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第14/19页)
为家庭医生,有的是大厨,给英国富商做了几道中国菜,对方瞬间被征服,还说要投资让他在伦敦开大清酒楼。
还有几名妓/女,被当地富商看中。
虽然这手段有点上不得台面,但英国人和大清的人长相不同,很难融入他们,哪怕是这些职业,也容易被怀疑或者排挤。
但既然要和西洋往来,安排细作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些传教士们,某些时候也是担任了细作的角色,在探听大清的消息。
潘振承还跟乾隆汇报了已知的英国殖民地。
英国在不断扩张,而曾经的法兰西在路易十四死后,渐渐有了摔落之相。
具体要怎么处理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就不是潘振承要操心的了,他只管做生意。
乾隆让他回十三行后另起炉灶,开一家商行,负责和洋人的贸易,如果能在西洋开一家贸易公司,就更好了。
有了乾隆这句话,潘振承也就有了底气。高高兴兴回了广东。
而随潘振承一起去西洋的几名织造局官员和粤海关的人,乾隆也一一召见了,命他们尽快改良出能织出毛呢的织机,织几匹毛呢看看。
因为织毛呢需要大量羊毛,正好庆丰司有牛羊,这些人就在造办处试手。
不到两个月,几匹哆啰呢和羽纱就织好了。
乾隆和皇后看了,都说这面料和传教士进贡的差不多。
乾隆又让允禄、弘昼、张廷玉等人来看大清织出的毛呢。
张廷玉就建议,在西北开纺织厂,专产毛呢。一来西北牛羊多,二来那边天气冷,大家更需要御寒的面料。
还有人建议跟准噶尔和罗斯国做生意,他们也需要毛呢。
虽然那边富人御寒穿貂,但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貂的。
“先不着急和罗斯国做生意,听说朝鲜冬天也挺冷的,咱们可以先把毛呢卖给朝鲜。”乾隆道。
朝鲜作为大清藩属国,大清有好东西先卖给他们,他们自然要感恩戴德。
今年是太后五旬圣寿,乾隆很重视,太后从畅春园回宫时,乾隆特地安排一品二品官员在西华门跪迎。
再加上大封后宫,举行了正式的册封仪式。宫里都是喜气洋洋的。
太后圣寿这日,乾隆还亲去祭祀太庙。
他没带永琏,就假装汗阿玛的魂魄不存在,也不会有什么不满。
雍正的魂魄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只能感叹一句钮祜禄氏好福气。
乾隆和皇后连着几天陪着太后用早、晚膳,永璜、永琏、弘曕他们下学也会到寿康宫来。
外面天冷,几个小孩就坐在暖阁里下棋玩耍。
太后、太妃和帝后二人在外间说话,太后听着里面几个孩子的说笑声,就和乾隆道:“明年选秀,该给永璜、永琏跳福晋了吧?”
乾隆笑道:“永琏不急,永璜的福晋是可以定下来了。”
“永璜那孩子脾气好,人也踏实稳重,该选个精明爽利些的福晋。”太后道。在太后看来,夫妻俩就要互补,永璜这脾气再找个性格软的福晋,容易被下面人欺负。
以奴欺主的事儿可不少见。
皇后就说:“到时候媳妇仔细看看,有合适的再让皇额娘把关。”
太后颔首,又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快。对乾隆道:“当年先帝给你选福晋的事儿还历历在目,如今你儿子也要选福晋了,再过几年,你就要当玛法了。”
乾隆:“……”
这种事听着怪可怕的。还是不要提了。
里间,弘曕碰碰永璜胳膊,“大侄子,外面在讨论给你选福晋呢。”
永璜:“……”永璜其实听见了,但这事儿他没有任何话语权,也不好参与。反正都是汗阿玛和皇额娘做主。
永琏却立刻竖起耳朵,凑到门边偷听。
太后说:“也该给永琏相看着了,先定下来,晚几年成婚就是。”
“朕其实早就打听着了,现在孩子都太小,没定性,不敢贸然定下。”乾隆道。
太后想想也是,女孩十一二岁有时候稚气未脱,确实不好判断。她也知道永琏是中宫之子,内定储君,他的福晋就是未来皇后,必须慎重。
永琏听半天,怎么都是关于自己的。他正想缩回脑袋,后退时后脑勺直接撞上也凑
过来偷听的永璜。
永璜被撞得眼冒金星,捂着鼻子闷哼一声。
乾隆和皇后听见动静,都朝暖阁门口看去。
“干什么呢?”乾隆没好气。
钮伦扬声替俩哥哥回答,“大哥二哥在偷听。”
永璜:“……”
永琏:“……”
外间几位太妃就笑起来,太后叫永璜、永琏出来,永璜扭捏着,挪到暖阁门口,不好意思出去。
永琏倒是大大方方的,绕过大哥,挨着太后坐下。
乾隆在他脑袋上敲了一记,“这臭小子,一点不害臊,还真就出来听了。”
永琏道:“这是我的大事,我应该听。”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裕太妃笑道:“二阿哥平日看着一团孩子气,没想到还挺有主意的。”她就逗永琏,“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福晋?高矮胖瘦,你额娘好按照你的要求找。”
乾隆心说您老就别来添乱了,永琏能知道什么,这也不是他能做主的事儿啊!
“其他的都好说,但我不想要关系太近的。”永琏道:“比如富察家的表姐妹们。”
乾隆和皇后闻言,对视一眼,乾隆还真是在富察家相看。傅良、傅清、傅文都有女儿。
乾隆忍不住问:“为什么?”他还以为永琏是从明瑞那里听说了什么富察家的龌龊事儿,一下子警觉起来。
永琏道:“就是血缘太近了呀,皇玛法说,表兄妹成亲不容易生孩子。”
众人都愣了下,这里怎么还有雍正的事儿。太后想问“你皇玛法和你说这个干嘛?”
永琏已经解释起来,“皇玛法说宋时律法就规定表亲不能结婚,但无论皇家还是百姓,还经常和表亲成婚,因为亲上加亲知根知底,方便两家互相扶持,对百姓来说,除了表亲也很难接触到其他家的人,所以这律法就一直是一纸空文。皇玛法就把这没用的律法删了。但是,皇玛法说他知道几个例子,表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容易夭折,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血缘太近有关。与其去冒险,不如避开近支表亲,找其他家的姑娘。”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熙和孝懿仁皇后的孩子。
还有宗室里几家表兄妹结婚的,确实有不少孩子夭折,但也有健康长大的。
“你这孩子,小小年纪的考虑的倒是不少。”裕太妃见大家都严肃着一张脸,就笑着缓解气氛,“竟连生孩子的事儿都想到了。”
“就是,二侄子脸皮真厚。”挤在暖阁门口偷听的弘曕也忍不住道。
太后则是道:“你记性可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