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皇太女》 30-40(第9/19页)

下的碎发别到耳后,“不过我们得快点。”

    “怎么?”

    景昭指尖卷着那缕碎发,神情有些凝重:“你说王七死了,闹出这么大的事,对沈氏来说,问题也很大吧。”

    “那是自然。”

    “要想一了百了,最快的办法应该是剪除掉传说中桃花别业里那些女人吧。”

    裴令之眸光一颤,紧接着迅速镇定下来:“应该不会。”

    他给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答案:“我的内应表示,那里养着很多女人,这么多人要杀容易,尸体怎么处置?只能放火烧。”

    ——舒县的这个时候,一旦放火,十有八九要引燃林木,到时候火势控制不住,麻烦就大了。

    裴令之总结:“他们没这个胆子。”

    “又不用他们扑火。”

    裴令之说:“可是山下别院众多,尽是名门产业。如果牵连进去,多少家要找他们算账?”

    景昭立刻被说服了。

    裴令之说:“我已经命侍从轮流入山,盯着桃花别业动向,想来不会有问题。不过你的担心很有必要,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他在景昭耳畔低声说了句话,而后道:“行么?”

    景昭点头:“可以。”

    裴令之站起身来:“那就走吧,事不宜迟。”

    第36章 狐妖(十三) 裴令之转头看她,帷帽下……

    积素行走在舒县城外的山野间。

    和舒县东边以及北边的富贵不同, 这里没有秀媚的溪水湖泊,没有世家别院的斗拱飞檐。翠绿葱茏的草野间,数个小村庄散布开来。

    积素走进了其中一个村庄。

    他今天没有跟在裴令之身旁, 穿着褐布衣裳, 袖子和裤脚卷起,手上脸上灰扑扑的,尽可能使自己不那么起眼。

    天色正好,村庄里没有青壮年,各家矮小的房屋院墙间, 只有些老弱妇孺三三两两坐在屋檐下, 或是挑着水桶走过。

    当积素出现在村道上的时候,目光所及之处,数个村民同时看来。

    积素被盯得头皮发麻。

    如果在江宁, 那里是裴氏多年积淀之地, 裴令之从不缺人手,随便一个吩咐便有心腹妥善安排,自然不需要身边近侍亲自出面来做这些事。但此刻在舒县, 虽然仰泽园中的侍从都听裴令之吩咐,但那毕竟是杨家家仆,裴令之不愿使用他们来查些隐秘的事。

    所以积素只能亲自上阵。

    他自以为掩饰颇为得当,但他忘记了,作为世家近侍,他的待遇有时比普通富人家的郎君还要好些, 谈吐长相举止都很不同。即使穿上找来的普通布衣, 用灰粉遮盖住面孔手臂,但只看他的高挑身量,和整日忍饥挨饿的寻常村民便格格不入, 十分惹眼。

    他来到一处院墙间,对着檐下神色警惕的老妇有礼问道:“婆婆,你认识刘琼珠吗?”

    那老妇人往后缩了缩,看着他,哇啦哇啦说出一串话。

    积素笑容一僵:“什么?”.

    “李说滴是刘大丫头啊!”

    一名矮瘦中年背着手,操着一口难辨的方言:“你说琼珠,我们不知道是谁,说刘大丫头不就行辽?”

    积素说:“是是是,我想问问,刘……刘大丫头在家吗?”

    “你问这个干什么?”

    积素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立刻搬出准备好的词:“哦,我是织红坊的人——织红坊听过吗,就是整个舒县最好的布庄。我们准备做绣花生意,高价挖绣娘,打听到刘琼珠过去是城里锦绣阁的绣娘,去年不干了,想看看她愿不愿意到织红坊去做——我们可比锦绣阁大方的多,绝不会亏待。”

    “那你来晚辽。”

    积素假装不明所以,问:“她成婚生子,所以不干绣娘了?可别犯糊涂,做绣娘虽然费力,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不用下地干活,挣的银子还多。”

    “刘大丫头没了。”

    积素做出大惊失色的表情:“啊?”

    “她去年割了手腕死了,家里就一个瞎眼老娘,闺女没了一直疯疯癫癫的,全靠东家一口西家一口给她饭吃,经常一跑几天找不着人,今年上半年自己跑出去,掉水里淹死,又给人捞起来放到城东头大路上扔下了,要不是县里的官叫我们村长认尸体,我们还不知道这回事——造孽呀!”

    矮瘦村民连连跺脚:“你说说这事,你说说,刘大丫头多孝顺一个孩子,这娘俩命真是苦!”

    积素恰到好处地瞪大眼睛:“有这种事!”

    与此同时,他脑海中迅速浮现出案卷上冰冷的墨迹——死者刘老娘,系落水身亡,一女刘琼珠已故,今令原籍领取尸骨下葬。

    刘琼珠,二十一岁,曾为锦绣阁绣娘,建元九年九月初十,刘琼珠忽然离开锦绣阁回到家中,一个月后割腕身亡。

    出奇的是,刘琼珠回家时,和锦绣阁签订的合约还未到期,按理来说属于违约,但锦绣阁并未追责索赔,反而只当没有刘琼珠这个人。

    这非常古怪,就像‘落水身亡’的刘老娘尸体,莫名其妙出现在城外官道上一样古怪。

    “那刘琼珠为什么自杀啊?”积素问。

    矮瘦村民看了他一眼,语气生硬:“不知道。”

    最后一角拼图完全合上,积素无声瞪大了眼睛.

    “李大夫。”矮瘦村民一路小跑,吭哧吭哧跑进村庄正中一间小院。

    院墙很矮,院子不小,地面上铺满了各色晾晒的药材,为数不多可供落脚的空地上,几个村民挨挨挤挤坐在那里,屋子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嚎啕声。

    这间小院算是村里位置最好的地方了。

    建元五年,村里来了一对姓李的游医父女,就是李大夫父女二人。他们在这里扎下根,上山采药炮制药材卖给城里药坊,给临近村子的村民看病几乎不收钱,有时还倒贴一点药材。

    正因如此,李大夫父女二人几乎迅速被村里人接受,威望极高。就连原本心存怨怼的刘村长,在李大夫妙手回春救了他家三代单传的小孙子之后,也调转态度,带头组织村民为李大夫父女修葺了小院的院墙。

    “药苦,孩子受不了。”李大夫说,“妙妙,还有糖吗?”

    “有!”少女响亮地应了一声,“最后一块。”

    孩子母亲连忙推拒,满脸不安:“别别别,这是好东西……”

    叫做妙妙的少女从腰间解下荷包,取出油纸包着的最后一块糖,硬塞进了孩子嘴里:“不值钱,货郎那里买的便宜糖块,再多也没有了,给孩子吃口甜的。”

    李大夫背着手,慢吞吞说:“周妹子,明天叫你们家大贵过来帮着晒药。”

    孩子母亲脸上的不安顿时少了很多,感激地看着李大夫:“应该的,俺娘俩的命都是您救的,偏了您多少药材糖块,把大贵压在这里给您当长工也是应该的,明天一早我就叫他过来。”

    “李大夫!”矮瘦村民狂奔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