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30-40(第28/41页)



    裴长青适时恭维了舅伯的大方,能用合理价位买到木头就好。

    裴三叔高兴道:“我舅兄答应了,本来木材商给15两一根的大松木,他愿意13两给咱。

    我又说了豆腐的事儿他又给降到12两,另外一根杉木也是。

    那根大松木你起码可以锯三根房梁和两根檩木。

    他让你有空过去看看,给他个房子的尺寸,他早晚的就给你把木头锯了,争取早点送过来让你找木匠干活儿。

    至于钱吗,拉过来的时候你给一半,剩下的等过了年再说。”

    裴三叔觉得这个可操作,过了年如果二郎不凑手,他会帮着说和的。

    舅兄学了做豆腐的本事,若是开了豆腐坊赚钱,那还计较啥?

    再过年给也成的。

    裴长青挺满意的,毕竟那么大的松木可以锯五段,剩下的可以做椽子、锯板子做家具什么的。

    沈宁和裴母也高兴,直夸三叔舅兄厚道人。

    木头有着落,裴长青一块石头落地。

    还有那五根檩木好说,自己凑凑都差不多。

    傍晚时候裴大伯几个过来,听闻买到木头都很高兴,当然少不得又是一阵感慨贵。

    不过想想那树长了几十年,似乎又不贵,只是咱没钱罢了。

    裴四叔:“二郎,我家里有根榆木,得有四丈多长,正好当檩木,多的锯板子打家具。”

    大伯家也有根榆木,原本想把自家一根坏掉的檩木换掉,就是自己没那技术,找木匠瓦匠又太贵,没舍得,就先对付用,顶多就是容易漏雨,倒是不会塌房。

    自家人不急用钱就先赊账,先还完外人的再还自己的。

    很快另外几根也有了着落。

    高里正下午去监督秋收,傍晚就溜达回村跟有木头的几家说了。

    他做了二十年里正,对村里的人和事儿,谁家有什么家什儿那是门清的。

    他给裴长青寻摸到两根榆木两根香椿木。

    这种木头也根据粗细、长度算价格。

    四根木头又欠了三吊零着五百钱,不过木头也很大,裴长青觉得很划算。

    木头除了截房檩,还能做椽子、锯板子做家具等。

    尤其是香椿木,防腐防潮防虫,做饭橱、食盒是极好的。

    即便夏天饭菜放一夜都不会坏,大户人家都用这个,高里正家都有。

    香椿木常年给他养猪的那户人家的,男人留着给自己和老婆子做寿材用。

    高里正说他比自己还年轻呢,这么早置办寿材干啥?放着白瞎了,拿去给裴二郎家盖房子用。

    那男人日常就给里正家干活儿、养猪,并没有学做豆腐的念头,所以一直跟裴家没什么交集。

    但是高里正发话,他就愿意把木头让出来。

    这基本就是村里符合裴长青要求的木头了,其他的不是阴干时间不够就是品相不好。

    虽然多了一根,裴长青也都要了,家里还得打门窗呢。

    主要是村里人不急着要钱。

    反正里正打包票呢,再说裴二郎又跑不了,人家还那么有能耐,哪会差他们这几百钱?

    他们今儿给裴二郎个人情,以后裴二郎能耐了都得高看他们一眼呐。

    庄户人虽然穷,没文化,却又最好面子,喜欢有本事的人夸他们。

    傍晚时候男人们继续垫高夯平基地,沈宁这边帮裴大柱卸车。

    院子里现在一垛垛的稻子,都要没地下脚了。

    裴大柱:“弟妹,这么堆着可不成,别捂坏了,万一下雨啥的该发芽了。”

    沈宁:“那我给站起来吧。”

    她招呼裴母一起把稻捆三五一群互相靠着站起来,只要没人碰就不会倒。

    农民经常这样把麦捆稻捆插在地里晾晒。

    等把稻捆都站起来天也黑透了,点着火盆吃过饭也没摔谷子他们就洗漱上床。

    今夜沈宁都没力气跟裴长青夜聊,躺下就睡了。

    裴长青闻着她身上浓浓的稻子秸秆的清香,从她头发上摸索出好几根稻杆儿。

    他忍不住笑了笑,搂着媳妇儿也睡了。

    晚上睡得早,第二日天不亮沈宁就憋醒了。

    她迷迷瞪瞪趿拉着草鞋出去上厕所,一开门给自己吓一跳。

    “哎妈呀!”

    她拍拍胸口。

    天光未亮,黑乎乎的却又能看清点轮廓,一打眼好像院子里站满了人。

    她侧身穿过稻捆,上完茅房赶紧回屋再睡一会儿。

    早上沈宁打着哈欠出门,对同样站在门前失声的裴长青小声道:“人家撒豆成兵,咱家插稻捆站岗,没人敢来偷稻子了吧?”

    还有那两只笨鹅,小的钻进去就出不来了,急得嘎嘎叫唤,大的就横冲直撞,咄咄地撞来撞去,跟走迷宫一样。

    反正有它俩嘎嘎叫着,晚上没人敢来偷稻子。

    裴长青也是忘记了,昨晚上满脑子都是木头、地基、青砖啥的,根本没留意院子里的稻捆。

    这会儿一出门可不就吓一跳?

    裴母倒是没吓一跳,但是也觉得这样不行,“大柱还要送稻子过来呢,放不下了。要不让他放地里晒,咱们去地里摔谷子。”

    以往他们也去地里摔,今年这是二郎受伤不便才拉回来的。

    裴长青:“太多了,咱先搭个晒禾架,把稻捆摆上去。”

    现代农村不少这种粮食架子,甭管晒稻捆还是高粱穗、编起来的玉米串,不占地方。

    原本家里没木头,可搭不了这种架子。

    现在不是有外村人换的杂木么?

    选粗的最好带树杈的四根埋在地下当立柱,将次等粗的用麻绳牢牢绑在立柱上,做出一个个梯子。

    绑完就可以把稻子一捆捆交错搭在上面,稻穗朝外方便晾晒。

    若是阴天下雨,就在上面搭上麦草苫子。

    即便稻穗被雨打湿也没关系,只要不是长时间连阴天,稻穗的水滴答下来,太阳出来很快就会晒干。

    很快跑来帮忙整地基的男人们看到,就问要不要帮忙。

    裴长青让裴二柱他们帮忙,其他人继续去夯地基,绝不浪费劳力。

    裴三叔也拉着四叔过来帮忙。

    一早上裴长青领着他们搭了两个晒禾架子。

    裴四叔看得很是惊奇,“这个好哎,不着急的庄稼先这样挂着,回头空了慢慢收拾。”

    二郎现在可真聪明啊,干啥都和他们不一样,处处透着股子机灵劲儿。

    裴三叔也说不错,回头家里也搭上一个,农忙晒粮食,农闲晒被子衣服都行,再也不怕娘们儿吵吵院子小没地方晒被褥衣服了。

    起床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