,就是太费钱了,目前还没看到多少利润,为此投入的成本已经几千两。

    乾隆也心疼,这才只是个开始,如果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日后要在两个城市之间铺设铁路,那才是大工程,钱从哪儿来?按说这银子该是户部出,毕竟是给百姓们用的。

    可户部的银子都是百姓的救命钱,户部官员不会轻易拿出来的。

    一想到日后朝廷花钱的地方千头万绪,乾隆就发愁。

    眼下要紧的还是推广蒸汽机,三月中旬,乾隆在圆明园山高水长行亲耕礼。

    永璜、永琏、弘曕、永壁以及蒙古的仨小孩都来参加了。

    乾隆注重农事,但他自己对耕种其实一点兴趣都没有,播种就是表演一下给群臣看。

    几个小孩却干得很有劲头,永琏还给官员们演示了抽水机的用法。

    许多官员这都是头一回见到蒸汽机灌溉,赞叹不已。

    几名宗室王公和军机大臣绕着那抽水机看了看,询问其中原理。

    乾隆就让永璜、永琏讲。

    俩小孩讲的头头是道,偶尔允禄、海望在旁补充两句。

    李卫就说:“这个抽水机在干旱之时有大用,实在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好东西。”

    张廷玉颔首,“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经常闹旱灾

    ,正需要这种机器。”

    直隶总督孙嘉淦就奏请乾隆,今年先给直隶地区提供几台蒸汽抽水机。

    “现在造办处还有六七台抽水机,就是为今年春耕用的。只是这机器成本不低……”乾隆道。

    这么多蒸汽机不能白送吧,只送直隶衙门,其他地方瞧见好处,也来朝造办处要,造办处给不给?

    一个省十几台,加起来要百余台,这成本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孙嘉淦想了想,就说:“这样,臣先用直隶衙门的钱买五台,让人带着去直隶各地帮着百姓们灌溉。”

    乾隆对这办法很满意,永琏却问:“那您会向百姓们收钱吗?”

    孙嘉淦想了想,直隶衙门不可能每年做善事。毕竟派差役还要付工钱。“收,但是不能多收,要让百姓们用的起。”

    永琏这才点头,“可以按照田亩面积收费。但下面的人未必会这么老实,您说收十文,下面人或许就要收二十文。这事儿又该怎么解决呢?”

    旁边,军机处一帮老头听的频频点头,李卫道:“二阿哥的顾虑不无道理。”

    孙嘉淦想了想,无非是让里长互相监督之类。

    永琏又问:“万一里长和差役勾结呢?”

    孙嘉淦:“……”

    乾隆这才轻咳一声,“永琏,这事儿孙大人自有办法,用不着你操心。”

    永琏笑,“儿子其实是想帮孙大人呀,可以在报纸上给这次灌溉打个广告,明码标价,差役们私自加价,百姓们立刻就发现了,有权向官府告发。虽然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免,但能避免一次是一次。”

    大家纷纷表示永琏这办法好,乾隆也点点头,在人群中找到弘晓,“广告怎么写,你和孙嘉淦商议,日后各省推行此事,也都如此办理。”

    弘晓答应一声。

    乾隆意思意思犁了两下地,就和几名上了年纪的官员到树荫下写劝农诗去了。

    永璜等人第一次体验种地,虽然很累,但都是一身使不完的牛劲儿,就说要把山高水长剩下的地都种完。

    乾隆就坐在不远处一边写诗一边观察几个小孩,自家那懒儿子这会儿也很卖力,小胖脸热得红扑扑的,袖子裤腿都挽起来,很有干活的样子。

    永璜也在踏踏实实干活,时不时停下抹一把脸上的汗。

    弘曕、永壁两个就是在玩儿,俩人加起来还没永璜一个人干得快。

    蒙古那仨小孩,巴勒珠尔和达都身体好,都在埋头种地。阿喇旺布则在浑水摸鱼,没干一会儿就跑去找弘曕、永壁说话了。

    等亲耕礼结束,乾隆问几个孩子今日有什么感受,阿喇旺布却写了首长长的劝农诗,反倒是几个老实干活的小孩说不出什么来。

    永琏捧着水杯吨吨吨,累的不想说话。

    乾隆不由在想,若自己没观察几个孩子干活的样子,光听他们汇报,定然以为阿喇旺布干的最好。

    虽然乾隆本人经常是说得好听,但他也知道少说多做的人,才值得重用。

    他让孩子们回去休息,永琏走到洞天深处又想起什么,要去造办处一趟。

    因为主子们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圆明园,造办处在这边也设了院子。

    而且这边地方大,人手更多。

    永琏过去时想和他们商量蒸汽犁的事儿,也就是简易版的拖拉机。

    谁知到了造办处一看,海望、允禄并几名弘字辈的叔叔都在这边,正讨论怎么让蒸汽动力代替耕牛。

    永琏愉快地加入讨论。

    晚上,乾隆就得知永琏和海望等人在造办处商议事情,他有点不高兴。

    今日永琏在亲耕礼上表现不错,这些人是动了攀附的念头?海望、允禄就不用说了,这俩人和永琏都很熟,弘昌、弘明凑过去干什么?

    陈福也不懂大家讨论的内容,只把记住的原话复述给万岁爷听,他主要汇报二阿哥说的,偏偏二阿哥说的内容特别难记。

    乾隆一听什么压力、杠杆之类的词就头疼。像听天书一样。

    乾隆不由想起自己当皇子那会儿,若有接触宗室王公的机会,第一件事肯定是打听更多朝中的消息,从而揣测汗阿玛的态度。

    那些人也趁机讨好,透露一些自己想知道的消息,或者把自己信任的人安排到重要差事上去。

    轮到永琏这一辈,凑到一块聊半天,一句朝堂相关的话都没说。

    乾隆忍不住替傻儿子发愁,这小子对权力似乎没有一点兴趣。

    日后要当皇帝的人,对别的东西没兴趣都可以,唯独不能对权力没兴趣啊!

    第67章 第六十七章留守京城

    就在永琏和造办处的匠人们集思广益制造蒸汽犁的时候,乾隆给永璜安排了一项差事,让他进翻书房行走。

    以前负责翻书房的是舒赫德。舒赫德精通满汉蒙文,干这活儿专业对口。但他本人现任兵部右侍郎,又要给尚书房皇子们教汉懵双语,忙得不可开交。

    乾隆就把翻书房的差事交给德通办理。

    乾隆让永璜和德通学习,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大阿哥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少年啊!

    但永璜目前只是翻书房行走,类似于实习,不拿主意。

    永璜很惶恐,他毫无准备,对翻书房的工作一窍不通。

    永琏就鼓励他,“不熟悉才要学习呢,谁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汗阿玛刚当皇帝那会儿,也并非运筹帷幄。”他说着就压低声音,“听说汗阿玛刚登基时,连部院大臣都认不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