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位: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登位》 70-80(第10/16页)

    瞧着李安忍不了的想要上前打那两个醉鬼,金源不得不伸手阻止他,李安回头,眼神里的凶意让金源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

    旁边的庄闻明提醒道:“我们明天便是殿试了。”

    李安被这话一激,冷静了下来,他明天就要去面见陛下了,不能在此刻出事。

    可他还是愤恨:“难道就让他们这么逃过吗?!还有苏盛!他算什么朝廷官员,竟敢对陛下不满?!”

    对李安来说,当年昭武帝在赫塔尔部落手中救下他,还为他寻了清风书院院长张天择为师,这是他心中最为敬仰的人,绝不允许有人对其不敬!

    “我们可以报官。”

    金源冷静的提出建议,其实,按理来说,像他们这样明天就去殿试的学子最好是老老实实,不沾惹任何事情的。

    毕竟,会试那么多人,总有人没考上,这样的,心里怕也是酸涩又嫉妒的,他们要是在做出什么,保不齐就把他们也给拉下来了。

    但,昭武帝对于他们是不一样的。

    金源他们不像李安反应那般大,但也是生气的。

    陛下灭了赫塔尔部落,让周朝人安居乐业,从此不再受外敌侵扰,而且陛下仁善,只征收以前三分之一的税,此等君主,怎可任人诋毁?!

    “这两人报官,那苏盛怎么办?”

    哪怕现在他们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对苏大人的敬意,但他们心里还是清楚的知道,苏盛和这两个书生酒鬼是不一样的,他是苏氏的继任者,吏部右侍郎,正三品大员,肯定不是他们报官能撼动的,还很容易牵连到他们自身。

    李安瞥了两人一眼,语气坚定:“殿试的时候,我会留下同陛下禀明。”

    纵然他知道以他之力,根本就是以卵击石,但他也不能忍受朝廷里的官员居然在私底下对陛下口出无状。

    什么叫他们说的在理,在哪门子的理,陛下不给苏昭仪追封定有他的理由,怎么,就因为苏昭仪曾经是京城双姝之一,陛下就要对苏昭仪另眼相待,必须追封?

    这是把陛下看成什么人了?陛下才不是那等贪恋美色之人!

    陛下不给苏昭仪追封才是正理,苏盛那样,指不定苏昭仪犯了多少错呢!

    对昭武帝无比敬仰的李安理直气壮的想。

    金源和庄闻明对视了一眼,知道李安是下定决心了,“我们陪你一起。”

    李安有些惊讶,随机笑了笑,往常沉默稳重的他,此刻倒是有些少年的意味了,“好啊。”

    三人商量好之后,就决定庄闻明去报官,他们俩搁这盯着这两个醉鬼,好歹他有一个右相的爹,京兆尹会更重视一些。

    只不过,还不等庄闻明出发,那两个醉鬼书生就被围了起来——京兆尹已经来了。

    围在京兆尹身旁的百姓七嘴八舌的开口。

    “大人,就是他们不敬陛下!”

    “对,咱们可以作证,说什么陛下偏袒,陛下凉薄的。”

    “大人,快把他们抓起来,好好审问,别不是奸人刺客想要对陛下不利。”

    “对对,大人,赶紧把他们抓起来。”

    京兆尹惊了,能在京城这个一板砖砸下来有五个权贵,三个高官,两个皇亲国戚的地方生存下来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老实谨慎。

    他们平常都是避着官走,今日不仅不避,且主动报官,现在还这副表现……京兆尹脸上带着笑,这是陛下之功。

    他平赫塔尔,减赋税,这些,百姓都是看得见的。

    他们自然知道是昭武帝让他们过的很好,毕竟,距离先帝时期也没多久,他们有些人是切身经历过那个糟糕的时候的。

    若是这两个醉鬼只说秦王,那么无人会这么激奋,可牵扯到陛下,那你就得给我好好说说!什么叫陛下凉薄!若是陛下凉薄,你们还能在此好好的喝酒,还口出无状!

    这等端起饭砸锅的家伙,必须要好好收拾,摆出态度,万一陛下听说了,以为他们都是这样不记恩的家伙可就不好了。

    所以,在群情激奋下,京兆尹将两个醉鬼书生带回去了。

    金源三人属实被这情况搞蒙了,京城百姓何时如此激进……

    但,三人对视一眼,都笑了。

    “打扰一下,三位大人,小的刚才听到,你们是打算将另外一个对陛下不敬的人告诉给陛下吗?”

    三人惊愕的抬头,面对的是刚才在酒馆的所有人,领头的正是酒馆老板。

    **

    此刻,程尚书也接到了消息。

    他先是狂喜,苏盛竟敢口出狂言对陛下不敬,这一把柄利用好了,搞不好都能把苏齐贤从左相的位置给撅下来。

    但随即,他又皱起眉来,这不太好搞,苏盛不止是苏齐贤的嫡长子,还是他们吏部的右侍郎,一个不慎,也会牵连到吏部,牵连到他。

    这还是要好好思索下的,最好是把吏部摘出来,让苏盛只关联苏齐贤。

    那这样一来,这件事就不能这样汇报上去。

    “此事做的不错,此事我记你一功,继续盯着苏盛,有事再来汇报于我。”

    程尚书道,底下人退下了。

    他在脑海思索该怎么让苏盛从吏部滚蛋,从而只牵连到苏齐贤。

    只是,这世间的事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

    正如苏丞相的设想和谋划,第一步,先大范围传播顾丛嘉谋害庶母苏昭仪这个事,迫使大理寺去宫中调查顾丛嘉,顺便给众人心里留下一抹印象,这样,等大理寺调查完之后,他添上的火才更有说服力。

    但是,上次铺满京城,让康王弃母名声传遍的手段在此事上却不太好搞,此事,第一步,就卡住了。

    直到现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相信此事,且,传播的很不顺利——不少在酒馆,客*栈谈论此事的人都被京兆尹抓了。

    那京兆尹仿佛是开了天眼,总能准确无误的逮住谈论此事的人,甚至他们暗里安排的人也有几个被抓的。

    苏丞相踱步,难道是陛下插手了此事?不,不对,要是陛下知道此等流言,绝对不会只是京兆尹抓人这么轻的动作。

    皇宫高墙,探查宫中的消息很是不易,但同样的,底下的流言传到陛下耳边也是需要时间的,苏丞相抢的就是这段时间——他要趁昭武帝还不知道的时候,将顾丛嘉的名声敲出一条裂缝。

    不然,等昭武帝知道了,此事决计不成。

    而且,不仅京兆尹抓人迅速准确,传播流言的进程也比他想象中的慢多了,苏丞相想到这里就心头暗恨!

    当初传播康王弃母名声的时候那么容易,现在想让顾丛嘉的名声沾点什么却这么困难,同是皇子,甚至民间只知秦王受宠,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他们就如此相信秦王!

    都怪张文忠的死老头!临到头了,还要给秦王的名声镀一层金。

    苏丞相眼眸发狠,他倒要看看,张文忠的临终批语能护顾丛嘉的名声到几时?一个人说,不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