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9、恩将仇报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9、恩将仇报(第1/2页)

    唐宛姐弟俩拿着空陶碗回了家,在祖父旧物中找到家中的地契,仔细记住了上头标记的地段所在,带上进出城门的凭引,又出了趟门。

    这次却是先往集市租了一辆骡车,径直往城外去了。

    怀戎县虽叫县,其实是边陲重镇,县城依山傍水而建,城墙巍峨坚实,护着一方军民的安危。城外则散布着不少营堡,有士兵驻守巡逻瞭望,以防北狄随时可能的来犯。

    榆树巷距离怀戎县城的西城门较近些,骡车载着姐弟俩沿着河岸走出巷子,一路上人来车往,时下正是春耕时节,挑担的、赶车的,不少人也都在往城外赶,正是忙碌的时候。

    到了西城门,遇到更多排着队往城外去的人和车。出城这边倒还比较宽松,守门的士兵只粗略扫了一眼,便大手一挥便放了人出去。

    倒是进城那边较为严格,不仅仔细查看出入凭引,遇到生面孔的,对其携带物品也会盘查一番。

    唐宛远远瞧着这一幕,竟生出了几分莫名的怀念。

    出了城门,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就变得开阔不少。

    放眼望去,视野里尽是大片被翻耕好的农田,整齐的田垄里隐约已经泛起了嫩绿,上头有整齐的饮水痕迹,应是已经播种完毕。

    “这一片都是军里的官田,你家的地得更远些。”赶骡车的大叔随口解释。

    姐弟俩以前偶尔出城门,但都走得不远,从未去过自家的地,因此也不认得路,只得把地契上标记的地段给这位大叔说了。好在大叔拉客多年,对城外的情况比较熟悉,虽然并未去过那里,却多少有些印象。

    骡车驶出城外后,就变得颠簸起来,唐宛攥紧了车沿,四下张望观察。

    一边问那赶骡车的大叔:“这田里都种的什么?”

    看这姐弟俩也不像是会下地干活的样子,问出这种话来也不足为奇。

    大叔笑呵呵地说:“多是黍子、春粟和春小麦,空置的地过段时间会种玉蜀黍。”

    唐宛点了点头。

    黍子是高粱,春粟则是小米,在南方可以种春秋两茬,北境却不太行,入秋之后气温很快就会降下来,种什么也不成了,玉蜀黍则是玉米。

    唐宛一路跟大叔打听农事,东一句西一句的,听得细致,路也不觉得远了。不知不觉离开了军田地界,再外围才是各军户自家的私田,每家地有界石为标记,界石边插了木牌写着所属军户的姓氏。

    私田的耕种进度明显落后于军田,不少是才刚犁开的荒地,翻出来的新土还带着潮气,有人正在挑着肥桶施肥,有人弯腰点种子,更多的则是扶着犁头赶着牛,一行行往前翻。

    唐宛其实对这个生她养她的时代了解没有多深,但此刻重新了解也来得及,便仔细留心观察,发现那牛拖着的似乎是木犁,速度不快,翻的地也不深。

    她不禁再次怀念现代的便利。

    当初她租那农家小院的时候,也开了一片地来种菜。不过功夫更多花在种植上,开荒的时候为了方便直接叫了辆挖掘机,一两个小时就把院子后面的荒地给整齐了,也就是捡石头花了些时间,之后又买了一台小型的耕地机,她一个女生亲自动手,只一两天的时间就把那块地收拾得整齐又漂亮。

    如今却是什么都得人力来做,想想就很头大。

    不过唐宛观察下来,这边耕种方式虽然比较原始,费时费力,原本的土质倒是很好。北境大片的军田都是开荒得来的,原本此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地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腐殖土,即便被开垦多年,被保养得当的土壤依然黑里带着灰,抓一把松软透气,这种土不管种什么应该都会很好,多少算是个安慰。

    如此又走了一阵子,大叔便不大认得路了,一路打听着,往唐家的土地方位赶去。

    越往前走,他们能越发感觉到,四周人烟稀少,佃户也变得稀稀落落。唐宛注意到前方不远处似乎有几栋房舍,其中有一栋约莫四五层楼高的建筑格外显眼。

    “那是什么?”唐宛问赶骡车的大叔。

    大叔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道:“那是营堡的瞭望台,如果北狄人来犯,他们会点起狼烟示警,附近的营兵便会赶来支援。”

    北狄人来犯?

    唐宛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难怪祖父从来不让姐弟俩来地里,原来自家的土地距离前线竟然这么近。

    她下意识地想着,是不是得想个办法搬离此处,带着睦哥儿去往更安全的地方安家?

    可一转念就知道这个想法并不现实。

    唐家是军户,没有得到允许绝对不可擅离此地,否则便算作逃兵,轻则革除军籍,重则问罪处斩。即便她能设法顺利脱身,古代户籍管理严格,到别处能否顺利落脚也是一大难题。

    另外,唐宛看着四周的土地垂下眼眸。

    军户的福利其实很不错,三十亩良田在这个时代不是随便谁都能拥有的,况且祖父是老军吏,一辈子都守在北境,父亲更是为国捐躯,一家子守家卫国的好名声,总不能因为自己而败坏了。

    换个角度想想,既然其他军户能在此处安家立身,没道理单她不行,如此想着,心里便安定了许多。

    赶车的大叔见她迟迟不出声,以为她被吓着了,便安慰道:“娘子别怕,这几年大将军戍边,给了北狄人不少教训,他们等闲不敢来犯的,放心吧。”

    大将军吗?唐宛隐约记得祖父曾提到过,这似乎是个格外英武强势的人物。

    闻言稍感宽心,点了点头。

    等终于抵达目的地的时候,看到的情况却让他们有点惊讶。

    “这是咱家的地?”唐宛有些迟疑。

    “……应该是。”唐睦眉头则拧了起来。

    同样的土地,隔着不过几步,别人家的土黑黝黝被仔细翻耕了一遍,不难看出去年的草木灰痕迹,湿土看着就很肥沃。

    而唐家这块,却像是根本没人管的荒地。

    田里荒草丛生,去年留下的枯茬还在,根本看不出新翻过的痕迹。若说今年还没下种也罢,单看这土的模样,去岁秋后也没做过一点养护。

    北境冬天苦寒并不耕种,但秋收后也得焚茬烧草灰、填埋秸秆,让地透气松软,好留住地力。哪能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管,一路走来,只这片土地板结发白,看着竟比荒地还不如。

    唐宛蹲下身,抓了把土置于手心,又跟旁边地里的比了比,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这吴家兄弟,何止是不上心,这是把她们家当猴耍呢!

    大叔赶着骡子调转车头,姐弟俩往最近的村落行去。

    怀戎县城外,营堡范围以内有不少村落。多年的战乱、灾荒,使得不少百姓背井离乡。

    北境虽然严寒,却也有不少人流落到此地。

    饮马河村就是有几十户流民建起来的村落,以村东头流经的饮马河为名,吴家兄弟就住在那里。

    姐弟俩本打算去吴家质问,还没走出多远,唐睦忽然扯了扯唐宛的衣袖,指着一个方向让她看。

    唐宛顺着他手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