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福运大公主: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110-120(第27/33页)

了吗?

    这也不是没有的事,当初皇帝不就为了戴梓建了个造办处吗?

    虽说戴梓如今的官职依旧不高,但是造办处直属皇帝,他任何事都是直接跟皇帝禀报的,就能经常面圣了。

    想想不少官员除了早朝,没有皇帝的召见,压根没有面见皇帝的机会,他们对戴梓是羡慕坏了。

    要是真有新部门,指不定也是直属皇帝的,不少人都观望了起来。

    可惜没等他们观望几天,就发现刑部尚书被御林军抓起来了。

    之后不止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也被押入大牢。

    这一下子,朝中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抓进大牢的人会是自己。

    好在皇帝抓了一圈后,暂时就停手了,朝堂又恢复了安静。

    只是过了一段时间,有消息灵通的大臣就得知有地方官被关押起来。

    整个府衙都被关了,皇帝另外派人过去接手,就是圈的那些补缺之人。

    一整个地方的官员都被连根拔起不说,连周边几个地方的官员也有被抓的。

    空缺的位子正正好,就是二十个。

    朝中大臣一时心里庆幸,皇帝这都数好人了,也就只惩罚这二十个。

    关押了这么多人,就不会再关其他人了。

    但是他们心里也害怕,皇帝是只来这么一轮,还是会有下一轮。

    一时朝中大臣瑟瑟发抖,想要打听又不敢明目张胆得来,只好偷偷去找人缘最好又是皇帝面前得宠的明珠来问了。

    明珠却是难得闭门不见客,只说是病了,不好见风。

    他不管真病还是假病,都阻挠了所有想打听消息的人。

    云岚得知后,还觉得明珠挺聪明的,知道这事沾不得,找了个借口把所有打听的人也都拒之门外。

    反正明珠说自己病了,难不成还有大臣冲进去看他是真病还是假病吗?

    不管如何,云岚看着皇帝风风火火把牵扯其中的人全都抓了,押入大牢盘问,看还有没漏网之鱼。

    只是云岚没料到,除了刑部尚书之外,工部尚书也会牵扯其中。

    六部就倒了两个尚书,叫皇帝心里十分不痛快。

    尤其刑部尚书和刑部侍郎都倒了,刑部如今是群龙无首,皇帝还得尽快定个新的刑部尚书,那就更不爽了。

    朝臣害怕完之后,发现六部也空出几个萝卜坑来,一时搓着手开始蠢蠢欲动。

    刑部尚书就算了,工部尚书可是个大肥差!

    如果说六部里头,油水最多的是谁,并不是户部,因为户部过手的流水,看着银钱多,全是属于皇帝和国库的。

    反而工部的油水才是最多的,这各地的工程,款项都巨大。

    这建造和修缮的材料、时长和人工等等,都有很大的变动空间。

    材料差一点,却报高价格。又或者只需要修缮一部分,却要求修缮全部。

    原本可以三个月完成的工程,延长到半年,每天的人工和消耗计算在内,都有赚头。

    这材料交给哪个商户,商户为了能抢到这份差事,愿意给更多的回扣和孝敬等等,全都进了工部那些人的口袋。

    云岚是在不明白,工部尚书领着那么大的肥差,怎么还掺和到瞒报蝗灾这事来了?

    她满脸疑惑去问皇帝,皇帝拿出另外一个密折来,递了过去。

    云岚打开一看,才明白工部尚书为何会掺和进来,因为被当地官员拿捏住了把柄。

    这把柄也很简单,就是当地有一座桥年久失修,报了工部来修缮。

    工部派人丈量过后,确实批了工程,还让人来修缮。

    只是这工程不大,又比较偏远,工部尚书捞的油水就有点多了。

    他估计以为天高皇帝远的,修缮差一点也不会有人发现。

    回头桥又坏了,工部再派人来修缮,又是一笔钱落入口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修得太好,经久不坏,反而不美,倒不如时不时要修一修,正好能审批更多的工程款项了。

    工部尚书哪里能料到,他这边剥了一层,落在底下官员又剥了一层,层层剥下去,最后真正到手的修缮款就所剩无几了。

    钱少也不能不办差,只能糊弄了,用最差的材料,简单修缮一番。

    没料才修好,就刚好碰上一场暴雨,桥就彻底塌了。

    当地官员在下游搜集到桥的材料,知道用的是熟土,而非生土,其它的就更差了。

    他们正愁此事帮忙瞒着的人不够多,于是借此写信给刑部尚书告知此事。

    刑部尚书一看,立刻把工部尚书拖下水,以此为威胁,让他帮忙遮掩一番。

    反正工部欺上瞒下的事做的多了,技巧纯熟,多一件也没什么。

    有了工部尚书帮忙,瞒住蝗灾的事就能滴水不漏了。

    果不其然,有工部尚书加入,这事居然瞒了几年,如今才被一个被抢劫之人无意中撞破了。

    只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下子不止工部尚书,工部上下都要被停职查办了。

    毕竟工部尚书做的事,工部其他人不可能完全不知情,钱大头在尚书的口袋,其他小的都给其余人瓜分了。

    工部的人被抓后,审问过,口供很快被送到御书房。

    云岚看过后,发现人不要脸果然无敌。竟然有工部的人说自己收了银钱,但是对工部尚书拿回扣和孝敬以及隐瞒蝗灾的事通通都不知情!

    她看着都无语了,难不成工部尚书大发善心,喜欢当散财童子,爱给属下隔三差五发钱了?

    属下就猛猛收下,什么都不问,只认为工部尚书是钱多了烧手,不送给别人就浑身难受吗?

    云岚:这人当其他人是傻子,还是在自欺欺人?

    皇帝看了之后也嗤笑道:“为了脱罪,他们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出口。”

    闻言,云岚深以为然,说道:“来历不明的钱这些人完全不问就能心安理得收下,他们平日也不知道在别处收了多少这样的银钱了。”

    皇帝也是这么觉得的,派人去他们家里搜了搜,还真搜出不少账本来。

    这些隐秘的账本,记下的当然不是表面上的收入,而是暗地里的灰色进项了。

    虽然皇帝知道如今官员的年俸不高,私底下会收下属的孝敬和其他回扣来补贴,却没想到他们如此胆大,收得这么多。

    这都不是一点点用来补贴,比年俸多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都有。

    他们还公然记账,生怕自己收得少了吗?

    云岚却认为,这些大臣记账未必是觉得少了,而是记下孝敬的人,没送的人立刻就能看出来。

    都说随大流送孝敬的人未必能记得住,但是上峰一定会记住从来不送的下属了。

    记住后要怎么做,上峰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