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32/36页)


    一声令下,谢相爷带头先提筷子吃起来。

    嗯?

    味道确实不错。

    比尚膳监好吃多了!

    在座的都没少吃尚膳监的饭菜,自然没少受尚膳监荼毒。

    外面老百姓都流传光禄寺做饭难吃无比,连京城的小馆子都比不上。

    即便路边挑担子卖豆花儿的大嫂都敢小声说“咱家这豆花儿,比光禄寺的还好吃呢”。

    诸位大臣们比皇帝可享福,皇帝以前只能吃光禄寺尚膳监的饭菜,好吃不好吃就那样。

    皇帝都不知道什么是好吃不好吃,他顶多觉得没胃口什么的。

    自打在萧先生那里蹭过饭,他就隐隐约约感觉自己被坑了,外面吃的比他吃的味道要好。

    尚膳监对付他!

    吃完加餐,皇帝问道:“谢相爷,这简简单单一碗米粉,味道如何?”

    当朝太祖废丞相之后就没有丞相之位,但是内阁就是丞相,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帝为了表示亲切和敬重,就叫阁老为相爷。

    谢大人曾为皇帝太子时的授业恩师,所以继位后皇帝便称他为相爷。

    谢相爷:“回陛下,这是家常味道,朴素无华,味道熨帖,只是……陛下受委屈了。”

    皇帝笑道:“有肉有鱼,委屈什么?比那只能果腹的百姓不好百倍?朕听闻有些官员好享受,作风奢靡,委实不妥。”

    谢相爷:“陛下放心,陛下为百官表率,臣等莫不严于律己,清廉节俭为上。”

    很快前朝就流传皇帝心系天下百姓,缩减后宫用度,帝后和太子每人每餐只有一碗面的传言。

    再后来,有人说那碗面是用金粉和面,用深海碗大的鲍鱼、巴掌长的海参吊汤,如何如何。

    反正有人看到皇帝节俭,追随之。

    有人怀疑,觉得是假的,那碗面肯定是天下至尊美味,必须得搞出花儿来。

    不过不管怎么说皇帝有了小膳房,能随时吃口热乎的、熨帖的,确实心情愉悦、胃口不错,气色也眼见得红润起来。

    百官欣慰,萧先生也暗暗松口气。

    一个勤政不作妖的皇帝,他能多活几年是大家的福气。

    于是谢恒又给沈宁他们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虽然不能随便写皇家事儿,但是写写京城风物、他和先生、小厨房立大功以及队友训练学习的趣事儿还是可以的。

    趣事当然也包括他那……不守规矩、想一出是一出的杠精对头!

    【头大!】

    【咬牙切齿一下子】

    【做太子伴读任重道远】

    【去北地环境沧桑,做伴读心灵沧桑】

    “谢恒,王建忠回来了,他从南洋带回来不少好东西,你要不要去看看?”太子“呼啦”推门冲进谢恒的房间,嚷嚷着冲过来。

    谢恒不慌不忙地把信收起来,仔细折叠起来,面染愠色:“殿下,进门请敲门!”

    如果是公事,殿下要宣人,那也是让太监来传的。

    如果是私事,他们是队友,太子要进别人房间也是要提前知会的。

    但是太子从来不遵守这个规矩。

    太子耍赖:“这不是约法三章的队规,我没违规。”

    他去父皇书房都不敲门的,父皇都没怪他呢,谢恒屁事儿真多!

    谢恒:“我是蓝队小队长你是红队小队长,你贸然闯入我的房间,有作弊嫌疑,需要注意。”

    太子撇嘴,探头瞅,“你给谁写信呢?没说我坏话吧?”

    谢恒脸不红气不喘地撒谎:“殿下有亏心事怕我说?”

    太子:“自然是没有的。”

    他视线往谢恒的信件上逡巡一眼,笑道:“我和你说王建忠从海外回来了,你之前不是打听他吗?”

    闻言,谢恒原本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兴奋,“真的?”

    太子骄傲道:“自然,他好像给父皇带了不少东西。”

    谢恒立刻把书信锁进箱子里,随太子一起去往乾清宫。

    太子回头瞅了一眼那个箱子,想撬锁偷偷瞧瞧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谢恒在乾清宫遇到快步赶来的萧先生,他也神色愉悦。

    萧先生:“我听说王建忠带了一些新种子回来!”

    谢恒双眼晶亮,沈姨和裴叔一直念叨这个!

    第139章 海外种子 我爹厌学了,怎么办?

    谢恒有些激动,拉着萧先生就要往殿内去,又想起同行的太子,忙放慢脚步请太子先行。

    落在后面被无视了的太子气鼓鼓,见谢恒又想起自己这才舒服点,举步走向萧先生。

    师生见礼,然后一同往殿内去。

    殿内传来皇帝颇为开朗的笑声,还有王建忠的回话。

    太子知道谢恒着急进去却故意放慢脚步,哼,得让你知道谁才是红蓝队的老大!

    谢恒及时刹车才没撞上太子,否则怕不是要给太子撞个跟头。

    太子得意地快步入内,“爹爹,我听说王千户回来了?”

    王建忠立刻向他躬身行礼,“殿下。”

    太子:“王千户免礼。”

    皇帝示意萧先生和谢恒免礼。

    太子主动把谢恒介绍给王建忠,“王千户,谢恒对你此行十分好奇,你可得好好给他讲讲。”

    谢恒:“……”

    太子学会找人当挡箭牌了,以前的话他会明晃晃地说“王千户,我觉得好玩,下次你带上我一起去!”

    王建忠先表述了一番思念陛下、殿下,然后开始讲他随商队出海的经历。

    王建忠祖上曾经跟着郑三宝四次出海下西洋,有丰富的海外见识,也学了一些番语。

    原本郑三宝去世以后他祖上接班继续出海,结果大臣们强烈反对,认为出海劳民伤财,除了助长帝王虚荣于国于民无利,最后皇帝不得不停止船队出海。

    可实际出海利润巨大,不但能充盈国库,还能带回新作物。

    曾经汉代从丝绸之路带回来一堆“胡”姓作物,极大地丰富了国人饭桌。

    皇帝翻阅过往出海账目、卷宗记录,自然认为出海有利可图,可大臣们极力反对他也没法重启。

    即便他贵为皇帝,可他只一人,哪里是满朝文臣的对手?

    大庆朝历经百年到了现在,武将地位越发下降,文臣掌控局面。

    皇帝也只能按下心中的想法,放弃重启出海的心思。

    可他终归心有不甘,让王建忠组建一支出海小队,伪装成商人,带上丰厚的货物,随南边儿商队出海熟悉环境。

    虽然文臣们反对朝廷出海,可实际他们自己从来没有停止过海外贸易,他们只是反对皇帝、平民出海,他们只是不想给朝廷交巨额商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