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5/15页)

苦香气,暗红色的朱纹依稀能看出来它本来的颜色,樟木的价格比榆木高许多,这是家里最好的一只箱子,她娘喻娟芳专门腾空了给她用了。

    宿舍里的其他女生都在收拾东西,棠棠六岁上学还算早的,班里有不少女生都是七八岁、快九岁才上学,所以宿舍里的女生也比她大不少,比起棠棠的简洁,其他女同学木箱子里的东西显然要多上许多,洗发精、面霜、头油都有,女生们到了一个鲜花般的年纪,对打扮上也更上心了许多。

    “哎,你们都是哪个公社的啊?”

    “红旗公社的。”

    “那你是在红旗公社中学念的初中咯?”

    “对。”

    有人主动开口说了话,宿舍的几个女生很快便熟识了。

    棠棠他们初中时期就开始上灶,对住校生活早就很熟悉了。

    不过红旗公社离家里近,就十多里地,平时要是有什么事跑一趟就能回到家了,但在县中学可不行,从原林县到榆槐村有四十七八公里呢。

    总体来说,适应状况良好。

    一个班里差不多有五十多个学生,主要由城里干部们的子女还有各个公社的农民子弟组成,基本上呈现出两种泾渭不同的流派。

    干部子女们明显家境优渥,穿一身很体面的学生制服,有些阔气的手腕上还戴着一块明亮亮的手表,那场面一下就撑起来了。

    而农村子弟们明显刚来不太适应,比较局促,尽管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新做的,但相对干部子弟来说有种过时感,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体力劳动的痕迹,不会大声说话,也不会轻易站到人群中去。

    跟棠棠他们一块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其余几个同学,除了棠棠、苏觉胜、苏子田还有孙想蓉还在继续念高中外,剩下的陈满金和王大云都没有继续念书了。

    棠棠还是继续跟孙想蓉当同桌,上初中之后,孙想蓉就开始抽条,她现在个头几乎是女生里最高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纤细,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穿一件红色的花衣裳,她看了眼前边,小声对棠棠说道,“周日下午有半天假期,咱们去百货公司买点女生用品吧。”

    “好啊。”棠棠想了下,她的牙膏也快用完了。

    走过两条街就是百货公司了,大概七八百米的样子,周日下午百货公司里的人不少,最受女生欢迎的是城里新到的雪花膏、指甲油还有香粉,孙想蓉刚踏进百货公司的门,就迫不及待地凑到柜台上去了。

    棠棠向来不爱涂脂抹粉,而且那城里来的指甲油,一小瓶就要一块多,在生产队上工,一天就挣二角四分钱,她舍不得花这个钱。

    棠棠买了一支牙膏,磨砂纸包装印着墨绿色管体,价签压在玻璃下,一角五分一支,她从包着钱的手帕里数出硬币,看孙想蓉那边还在挑着香粉,便打算在这个门市部里再转转。

    门市部左边的货架上,有一摞机制布鞋,鞋底的针脚整齐细密,一圈又一圈,有黄色鞋面的,蓝色鞋面的,最多的是黑色。

    “布鞋……”不知怎么的,棠棠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周舒年坐火车离开时孤单一人的背影。

    也不知道舒年哥哥在宛丘怎么样了。

    ……

    周舒年插队的这个生产队叫河沟子生产大队,跟他一块在生产队插队的有十几个人,组成的“知青集体户”,生产队仓库改造的土坯房里摆着几张木板床,上边铺着知青们从家里带来的旧棉絮,行李就堆在墙角,十多名男知青挤在同一间房内,五名女知青的住处就在隔壁,与他们仅有一墙之隔,在这种环境下,私人空间这四个字对于所有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

    宛丘的夏天很闷热,七月份有半个多月是逼近四十度的,像进了蒸笼似的,木板床的旧棉絮被焐得发酸,草席上全是汗渍印子,霉斑顺着墙根往上爬,十多个光膀子的男知青横七竖八躺在木板床上,竹扇拍蚊子的声音跟蝉鸣搅在一起,热得根本睡不着。

    夏天的时候,他们还得收起两张木板床,腾出一部分空间来让村民存放粮食。

    至于吃饭方面,知青在生产队按工分分配口粮,集体户这边垒了柴火灶,有简单的锅具,知青们轮流值日做饭,主食一般都是窝头、杂粮馍馍或者杂粮粥,菜就是白水煮白菜、白水煮萝卜,要么就是白水煮土豆,连盐都舍不得多放一点,更别说往菜里放油了。

    周舒年从一九七二年九月份到宛丘插队,他已经在宛丘待了两年多,知青点的环境真的是太差了,也实在是磨练人的意志。

    周舒年打了饭,照例是水煮土豆菜和三个高粱馍馍,回到宿舍后发现枕头边上有一封信,大概是同伴去公社上取信顺便给他取回来的,是他昔日的同窗战友苏觉生从部队寄过来的。

    他们通信的次数不多,他在宛丘插队,苏觉生在南城当兵,这一封信从宛丘寄到南城起码要一个多月,回信就得等到三个月以后了,加上日子枯燥乏味,也没什么好写信的,慢慢通信次数就少了。

    周舒年不忙着吃饭,他先拆开了苏觉生的信。

    “舒年同志:

    见字如面!我已经从你的来信中得知你被推荐到首都机械厂工作的好消息,真挚地替你感到高兴!虽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一件顶光荣的事,可光荣归光荣,但我心里头也明镜似的:像你这样会英俄两门外语,能把物理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会画机械草图,还自学高等数学的人,志向绝不在田埂上,如今你能进首都机械厂拧机床,可算没让那些被翻烂的课本白遭罪!

    部队最近在搞“技术革新比武”,我报名参加了军械修理组,天天跟各种机械军备打交道,满手油污倒让我想起你信中说的“生产队猪圈的干草味”,昨天拆修一台旧车床,我照着你以前画的机械草图琢磨了半夜,嘿,还真让我找出了其中的门道——果然,咱哥俩就算隔着几百里地,这脑子也能往一块儿使。

    你在信中提到你的推荐材料里写了你被评为“救火英雄”的事迹,虽然一笔带过,但我也能想象到其中的凶险,我想说,年轻人有时候还是不要太狂妄了,还是要注意安全。

    想必你收到信时,不日就要启程北上了,祝你一路顺风,等你在厂里站稳了脚跟,盼你来信细说厂里的新鲜事儿,咱隔着信纸,也比比谁在各自的“战线”上干得更漂亮!

    对了,我家弟弟妹妹已经上了高中,小妹棠棠最近总向我打听你的状况,想知道你在宛丘过得是否安好,你能否给她捎去一份信,让她大概了解一下你的近况?

    此致

    革命敬礼!

    苏觉生

    1974年10月于南城某部队”

    河沟子生产大队的后边有一片很大的原始森林,这片森林是国家宝贵的森林资源,甚至安排了护林员专门负责巡山,三个月前,今年入夏后三个月没下雨,天气燥热,周舒年实在是睡不着,就从宿舍里走出来外边纳凉,正好看见了远处的一片火光冲天。

    周舒年急迫地喊醒附近的村民后,组织大伙用扁担挑来湿棉被扑打火头,用树枝在火场边缘划出隔离带,除此之外,还冒着危险冲入山里救出了两个护林员,等到救火队赶到时,他已经带领村民们顺利的控制住了火情。

    为了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