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70-3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70-380(第16/21页)

、布票、油票。

    兵丁不经参领、佐领这一层克扣,拿到手里的银、票只多不少。银子成色不用说,都是顶顶好的,且银子在寻常兵丁手里用处不大,他们可以在国公府兑换成钱和票。

    兵丁拿着这些票,到指定铺子里去换粮米、布匹、食油,还能和其他旗分佐领的兵丁换铜钱、银子,补贴家用,这些兵丁的日子就好过了。”

    年羹尧加重语气,道:“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些嗜酒、好赌的兵丁,他们手里拿不到银米,就不会败坏了。这些有劣迹兵丁的银米,会由他们的妻子去国公府领这些钱和票,一次就领半月、一月的,分几次领完,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养活不了家小。”

    “以小见大,小家安定了,佐领内就安定了,八旗就安定了。”

    年羹尧说完,允祥看着雍正帝,略带小心的问道:“皇上不知道这些吗?”

    德亨可是你亲自养大的,他都是怎么管理手下佐领的,你不知道?

    雍正帝说不上来什么情绪,只道:“朕听说过这些票。”

    他只以为那是德亨收买人心用的。德亨从小就喜欢给他手底下的人发什么福利,今天一匹布,明天一罐子油,过年过节还发头花、腰带、碎布头这些,都是些小孩子玩意儿,他就从来没当回事。

    允祥:您这语焉不详的,真可疑啊。

    允祥给他找补道:“也就他回京这两年的事情,弘晖封了亲王之后,他得的正白旗佐领,也有样学样,跟着搞了起来,佐领内兵丁日子过的好赖且不谈,我看心都是齐的。”

    所以,您不知道也没什么,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不需要事事都跟大人汇报了。

    然而,雍正帝并没有被安慰到。

    这些以前都不显,是因为以前德亨只是国公爵,他手下就那几个佐领,还几乎全被他带去了黑龙江、福山、南洋这些地方,他是如何管理这些人的,别人当然不知道。

    他回京也只是封了个贝勒,手下佐领多了几个,他做这些没两次就封了亲王,手里佐领才算是真正多了。

    从他去年封亲王,到今年八月份,满打满算,这才是第二次领银米。

    然后,就出事儿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德亨的方法撬动了规则,激化了矛盾。

    咱们都是苦哈哈的过日子,你偏要这样那样,过上了好日子,你说我们心里平还是不平?

    十三就是看到了这一层,才特地将这一件小事,拿来给他说。

    雍正帝问年羹尧道:“你刚才说的,德亨近日在赎买房舍是怎么回事?”

    如果没有银米一事,年羹尧会粉饰一番,将德亨正在做的事情会糊弄过去。

    不是年羹尧不敢说德亨的事情,隆科多前科之鉴就在眼前,年羹尧对德亨的一切事情都是谨慎的。

    但现在,他忖度着雍正帝的神色,打算实话实说。

    年羹尧道:“定王手下有三个佐领,是安王府旧部,这三个佐领住的房舍,很有一部分入了内务府,定王就将这些房舍重新赎买回来。”

    雍正帝道:“这些,他手下人就能做,朕问的是,他亲自做的是什么。”

    在雍正帝面前很难说谎,因为他的心思超乎寻常的敏锐,尤其是在他已经心生疑窦的情况下。

    年羹尧:“定王在采买、调换东城房舍。”

    雍正帝:“做什么?”

    年羹尧:“不得而知。”

    允祥道:“臣弟知道一些,听说是要建小区,还有重新疏通地下排水渠道,将房舍都调换在一起,好施工。”

    雍正帝:

    “都统可有上报?”

    允祥:“他现在房舍都还没有调换完,自然没有知会都统。”

    雍正帝冷笑道:“是不是等那什么小区都建完了,都统都还不知道?”

    年羹尧&允祥:

    允祥道:“皇上若是有疑问,不如将他叫来问一问。”

    雍正帝:“他自己的旗务,我这个做皇帝的,想问也问不着?”

    啊这,这话,听着味儿怎么那么不对呢?

    而且,您的自称呢?您的矜持呢?您的无上尊贵呢?

    虽然但是,人家管理自己家的旗务,皇帝也确实是问不着。

    不过,从雍正元年起,旗主、领主领旗务的尾巴彻底结束了。

    因为,为了进一步削弱诸王手中的实权,雍正帝针对八旗、尤其是下五旗,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

    康熙帝朝时,为避免旗主做大,康熙帝给每旗设了都统、副都统,管理各旗分内的旗务,将诸王等旗主,从旗务中解脱出来,削弱他们对手下佐领的掌控。

    但政令嘛,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康熙帝很有耐心,他活的久,不存在人死政息的情况,所以,一年一年的,随着诸王死的死、残的残,都统逐渐掌控了各旗,所谓的旗主,慢慢分化成领主(德亨领了四个旗的佐领,不是旗主,而是领主),最后渐渐成了一个名号,实权几乎丧失于无。

    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像是德亨这样有手段的人,手下佐领就自发的靠上来:咱们听您的,不听那什么都统的。

    这样,德亨这个领主,真正的掌控了手下的佐领。

    现在,雍正帝重申这项政令:一切旗务,全归都统、副都统管。

    尸位素餐、畏惧旗主、领主的,撤职,换能做事的上去。

    重申政令是不够的。

    雍正帝还下旨,王公旗主、领主在本旗的护军营,撤出王公府邸,分散去守卫紫禁城外围和皇城,王公手中的亲军,分拨去上三旗行走。

    守卫王公府邸的官兵,从其所属佐领中,定额挑取,入府当差。

    亲王府定额200人、郡王府定额150人、贝勒府定额100人、贝子府定额80人、镇国公定额60人,辅国公定额40人,都有明确规定。

    其实,多数王公府邸对这两项政策是钝感的,因为养人是要出钱的,管理旗务是需要出力、动脑子的。

    这些王公早就被康熙帝收拾的服服帖帖了,不服帖的都被扬了,所以,那什么旗务啊、亲兵啊,本来他们就用不到啊,没了就没了吧。

    但像是允禵、允祺、允祐、衍潢、弘晖、德亨、弘昇这些手中有兵,也有能力养的起这些兵的王府来说,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尤其是德亨,他手下的兵,那是真正的兵勇,个个都是用时间、金钱打磨出来的。

    皇帝一句话,说没,就没有了。

    【作者有话说】

    [-收起]№29 网友:长安95% 评论:《[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打分:2 发表时间:2025-01-25 09:05:14  所评章节:218

    催更寄情

    清穿逸卷墨飘香,德亨年少绽锋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