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理服人: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以物理服人》 40-50(第12/18页)


    能够灭口,还不叫陛下怀疑,可谓是一举两得!

    孝治帝想得更多。

    当年方家只是,为他默许之下的借刀杀人。他知晓方家并非方家嫡系所为,可方家嫡系近年作恶多端,对乡里多有剥削,使百姓哀声哉道。所以他明知方家嫡系乃顶罪羊,也未曾细查,只饶过方家嫡系后人。

    孝治帝攥着扶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卫十三,你且前去岭南,务必将方家嫡系后人带回京城,严加看守!”

    “末将遵旨!”

    当晚,一支队伍趁着夜色离开京城,向岭南疾驶而去。

    一月已至,殿试将来。

    殿试又称为御试,只要通过这关,便可授官。殿试只考策问,大多为政事或经义设问作解。

    ‘《传》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问:仁心与律令,孰高孰低?若以此效仿,当作何解?’

    这道试题的题意是,当某个人罪名轻重存疑时,宁肯从轻处置,也不可错杀无辜;与其错杀无辜,还不如犯渎职过失,此乃展现仁心之象,就好比现世的‘疑罪从无’一样的道理。

    题目是问倘若有人以此效仿,钻律令的空子,该怎么样才能阻止被效仿的事情发生?

    从古自今,疑罪从无的事情一直皆有,这是防止冤假错案的事情发生。

    萧衍仔细思量,提笔而作——

    《传》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乃仁义之举,可疑罪从无不代表放纵犯罪。有疑重证重查,设双方辨控……方能有效减少冤假错案风险。

    对于这道近乎无解的试题,饶是萧衍也没有信心保证,能够彻底制止这种钻律令空子的现象。

    疑罪从无通常指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嫌疑人有罪,可人心难测,断案并不能以个人主观去臆测。谁也不能保证嫌疑人有罪,所以他只能有效减少冤假错案的事情发生,已经算是尽力而为。

    其中,萧衍还加入了孝治帝想要看到的‘政治立场’措施,如设立督查司,进行审查疑案,由孝治帝统辖。这相当于给孝治帝多加了一条耳目,同时也对地方官员有了更深的约束,彰显皇权,防止一家独大及‘土皇帝’的事情发生。

    这场策论难度很大,萧衍也没有多少信心。

    待时辰已到,宫人将卷子收好,由阅卷大臣批阅,而后呈递与孝治帝。

    殿试一般三日放榜,萧衍和萧宸才回到他们那座已然修缮得差不多的院子,萧宸便迫不及待询问。

    “大哥如何作解?”

    萧衍不答反问,“小弟又是如何作解?”

    想要对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哪里出纰漏的萧宸:“……”

    萧宸把自己的作解复述了一遍,萧衍闻言思忖后,答道:“甚妙。”

    萧宸当然不可能相信,只觉得萧衍这是带了看弟弟的滤镜,毕竟他自己也知晓这道试题的难度。一个无解之题,又如何能做出完美的答卷?

    所以,萧宸对自己的题卷心里非常有ABCD数,自然不可能相信萧衍的话。

    “大哥又是如何作解?”

    萧衍:“……”

    萧衍没有办法,眼看他自找打击,只能道出。

    萧宸听闻后,许久才感叹:“大哥不愧是大哥!小弟远不如你!”

    他只想着该如何破题,却没从君主方面去考量。大哥果然不愧是大哥!

    只是……有生之年,怕是没能比得过大哥了!呜呜他也想赢大哥一次,哪怕一次也好!!!

    第49章 奸臣49

    要说近来京城发生的大事有很多,首先是今科状元同榜眼,皆同为一家子弟,慕容世家自从声名狼藉之后,便已然失之‘民心’,不过慕容羽倒也挺争气,荣获探花之名,其次为皇室龃龉。

    据闻五皇子不知因何触怒孝治帝,被关宗人府,所有涉及五皇子党派,均被牵连,那是一个血流成河。目前情况不得而知,只知晓孝治帝与太后,乃至皇后宫中三大巨头盛怒不已,连带着诸位皇子也纷纷低服做小,不敢出头,似乎被吓坏了,一个个安静乖巧得不行。

    孝治帝因此还病倒在床,可饶是如此,也没有各方胆敢冒尖,京中氛围低沉得可怕,似乎有种风雨欲来前的宁静。

    也就是在此时,萧衍和萧宸待省亲后,被授官入翰林,为从六品翰林院修撰,而萧宸则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通俗易懂的说法便是,萧衍主要负责记载皇帝言行,掌修实录,讲史经和草拟典礼、诏书等相关文稿。

    不过翰林院向来不缺状元榜眼探花,几乎是三步一榜眼,五步一状元,故而在外头被吹捧得火热的状元,到了翰林院,还真不怎么起眼。

    没有过人的本事叫陛下记着,或是没有关系背景在其中运作,恐怕致死也只是个小小六品官,一生蹉跎于此。

    好在萧衍筹谋在先,还没入仕便已然入孝治帝眼中,成为孝治帝党派,更别说暗中还痛孝治帝透露有关前朝之事。

    虽然吧,虽然后边的事儿同他没关系,可到底也有一份功劳,即便孝治帝迁怒于他,可也不得不承认,若非萧衍,恐怕前朝余孽奸计会得逞!

    现在问题就是,孝治帝怀疑五皇子并非他子嗣,可是当下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五皇子并未皇室血脉,毕竟当下时代也没有亲子鉴定这种东西。至于合血法和滴骨法,开什么玩笑,他又不是没有让人实践过,明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竟然也能血液融合,孝治帝总感觉不太靠谱。

    自尊心作祟,即便心里再怀疑,孝治帝不可能承认曾经心中的白月光给他戴了顶绿帽子,这样有损皇室威严,故而只能将五皇子拘于宗人府,不过目前看来,五皇子已然到了头。

    遭受种种打击的孝治帝大病一场,好不容易才消化完‘朕心仪的女子心怀鬼胎蓄意接近朕,还有可能给朕戴绿帽’的信息,随之南疆邻国边城与国内边城也暴/动四起。

    朝臣对此争议颇多,各家说法纷纭。

    “不过是弹丸之地,何须如此畏手畏脚?依微臣之见,不若直接打便是!打得对方心服口服,说不准儿还能扩大山河领土!”

    “莽夫之言!两国边城百姓通婚已久,自古恒之!若是此时开战,边城百姓又该如何?”

    “老夫看你是读书读傻了,实在迂腐顽固至极!先有国才有家,这点道理都不懂?到时候都是一家人,哪还有这般多的事儿?”

    大殿内,百官叽叽喳喳,活像有几百只鸭子在叫唤,吵得本就身心疲惫的孝治帝愈加头痛。

    百官向来会察言观色,更别说朝廷还被清洗了一番,帝威犹在,头脑聪慧者观孝治帝脸色不好,纷纷闭口不言,而头铁的人还在义无反顾发表自己的观点。

    “陛下,南疆暴/动频发,事急从权,还请陛下今早作决断!”

    孝治帝自诩是位明君,只要不太过罪孽深重,叫他察觉,一般党派之争,他并不会太过在意,更何况百官顾虑得也对。

    南疆人杂地险,各族又向来团结排外难以驯化,到今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