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6/15页)
人,周舒年手臂被火星燎出一串水泡,林业局估算过,那场火要是烧进核心区,得损失上千立方米木材,周舒年划的隔离带正好挡住了火头,当地县革委会专门发了嘉奖令,还上了报纸。
正好赶上首都机械厂招工的指标,机械厂特意留了一个名额给救火英雄。
周舒年看完苏觉生的信,脸上难得浮现了一抹轻松的神色。
听苏觉生提起棠棠,他脑海中浮现了一个穿鹅黄色衣衫,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的身影,她看向人时,眼睛里总是带着亮闪闪的笑意。
一晃也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周舒年跟棠棠一直没什么联系,难为这个小丫头还记得他。
他从提包里翻出纸笔,身体坐在一张简陋的桌子前,开始给棠棠写信。
写完信,他把信纸仔细折叠齐整,塞进信封里,打算等明天出发去首都时再寄给棠棠。
做完这一切,周舒年才想起来自己打回来的饭菜,含糊吃完了一碗土豆菜和三个高粱馍馍,他开始收拾要带去首都的行李。
被褥床单、脸盆、胶鞋这些东西他都不打算带了,留给自己的知青同伴,周舒年只收拾了两套换洗衣物,还有几本常看的书。
在收拾东西时,他发现了箱底有一双用黄纸包着的黑色布鞋,上面的针脚七歪八扭,边缘处也没裁圆整,这是他当初从原林县离开时,棠棠做了送给他的。
周舒年怔愣了片刻,喉咙滚了滚,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把这双布鞋给收拾进了提包里一并带走。
54
第54章
◎结束知青生活(修)◎
他和集散户的同伴挨个道了别,虽然其他人心里都很羡慕,但还是尽量展现出了积极的情绪欢送了又一位离开知青点的同伴。
周舒年这下算是摆脱插队的苦日子了,至于他们,还不知道要在这个地方苦熬多久。
他跨上拖拉机斗,拖拉机突突响起来,风卷着尘土掠过脸颊,到公社时,周舒年找了个信筒,把那封写好的信给贴上邮票寄了出去。
先从河沟子大队坐拖拉机到县里,然后搭乘公共汽车到宛丘市,就能坐上前往首都的火车了,宛丘市火车站的月台像口沸腾的大锅,扛着扁担的、背着铺盖的、牵着孩子的人挤得脚不沾地,周舒年攥着油乎乎的车票往检票口的方向挤,黄色的大提包被身后人拽得变了形。
过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挤上了车,车厢里非常拥挤,毫无空隙,硬座车厢的玻璃窗糊着灰,车厢里很闷热,一股酸臭怪味窜入鼻尖,差点让人连早饭都给呕出来。
周舒年按着车票上的座位号找到了靠窗的位置,疲惫地闭上眼睛休息。
从宛丘到首都,途径四座城市,预计耗时一天一夜。
好一会,火车开动起来,外面的风灌进了车厢里,驱散了车厢内的怪味,外面的景色跃入眼底,被绿色的田埂划成一块块的稻田,很有江南水乡的意境,周舒年喝了口水缓缓嗓子,想把水壶塞回去的时候,在提包右侧挂兜掏出了一个红色的平安结。
他脑海中回忆了一下,这个平安结是他离开原林县时,苏觉生的小妹棠棠编了送给他的,这个平安结编得很精巧用心,线绳在交汇处打了个细密的万字结,四个角延伸出的穗子长短一致,他把这个平安结攥在掌心,一丝难以言说的温情涌上心头。
周舒年是第一次到首都,这里有别于其他地方,阳光有些晃眼,朱红色的城墙,阳光透过菱形玻璃洒在柏油路上,自行车流如黑色的河,副食店前排着长队,橱窗里的点心雪白,广播里播着热闹的《东方红》的旋律。
但他没有过多停留,而是选择直接去了首都机械厂报道。
到厂后,周舒年先到人事部门提交了提前准备好的各项资料。
那女办事员看到上边的名字,又打量了几眼他,“你就是那个救火英雄吧?”
周舒年不太习惯这个称呼。
那女办事员忍不住笑,“你别紧张,你的事迹在我们厂子都传遍了,年轻人勇气可嘉嘛。”
提交完资料后,紧接着就是填写职工登记表之类的各种表格,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与新职工谈话,体格复查。
走完首都机械厂的入职流程,周舒年顺利成为了机械厂的一名学徒工。
……
周舒年在首都机械厂当学徒工已经有半年时间,这半年内,他主要是跟着师傅打杂,给机床加油、擦设备,学用锉刀磨零件、搬运毛坯件、记生产台账以及参加车间学习。
这天傍晚,首都机械厂有一批进口设备需要卸货,这种大型设备从厂区门口搬进车间是个力气活,但愿意留下来卸货的工人不少,加班卸货每小时有3毛钱的加班费。
周舒年也跟着带他的老师傅一块过来了。
“不是说了七点钟到货吗,怎么现在七点三十了还看不见车影……”那工人发着牢骚,顺便拍死了一只停在手臂上吸血的蚊子。
“怎么还看不见货啊,这也太磨蹭了。”他们有些不满,加班费计时是从开始卸货算的,货没到,他们在这里等着也不算时间。
在众人的牢骚中,一辆运货的大货车朝着厂房门口的方向驶了过来,等到货车停好,主管才走了过来,指挥他们开始卸货。
主管提高嗓门,“大伙儿注意了,车头那批是精密家伙,装卸别毛手毛脚;中部货物防震要求较高,底下垫块破棉絮;车尾那批带电线,注意避免潮湿接触,所有货物按区域分类码放,确保品类与位置对应,不得混淆,搬的时候要稳抬稳放,注意不能倾斜磕碰,都清楚了吗?”
“清楚了!”
参与卸货的二十几个工人,简单做了下分工后,就开始把这一批进口设备从大门的方向给搬进车间。
正在这时,办事员跑过来叫住了往里搬设备的工人,“等等,这些设备现在还不能往里搬!主管,昨儿画的定位线让暴雨给冲花了,我刚才拿墨斗复勘时发现镗床地脚孔跟图纸差了三公分,要是这会儿搬进去,再想调整设备的位置就很麻烦了。”
车间位置本来就狭窄,先不说这么多设备搬进去了没办法移动调整,而且镗床这类精密设备每移动十厘米,就有可能导致底座导轨与地面摩擦产生划痕,这会影响后续加工的精度,更别说地脚螺栓孔与预埋螺栓错位,强行撬动可能崩裂设备底座。
前几年,首都的一个机床厂就因为定位误差,三次挪动机床,最终导致工作台导轨扭曲,精度彻底报废。
主管恼怒地皱紧了眉头,“这么严重的问题,你为什么现在才说?”
“这……”办事员低垂下了脑袋,这确实是他的工作失误。
“咱们厂的技术员呢?”
“厂里的技术员都去三厂那边技术支援抢修了,从三厂回来,单车程最少也要四个小时。”
主管看了眼车间前边的空地,“那把货直接卸下来放到那片空地上,让工人先回去,等明天技术员回来了再安装,这样成不?”
主管这话一出,现场纷纷响起了工人反对的声音。
“主管,这我们等了这么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