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60-170(第9/17页)
算了一点,靠山村也是一点一点在寻家禽货源,若让他们凑足千只再送,先是饲料钱是不小一笔数目。二来眼下天寒地冻的,养活禽还得搭暖棚、烧炭炉,日夜安排人看顾着。远超血旺能赚到的那点儿钱了。可你想想看,千只家禽的血旺,总不能全就自己村里留着吃吧,可惜了。你可有合适安排?”
斐熙一听便懂,“这不难,眼下可有确定的血旺斤数?”
符秀才立刻翻开昨天的记录,一边盘算一边说着:“每隔三日靠山村送禽一次,每次预估能制血旺一百三、四十斤。”
斐熙又问:“羽毛呢?可要卖?”
苏榛摇了摇头:“这次不卖,我们收着做东西用。”
斐熙:“成,那就只说血旺。眼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拉去城中的酒楼,收购价倒是不高,眼下这季价顶多十五文一斤。二是跟草市的肉贩子、屠户家谈谈,把血旺给他们,不要现银,直接拿鲜肉换。两斤血旺换一斤鲜猪肉的话,能得肉六、七十斤吧。这两种渠道我都有现成的,就看苏娘子属意哪个。但相对而言,卖给酒楼是能多赚个百八十文的。”
符秀才想了想,“百八十文也不错,起码把驴车的脚程钱能省出来。”
斐熙也是这么个意思,但苏榛沉默了会儿,却摇了摇头:“两种都去谈,但这次以屠户为主。”
斐熙:“苏娘子可是嫌弃酒楼给的少?要不我再去多问几家,兴许——”
苏榛轻声打断:“多些、少些,以眼前的血旺产量来看、不过是得了二两还是得了三两的差距,不必看重这些。我之所以先考虑第二个方案,一是因为屠户本就有宰杀跟清理的技术跟法子了,若嘉年华期间靠山村的人不做了、屠户立刻能顶上。再者说了,别看这草市买卖规模小,可屠户经验老到、人脉也广。食材打哪儿来的也都清楚。白水村搭伙干,买东西的路子也能拓得更宽,甚至于卖野味儿也多了条了渠道。当然,酒楼往后也要谈,只不过这次时间太紧张,先做最紧迫的规划。”
斐熙跟符秀才都是机灵的,一听苏榛说完就也领悟到更深一层。
也对,眼下家禽的采购全依仗靠山村,万一有什么变动、人家不做了,整个嘉年华的买卖立刻像瘸了条腿似的。
还是苏娘子考虑周到、眼光长远。
总之,三人整整讨论了一个下午,斐熙毕竟是金牌牙侩,从他的视角又给出不少对于苏榛来说极其重要的数据参考。
比如每种食材进多少量、去哪里有更好更便宜的、还根据东市的年岁市集预估嘉年华的人流量。
甚至在摊位布置方面,比如连布幔和灯笼成本竟也帮着减了不少,因他竟有买二手布料的地儿。
人脉这块自不必说了,斐熙明儿就回城,扩大客源以及原料供应去。
而他为苏榛解决的第二大问题、甚至这问题是苏榛自己都没有考虑过的:让白水村美食组,趁着嘉年华的大好机会、加入白川府食饭行。
第166章
所谓”食饭行“,是类似于现代的“餐饮协会”之类的民间行会组织。
苏榛原主记忆里并不知这个概念,而萧容也只是听过、不熟悉。
斐熙就简单给二人介绍了一番,虽说嘉年华里所有的摊主会由兴盛湖统一去“团行”登记,就相当于统一办了个摆摊许可证,但白水村毕竟不同于其它零散摊贩。
先就是白水村摊位多、统一规置,这就相当于是嘉年华里的大买卖了。
为了确保不被眼红的人搅和,最好还是单独提前入个行会。好处是一旦在嘉年华上成功了,可以通过食饭行争取到其它正规市场、繁华地段摆摊的机会。
苏榛心念一动,“就是说,位置不止局限于东市或草市?”
斐熙点点头:“正是如此。而且食饭行里可不止有摊主或是酒楼,还会有不少的行商、坐贾,以及跟我一样的牙人。行首会组织成员定期集议,互通有无。打个比方,往后您再需要买牛乳,那可就不止我一个人能帮您了。在行会里招呼一声,兴许明儿就给您运家里来。并且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在嘉年华上若因吃食问题有了纠纷,说难听些,比如有人见您家赚了银子眼红了,想栽赃或是想闹事,那得罪的可就不单单是您家或者白水村,凡事会有行会出面去谈。”
萧容跟苏榛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萧容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这倒是可行的。但却不知这食饭行是怎么加入的?定也是要缴纳银两的吧?”
斐熙:“若是一般想加入,至少这摊子得开张了三个月以上,还得再找城里大户人家或大牙行做保。但若您家要入,就包在我身上,无论是文书还是跑腿儿,我都熟。保管您家在嘉年华开幕之前拿到书契。至于费用,每三月为一期,依正月、四月、七月、十月之期纳费。我寻思着如果白水村不租门面,就只摆摊儿,不超过十摊位的话,一共顶多交个二两、三两足矣。”
这钱数若是没有嘉年华这么大排场,苏榛是觉得有些贵的。但一来进了行会可以拿第一手货源,随便买点儿什么也比在外头零买的便宜;二来嘉年华上虽说有安保坐镇,有项大哥跟柳嫣的维护,但在嘉年华之外呢?白水村做了整整十辆拖挂房车,不可能就只在兴盛湖摆这十五天的。
反正早晚要加入行会,那不如早加早好。
苏榛最后又征询了萧容的意见,最后把这事儿也交给斐熙代办,叮嘱他只要会费不超过五两,他有权立办。
斐熙一一应下。
也因他只在白水村住一晚,叶氏想着他大老远来一趟、又那么懂礼数,就让苏榛把项把头给的柔鱼、或者石首鱼做了,让他也尝尝鲜。
可毕竟在萧家*吃“工作餐”晚食的人太多了,饭菜实在没办法给每个人都准备得那么全乎。所以就专门给斐熙安排了宵夜,好让他能痛痛快快地吃个小灶。
斐熙年纪虽轻但“工龄”长,且全家都在盛府各有差事、也都做到了一定职位,所以银钱上并不缺、甚至可以说比一般“公务员家庭”还宽裕,好东西也是吃过不少的。
但他早听贮木场下来的伐工跟车夫们提过,说苏娘子有秘方调料,又香又麻的,味道甚是诱人。
今儿见苏娘子为人和善且大方爽快,他便也壮着胆子求尝美味。
其实不用他求尝,苏榛本来就想多做几样、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但你得牢牢记下味道,回到城里给客商推广的时候才能言之有物。”
斐熙忙应下,并包揽了宵夜打杂的事儿。
苏榛也没跟他客气,指使他指使得也很溜,毕竟鬼来了萧家都得推磨、盛重云来了都得蹲盆儿旁拔鸭毛。
宵夜有四样,一是烤柔鱼、二是白砍兔、三是牛油串串儿、四是红糖凉虾。
样式虽说不少,但除了烤柔鱼之外,其它的三样、冰屋里本就预制了半成品留着去嘉年华卖的,所以耗时不多。
苏榛先清理柔鱼,也就是现代的鱿鱼。
柔鱼是活冻的,下午已经解了冻。苏榛跟叶氏各拿一条搁在干净的案板上,用薄刃小刀划开、掏出内脏分离墨囊。
这步简单,没一会儿五条就清完了。紧接着反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