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70-380(第15/21页)
德亨早出晚归的,雍正帝想找他,都得提前预约,这让雍正帝小小的不爽。
年羹尧御前奏对,见雍正帝情绪不高涨,就问了一句,欲为君分忧。
年羹尧是被雍正帝特召回京,参加康熙帝葬礼的。
按说,康熙帝梓宫入陵后,他就要回四川继续做他的川陕总督总督去了,但自梓宫入陵途中,就频频出意外,乃至于最后出了佟府案。
总理事务大臣隆科多折戟,剩下的总理大臣允祥、允禩、马奇,竟只有一个允祥可用,雍正帝就将年羹尧留京,另点四川总督和陕西总督赴任。
听到年羹尧询问,雍正帝郁郁道:“也不知道定王这些天在忙些什么,朕要见他都难,亮工可知晓?”
年羹尧气息一窒,他还真知道。
要是早知皇帝是因为定亲王郁郁,他就不上赶着开这个口了。
雍正帝一看年羹尧的面色,就道:“既然知晓,就跟朕说说,他这几天早出晚归的不着家,到底是在做什么。”
年羹尧非常想问一句,他都住宫里了,他每天在忙什么,您还不知道?
但这种类似于“监视”的话,年羹尧是不能明说的,所以,他道:“定王是在管理旗务,不免忙碌了些。”
雍正帝不信,道:“又不是头一次发禄米了,他手下自有一套章程,这次怎么要他亲自过问了?”
德亨如今是亲王,八月份,正是他领俸银禄米的时候。
年羹尧:“不是禄米,是赎买房舍。”
雍正帝正欲详加询问,允祥顶着满脑门的汗进来了。
雍正帝见他如此不顾形象,声音都低沉了几分,问道:“什么事情这样紧急?”
允祥道:“正白旗和正红旗在户部衙门口打起来了。”
雍正帝:
第 378 章
正白旗和正红旗, 是因为什么,在户部衙门门口,打起来了呢?
因为饷银成色有差, 米好坏有分。
有清一朝,造入俸册之内的世爵世职、官员等俸银、禄米,每年颁发两次,春季之二月, 秋季之八月,分别发放。
兵丁,有饷银、饷米。饷银,每月发给;饷米,也叫甲米,一年三次,分别是三月、八月、十一月,发放给各旗。
所以你就知道, 每年八月的北京城, 包括内外城以及周边整个郊区,会有多么的火热。
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府、一品、二品等官员这些府邸, 他们要领的银米数量大,银子直接去户部领,俸米则是派家下人直接去通州仓往京里拉。不管是户部还是通州仓,都不会在这些有爵有职人家上克扣。
大头,在底层的兵丁上。
每一个兵丁发的少,但基数大啊, 加起来, 那数量, 可就海了去了。
朝廷给兵丁发银、发米, 可不是和大户人家一样,一窝蜂的去户部、粮仓亲去领的。
而是由各旗往下,参领、佐领、骁骑校三人同去,和其他旗、本旗内的参领错开日子,将本参领的饷银和甲米一同领来,拉回各佐领家中,然后再分散给自己佐领内的兵丁。
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户部的银子成色是有差别的,正白旗的和正红旗的一起去户部领各自兵丁的饷银,户部银库官员,给正白旗的银成色要好过正红旗的,正红旗的自然不答应:
凭啥嘞,就因为你正白旗是上三旗,我正红旗是下五旗吗?你银库狗眼看人低,是不是看不上我正红旗,正白旗的就是个×,爷爷我一个打俩你信不信!
正白旗的不干了:说谁呢,说谁呢,爷爷削你你信不信!
好了,双方银子也不要,比一比到底是我一个打你俩,还是你来削我。
若只是银子成色问题,还不至于你死我活,关键在这之前,两旗还因为甲米之事,有过龃龉。
八旗甲米,以前叫漕米,因为是通过运河运到通州,然后再运到京城粮仓,等发俸米饷米的时候,就发放下去。
现在呢,甲米就包括漕米和海米,有漕运来的,有海运来的,这米的成色,多种多样。
种类有南洋米、东洋米、江米、白米、次白米、老米、梭米、粟米、黑豆、黄豆、麦。
这成色嘛,有好,有坏。
有可做种子的好米,自也有发霉的、蛀虫的、受潮的、陈年的、掺了砂石稗草的坏米,不一而足。
都是从一个仓里领米,你正白旗领的就是好米,我正红旗领的就是坏米,怎么地,你爷爷不配吃好米是吗?
两旗在粮仓那里闹过一回,等到了户部领饷银,又碰上了,户部官员跟粮仓官员做了一样的事情,就这么着,正红旗是再不能忍的,就打起来了。
但让人神奇的是,虽然正红旗骂骂咧咧,还动手打人,但他们并不怨怼正白旗,甚至不怪户部和粮仓官员,他们的怨气,是对着自家佐领和参领的。
两旗打架的时候,允祥就在户部,还是他出来做的调停,询问因由,正红旗兵丁十分没脸,不是因为他们挑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腰子不够硬,丢脸!
雍正帝,那是越听越不明白了。
倒是年羹尧,听了后,一寻思,大概就明白了。
年羹尧问道:“王爷所说的正白旗,是不是定王和瑞王手下的佐领?”
允祥点头,道:“亮工神算。”
年羹尧:“呵呵。”
雍正帝顿时黑了脸,道:“是他们两兄弟跋扈欺人吗?”
允祥叹道:“恰恰相反,是他们宽和对待他们手里的佐领,让其他旗的人,眼红嫉妒了。”
雍正帝:
年羹尧解释道:“每次领饷银甲米,定王和瑞王,作为旗主,定会亲自查看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回的银子和米成色,如果成色不好,也定然会亲自去户部查问。而其他旗,别说旗主,就是管理旗务的都统、副都统,他们都不会过问手下参领和佐领领银米好坏之事。”
“这一来二去,户部官员知道厉害,就不敢怠慢他们手下的佐领了。”
这就是为什么正红旗明明有理,却觉着憋屈,因为他们就跟后娘养的一样,顶头上不管不问,他们就算有冤屈,也没处诉苦去。
年羹尧:“这是两王勤于旗务之劳,其他旗的兵丁虽然艳羡,但并不嫉妒,真正让兵丁们眼红的,是两王分发银米的方式。”
允祥接着道:“寻常,兵丁们都是从佐领手里领银米,领的时候,佐领不免要克扣一些,有些不肖佐领,甚至以此来要挟兵丁,行不肖之事,兵丁苦不堪言。但德亨的佐领不是。”
雍正帝奇怪:“德亨的佐领有什么不同?”
德亨手上的佐领,都是先帝和他给的,他怎么不知道这些佐领有什么不同?
年羹尧:“定王的佐领,在领了银米之后,银子全部运去国公府,米全部运去国公府指定碓房,然后兵丁去国公府领自己应得的银子和粮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